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的臺灣復興航空客機空難引發島內震動,大陸各界也紛紛表示慰問。在感傷的同時,對出事客機的各種猜測也接踵而來。據臺灣今日新聞網站24日報道,臺“民航局”與復興航空當天早上接續召開記者會,回應外界質疑。島內分析普遍認為,雷擊、能見度低和降落時遭遇側風是最可能導致客機降落時出事的原因。臺“民航局”承認,客機降落時能見度不高,還下著特大雷雨。一名中國民航客機機長24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認同現在大部分媒體的猜測,即號稱“機場瘟神”的“低空風切變”可能是導致墜機的元兇。所謂“低空風切變”是指低空條件下風速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突然變化,它不僅能使飛機航跡偏離,而且可能使飛機失去穩定。由于飛行高度低,一旦遭遇這種情況,飛行員判斷稍有失誤就容易出事。他介紹說,正是由于“低空風切變”的威脅特別大,飛行員都會專門訓練如何應對這種局面。此外,當代先進的大中型噴氣式客機也都裝備有傳感器,飛行員可以提前獲得相關預警信息。這次出事機型為ATR72,是法國與意大利上世紀80年代聯合推出的雙螺旋槳民航客機。接受《環球時報》采訪的機長認為,ATR72體型較小,加之采用螺旋槳發動機,抵御突發惡劣天氣的能力不如噴氣式客機。由于客機降落時氣象條件不好,因此島內輿論紛紛指責臺“民航局”和航空公司冒險飛行,還有人認為該機型號老舊也是出事的重要原因。臺“民航局”副局長李萬里24日表示,從初步調查獲得的天氣數據看來,的確符合起降標準。他表示,事發時只要風速沒有超過機型限制、機場正常營運、駕駛員合格,就應由航空公司依數據自行判斷是否起降。而超齡班機在完成特定的增加檢查工作后,也仍可正常飛行。復興航空公司也辯解說:“我們一定在接獲合乎飛航標準后才決定起飛,絕對不可能強制飛行,機長已有逾20年飛行經驗,工作人員休息及機身保養都正常,而機身也是通過認可。”中國民航機長介紹說,通常機場負責提供降落時的各項指標,如果這些指標都符合降落標準,面對惡劣天氣時到底是降落還是返航或選擇備用機場,則最終由機長決定,因為他最了解實際情況。▲ (馬 俊)
環球時報2014-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