許正中
世界進入了關鍵性歷史戰略交匯點
縱觀歷史,人類文明的進步史就是一部創新史,當今又進入了人類有史以來多維度拐點的交匯期。
從國家交往方式看,從最初的大洋天塹的孤立發展階段,到后來的大洋通途時代,現在大洋變成了內湖,每次交往方式的變革都徹底改變了國與國之間的爭奪目標和獲取內容。
從人類的沖突導因看,從土地和人口的平面爭奪,再發展到資源和能源的平面沖突,核武器的發明和核戰爭的威力又使得國與國之間大規模的軍事戰爭沖突形態不得不退出歷史舞臺。尤其是美國“9·11”徹底改變了人類的沖突形態,不同文明的無國界立體戰爭取代了國家間的平面沖突,恐怖主義使全世界陷入了核威脅。
從全球化的進程來看,人類經歷了以國家為競爭單位的全球化1.0版、以跨國公司為競爭單位的全球化2.0版,現在到了個體創新引領的全球化3.0版時代,制度創新的速度和方向成為國家能否繁榮和強大的前提,個人潛能的激發成為最大的繁榮源泉。
近五百年來,中國先后三次錯失重大“戰略機遇期”,從萬國朝賀的泱泱大國淪落為任人宰割的“東亞病夫”。16世紀,第一次錯失全球化帶來的全球融合的戰略機遇,閉關自守埋下了落后的禍根。19世紀,第二次錯失了工業革命帶來的產業創新的戰略機遇,中國成為列強瓜分的對象。20世紀,第三次錯失了信息革命帶來的社會治理變革的戰略機遇,中國在國際上的競爭力萎靡不振。21世紀,再不能錯失新一輪科學革命和技術革命同時爆發所帶來的經濟政治社會將全面變革的前所未有而又稍縱即逝的戰略機遇。一旦坐等,喪失機遇,國家發展就會遭受挫折,甚至倒退。
世界大格局進入了全面洗牌和重新設計的關鍵機遇期
橫看天下,世界格局出現了自黎塞留倡導民族國家、威爾遜倡導羅斯福實施的聯合國模式以來,第三次重大的利益洗牌和制度重塑的時期,也是舊格局消融、新格局迅速孕育的關鍵戰略機遇期。喪失機遇將是最大的損失,忽略挑戰是最大的風險。“云物大智”(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智慧工程)時代的到來,價值流和信息流的聚合形態使得國與國之間的物理疆界形同虛設,原來常用的競爭方式和生活模式將退出歷史舞臺或日漸式微。舊有世界格局迅速被打破,新的世界秩序遠未形成。各國都面臨著新的戰略定位。
雖然冷戰結束了蘇美領導的兩大方陣對抗時代,但美國憑借其唯一超級大國的超強實力四面出擊、到處干預,再加上目標模糊、能力不足,美國經濟“一枝獨秀”的局面被迅速改變。
歐洲受到經濟危機的重創引發了結構性的矛盾。21世紀的歐盟一體化是繼續擴大還是形成歐盟俄羅斯雙核共治的格局遠未定局。對烏克蘭的爭奪使得俄羅斯把阻遏歐盟擴大化作為國家目標,從此歐盟與俄羅斯的沖突將會是歐洲的主旋律。斯諾登事件使得美國—歐盟共同領導世界新格局成為泡影,無論如何歐盟都會演化為世界重要的一極。
亞洲在21世紀初葉將是最豐富多彩的地區,一方面各類沖突狼煙四起;另一方面亞洲一體化的進程悄然而起,有別于歐盟的經濟一體化,亞洲有可能是基于經濟文化一體化的更深層次一體化。其中中日的沖突是關鍵,日本絕不甘心屈居中國之后坐亞洲的第二把交椅,妄圖制造事端再次中斷中國的現代化進程,繼續領跑亞洲。回顧歷史,日本曾兩次擱淺中國的現代化,一次是19世紀末的中日甲午戰爭,另一次是20世紀30年代發動的全面侵華戰爭。日本問題是中國現代化征程中繞不開、躲不過、輸不起又很難贏但必須贏的“雞肋式”挑戰。
19世紀是英國的世紀,20世紀是美國的世紀,21世紀中國的成功崛起是一種必然,中國勢必會進入國際舞臺的中央。今后十年是中華民族實現全面復興的重要時期,有可能徹底改變工業革命以來的國際格局,中國必須在世界再平衡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可預見的未來,人類的貿易、科技、金融還是依賴發達市場和發展中市場的增長,是一種分享式國力。考察各國國力時,都要考慮其中的對方因素,以爭取國際規則話語權為先導,加快中國現代化發展進程。獲取國際規則話語權是中國實現大國戰略的重要保障。由于缺乏國際規則制定的話語權,中國面臨國際制度性紅利虧損。只有獲取相當的國際話語權,深度參與國際事務,才能在國際問題上表明本國的立場,維護國家戰略發展利益。
全球化以來,中國從來沒有哪個時期像今天這樣離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強國地位如此接近;中國也從來沒有哪個時期像今天這樣成為世界發展主引擎進而如此吸引全球的目光;中國也從來沒有哪個時期像今天這樣把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國際經濟政治社會發展格局發生了重大變革,人類發展進入了百年不遇、千年難求的需要重新設計的關鍵時期。許多問題是人類繞不開、躲不過又輸不起、很難贏的帶有全局性歷史性的重大難題。時勢如棋局,格局在創造。繼續不斷做強做大綜合國力和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是中國面臨所有機遇中的最大機遇,也是中國面臨所有挑戰中的最大挑戰,善用、妙用之,和同天下,力能摧堅。改革的目標就是實現經濟、科技、軍事、貨幣、外交、文化、地緣等八大維度的治理現代化。
改革的成功,比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場革命勝利的意義都大。
(摘自《中國黨政干部論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