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德國、韓國特約記者 李 勇 青 木 王 剛 ●本報記者 郭芳“微軟進入中國的瞄準鏡!”對于IT巨頭微軟在中國遭到調查,不少歐美媒體29日擺出驚訝的表情。中國國家工商總局當天證實,已對微軟涉嫌壟斷進行立案調查。此前一天,執法人員對微軟位于中國4個城市的辦公室同時進行了突擊檢查。作為涉案方,微軟表示“積極配合調查”。但許多美國媒體卻引申得很遠,將其當做“中國擠壓美國科技公司”的證據,質疑中國故意打擊外國公司,以扶持本國企業。它們還強調,微軟被查發生在斯諾登事件及美國以“發動網絡攻擊”為由起訴5名中國軍官之后,中國“開始脫掉手套進行報復”。質疑中國的同時,美國媒體卻漏掉一個事實:微軟、谷歌等美國巨頭在世界各地多次遭受壟斷指控。“中國依據反壟斷法對包括微軟在內的公司進行調查是政府正常的執法權力,西方媒體的非議和指責完全站不住腳。”中國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馬宇2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這樣說。美媒:美國科技公司在華遭遇寒流“中國官員突訪微軟在華機構,這激起中美關系中最新的爭議問題:科技。”美國《時代》周刊這樣評論微軟在華被調查的消息。這篇題為“對微軟意想不到的檢查凸顯中國對美國科技的不信任”的報道稱,28日的突查從上午持續到下午6時,執法人員據說帶走一些電腦和硬盤。熟悉此事的消息人士透露,此次突查是反壟斷調查的早期階段。在各方紛紛猜測之際,中國國家工商總局29日下午發布消息說,28日,國家工商總局組織近百名工商執法人員對微軟公司在中國大陸的4個經營場所,即微軟(中國)有限公司以及上海、廣州、成都的分公司同時進行反壟斷突擊檢查。2013年6月,工商總局根據企業舉報反映的微軟公司存在對其Windows操作系統和Office辦公軟件相關信息沒有完全公開造成的兼容性問題及搭售、文件驗證等問題,涉嫌違反中國《反壟斷法》的情況,進行了核查。工商總局先后約談了微軟公司和有關企業。前期核查不能消除微軟上述行為具有反競爭性的嫌疑。根據法律規定,國家工商總局已對微軟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環球時報》記者29日就此事致電國家工商總局,該局新聞宣傳處一名工作人員表示,沒有更多消息公布。微軟中國一名工作人員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微軟方面的回應以前一天的聲明為準,目前沒有進一步消息。微軟中國28日在發給《環球時報》的聲明中說:我們致力于創造產品來滿足客戶對功能、安全和可靠的要求,我們會積極配合政府部門的調查,并回答相關問題。與微軟“積極配合”不同,許多西方媒體卻對中國的做法表示質疑。《紐約時報》29日以“將微軟納入視野,中國開始擠壓美國科技公司”為題稱,一度是美國技術公司最熱門增長市場的中國正變得寒氣逼人。中國依然是美國技術公司最大、最有前景的市場之一,但美中關系的緊張程度因互相擔心對方的間諜行為而升級。近來中國當局已經加大對外國技術公司的審查。與此同時,中國正加強利用法律,以增加本國技術企業的機會。上周,中國國有媒體稱國家發改委正在調查世界最大手機芯片生產商之一的高通公司涉嫌壟斷。今年5月,有報道稱中國政府已開始檢查銀行對IBM電腦服務器的依賴度。英國《金融時報》稱,這項調查是微軟在中國遭遇的最新挫折,此前中國官方在5月份以安全擔憂為由,禁止國家機關采購微軟Windows 8電腦操作系統。美國科技業一些高管私下表示,中國采取的動作是一項協同努力的一部分,目的是打擊主導科技行業眾多領域的美國企業,讓本土科技供應商獲益。中國對外國公司更多地采取反壟斷措施,已經引發美國商會等行業組織的指責,他們稱此類措施是保護主義。美國商會敦促華盛頓在與中國進行貿易磋商時提出這一問題。“在中美緊張關系背景下,中國監管方調查微軟”,美國彭博社29日將事件置于“中美就網絡間諜互相指責”的大背景下。文章稱,美方今年5月起訴5名中國軍官竊取美國企業機密后,中國加大了對美國企業的壓力。中國國家媒體批評微軟、谷歌和蘋果,稱這些企業跟美國的間諜活動合作。美國貝克資本管理公司基金經理帕特·貝克說:“從高通到蘋果,我們感到中方的調門變了,從‘歡迎變成‘我們想要什么就拿什么。”《華爾街日報》稱,去年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前承包商雇員斯諾登透露,NSA監聽中國領導人,美國科技公司向政府提供數據。此后,美國科技公司在華遭遇寒流。壟斷在任何國家都不被容忍對于西方的質疑,清華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2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國家工商總局的一個功能是裁決。反壟斷是“民不報官不究”,有舉報才有核實。工商總局對微軟調查正是這樣一個行政執法程序。壟斷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不能容忍的,美國第一個經濟立法就是反壟斷法,在美國國內一旦有舉報就要調查。外國科技公司多年來是有貢獻的,既提供了科技服務,也刺激了中國企業的創新和進步。但不能因此就可以坐享壟斷,外界不應對中國正常的調查過度解讀。事實上,微軟已多次遭受壟斷指控。法新社29日說,有消息稱,微軟操作系統占中國市場95%份額,構成事實性壟斷。微軟此前就因將其Windows系統與其他產品捆綁銷售在其他地區遭到反壟斷調查。由于未能提供自身瀏覽器之外的選擇,這家美國公司去年3月被歐盟委員會開出7.31億美元罰款。韓國也曾多次對微軟的壟斷行為進行打擊。2006年,韓國監管部門曾對微軟處以330億韓元的罰款,同時要求微軟把MSN等軟件與Windows系統分開銷售。另一家美國IT巨頭谷歌同樣多次遭受壟斷指控。德國《商報》28日說,歐盟反壟斷監管部門正準備加強對谷歌幾項業務的調查。谷歌還面臨企業稅、版權問題和數據隱私等方面的控訴。自去年NSA監聽歐洲公民事件被曝光后,人們對美國科技公司越來越不信任。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外資研究部主任馬宇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近些年,西方與中國在大的國家戰略、企業的市場競爭以及意識形態各個層面都有一些摩擦,特別是中國越來越強的競爭力,直接后果就是從外國企業手中搶占了更多市場份額。在此情況下中國職能部門的執法很容易受到西方媒體曲解和攻擊。但對壟斷的危害,各國都有清醒的認識。中國職能部門反壟斷執法是給整個市場創造更好的公平競爭環境,受益的不只是本土企業,也包括外國企業。至于對外國高科技公司有疑慮,全世界都是如此。每個國家都要考慮國家安全,尤其是高新技術領域。相比起來,美國對中國科技公司的疑慮更甚,多次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撓中國公司開展業務。彭博社29日舉了一個最明顯的例子:2012年,美國國會發布報告,稱華為和中興兩家通信設備制造商會為中國情報機構破壞美國電信網絡、實施間諜活動提供機會,受此影響,華為和中興一系列在美交易都被叫停。西方感嘆外企在華“失寵” 不少分析還將這次調查與中國對跨國企業的整體態度聯系起來。《紐約時報》29日稱,微軟受調查的消息也許會讓外國公司高管更為焦慮,他們注意到中國當局正在拿包括英國醫藥巨頭葛蘭素史克在內的一些大型外國公司開刀。美國信息技術和創業基金會主席羅伯特·阿特金森說:“美國技術公司比兩三年前更加擔心,他們以往對中國市場興趣盎然,現在更為擔心釜底抽薪。”澳大利亞SBS廣播公司29日援引IT分析師喬·斯維尼的話說,過去20年,隨著中國從一個制造業的第三世界經濟體向第一世界知識經濟體發展,中美經貿緊張關系一直在上升,這也把外國IT企業推向火力前沿。斯維尼說:“中國正在伸展經濟肌肉,這意味著微軟、谷歌這樣的企業會面對越來越困難的局面。”“在華外企為何失寵?”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刊登一篇評論文章說,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從未將矛頭對準外國跨國企業。中國官員當時對跨國企業是另一種態度。中國那時很窮,需要外國投資和專業技術。愿意來華做生意的外國企業可以享受“紅地毯”待遇,獲得稅收減免和無償使用土地等優待。如今情況已大為不同。外國資本和技術不再具有優勢,實際上,甚至變成了劣勢。跨國企業如今面對的形勢比以往嚴峻得多。所有這些都表明,中國社會對外國事物的態度已發生極大轉變——尤其是對跨國企業。何茂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中國正在進行法治化和市場化的改造,這些都是按照世貿組織的規則和參照其他國家的做法進行的。有理由相信,中國市場經濟的調整正朝著正確的正常方向行進。以前中國實行對外資企業的優惠政策,對外資的監督也少一些。現在內外一體,增加了一些公平競爭,不等于說中國要排斥外國企業。中國只是更多采取一視同仁的態度,開放的發展階段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中國對外企仍然是開放的。▲
環球時報2014-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