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霄燕,楊勇明
(臨安市人民醫院,浙江臨安 311300)
腹部手術后發生黏連性腸梗阻是手術常見并發癥,以急性腹痛、嘔吐、腹脹、停止排便排氣為特點,約90%黏連性不全性腸梗阻可通過保守治療獲得緩解,但其中50%可能會復發[1]。臨床發現患者出院后自我護理能力低下,遵醫行為大大降低,導致黏連性腸梗阻反復發作,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延續護理是利用信息化工具,通過電話、信函、電子郵件、登門隨訪等方式,在護士和患者乃至家庭成員之間建立有目的互動,以促進和維護患者的健康,是一種醫院走向社會且可以節省人力 資 源 的 延 伸 訪 視 形 式[2]。2010年3月 至2012年10月,本院外科對出院黏連性腸梗阻患者實施持續1年的延續護理干預,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 本組46例,符合腹部術后黏連性腸梗阻的 診 斷 標 準[3],男28 例,女18 例;年 齡25~75歲,平均(52.1±7.3)歲;文化程度:≥初中36例,小學9例,文盲1 例;膽道手術14 例,闌尾手術10例,胃手術13 例,膽囊切除術9 例;45例在本院管轄社區外居住,僅1 例在本院管轄社區居住。
1.2 方法
1.2.1 成立延續護理干預小組 由具有>10年外科工作經驗、且溝通能力強的責任護士任組長,在自愿申請的前提下選拔6位具有>5年臨床工作經驗的護士為小組成員。由護士長及組長負責對小組成員進行服務理念、溝通方式、專業知識等內容的培訓。
1.2.2 建立延續護理隨訪登記本 內容包括出院時臨床癥狀、心理狀態、疾病認知、遵醫行為、對出院指導掌握程度及患者詳細信息、聯系方式等。
1.2.3 延續護理干預內容
1.2.3.1 疾病知識宣教 通過電話溝通了解患者對疾病的認知,針對性講解黏連性腸梗阻常見誘因及防治知識,告知患者避免誘因,指導自我病情觀察要點,如食欲、排便排氣、惡心嘔吐、腹痛腹脹等情況,出現不適及時就診。
1.2.3.2 遵醫行為干預 通過電話干預,針對患者現有問題給予個體化指導,提高依從性。要求患者合理飲食,進易消化食物,禁食涼、粘、硬及油炸食物,避免暴飲暴食,注意飲食衛生,不吃不潔食物;適當活動,不在飯后劇烈活動,避免行突然改變體位的動作;每日飯后2h行腹部按摩,以臍部為中心,順時針、逆時針方向各按摩100圈,改善腸道血液循環,增強腸蠕動;保持大便通暢,養成每日定時排便的習慣,必要時沖服蜂蜜或番瀉葉,預防便秘;每日溫水泡足,促進血液循環;出現輕微腹痛可進食少量流質,并予腹部熱敷、按摩,若腹痛、腹脹加劇及時就診。
1.2.3.3 心理調適指導 恰當的心理護理是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和促進康復的重要手段[4]。了解患者心理變化,及時掌握心理動態,以共情和關心的態度鼓勵與支持患者,減少患者負性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1.2.3.4 家庭支持指導 爭取家屬參與護理干預,關注患者健康,督促患者自我護理,給予患者心理支持,鼓勵患者的正性行為。
1.2.4 延續護理干預方法 出院時,發放腸梗阻疾病健康教育資料人手1份,告知患者電話干預事宜及健康咨詢電話號碼,取得其知情同意后建立延續護理隨訪登記本。出院后,1周內進行1次電話隨訪,以后每月進行電話干預1次,根據有關研究電話干預的平均時間在10.0~17.5 min[5],預定每次通話時間約10~20 min;每次通話時需詢問患者基本情況,評估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及遵醫行為,了解患者心理狀態及家庭支持情況,根據評估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電話干預后采用表格式記錄,并注明下次干預時間;隨時接受患者電話咨詢。每例患者接受電話干預1年。
1.2.5 評價方法 出院時及出院6月、1年時,對46例患者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進行評價。對患者進行疾病認知知曉率的測評,內容包括黏連性腸梗阻疾病防治知識、避免誘發因素、自我病情觀察內容和方法3方面,總分100分;自我護理和遵醫行為內容包括合理飲食、適當活動、心理調適、經常性腹部按摩、溫水泡足5方面;統計患者的復發率、重復住院率與再次手術率。
1.2.6 統計學方法 數據輸入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采用x2檢驗。
2.1 46例黏連性腸梗阻患者不同時間段的疾病認知水平比較 見表1。

表1 46例黏連性腸梗阻患者不同時間段的疾病認知水平比較(例,%)
2.2 46例黏連性腸梗阻患者不同時間段的自我護理和遵醫行為比較 見表2。

表2 46例黏連性腸梗阻患者不同時間段的自我護理和遵醫行為比較(例,%)
2.3 46例黏連性腸梗阻患者不同時間段的復發率、重復住院率及再次手術率比較 見表3。

表3 46例黏連性腸梗阻患者不同時間段的復發率、重復住院率與再次手術率比較(例,%)
3.1 實施延續護理有利于促進患者康復 通過延續護理干預,實時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使患者重視疾病的危害,生活中注意避免誘因,提高遵醫行為,進行自我護理。通過延續護理能及時了解患者心理變化,適時給予心理支持,使患者能保持良好心態,正確對待疾病;通過飲食干預、行為干預等措施,使患者在出院后得到與住院期間基本同質的護理,促進健康,大大降低了黏連性腸梗阻的復發率,從而降低重復住院率與再次手術率。
3.2 延續護理電話干預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3.2.1 失訪 此問題可因手機號碼錯寫、漏寫、字跡不清或無人接聽、關機等引起。因此,應留下多個聯系電話,包括家屬,在未能聯系上患者本人時,可通過家屬進行聯系,盡量降低失訪率。
3.2.2 電話干預內容個性化不夠 延續護理電話干預內容欠個性化,專業知識輸入過多可導致健康教育效果不佳[6]。因此,在延續護理干預過程中,盡量注意因人而異,如對不講飲食衛生、暴飲暴食的患者著重講解此舉對疾病的危害性,對出院后不愿活動的患者指導其適當活動,從而使患者在意識上、行為上重視疾病的預防,以有效控制黏連性腸梗阻的復發及改善預后。
[1]吳穎,裘丹英,楊淑娟.經鼻腸梗阻導管治療老年黏連性腸梗阻的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2,11(2):153-154.
[2]俞桃英.護士對出院病人實施電話回訪的體會[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3):246-247.
[3]吳在德,鄭樹,安洪,等.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456-457.
[4]張霞.護理干預在預防胃腸道術后粘連性腸梗阻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8):41-42.
[5]張俊娥,鄭美春,黃金月.結腸造口患者出院早期電話干預延續護理模式之構建[J].中國護理管理,2011,11(8):31-35.
[6]尹毅霞,黃贊松,周喜漢,等.出院后施行健康教育對急性胰腺炎復發率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08,3(36):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