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新林


在浩瀚宇宙的萬千事物中,國畫是很小的一個點;而在邈遠深邃的歷史隧道里,國畫藝術卻是一條綿延不斷的線。正是這條線的傳承與延續形成其歷史,成就其規律。在這里,國畫的“國”字體現的是民族之血脈,而“畫”是承載民族血脈的文化樣式。國畫的成就,在于它在世代交接的過程中,傳承了自身承載的民族文化本質、特性及文化方式等諸內涵,并且使這種交接得以不斷延續,這就是民族文化之脈的真正來源。就此而言,延續傳統文脈與現代生活的那種無形的親和性,追求純正的中國畫藝術,讓其在現代思潮的沖擊和古今交織中一直保持國畫藝術鮮活的發展態勢,是一位藝術家應有的責任和義務。我認為王德禮就是當今畫壇注重自身語言的錘煉,靜靜地做著自己的事業,追求中國畫純正的筆墨味道,具有完備森嚴的章法體系、堂堂正正的崇高氣象、撼動人心的文化品位和光輝遠大的民族精神的一位試圖延續中國傳統文脈的當代頗有實力的藝術家。
王德禮比我年長,生活中是我的老大哥,藝術上是我的良師益友,與他一樣,我也是從事花鳥畫藝術創作的,多年來亦師亦友的關系,使我從他身上受益匪淺。他的花鳥畫作品,給人的第一個感覺就是在筆墨語言運用上有著深厚的傳統功力,在整體藝術樣式的營造中重視和追求經典的繪畫樣式。沿著他的筆墨線條和滿紙意境讀開去,我們感到的是活潑自在、蒼勁厚拙的別樣筆墨精神意趣,感到的是對于中國畫的歷史和現實的文化追求,感到的是嚴謹的法度和文化的自信,感到的是由溫柔敦厚的傳統美學所沁潤出來的心性之美。
觀王德禮的花鳥畫,其簡約拙樸的畫面使我深切感到一種清新、空靈而安詳的藝術氛圍,一股濃厚而純正的中國文化氛圍。猶如他本人一樣,充滿了濃厚的書卷氣。他的畫既保留了中國文人畫的筆墨情趣,體現了中國藝術之精神,又直抒己見,反映了當代審美趣味,筆墨精到、設色得體、品味無窮。其純正的筆墨背后是質樸、自然、真誠與空靈,與當今畫壇紛紛擾擾、故作姿態的眾多作品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正是基于這種感覺,我開始有了解讀王德禮作品的愿望,經過多年來的不斷交往,我對王德禮其人其畫有了深層次的了解,也更加豐富了我對王德禮之畫的認知。
王德禮的畫,是源于傳統精髓的萌發,他選擇了花鳥畫作為自己的創作語言,把情感寄托于花鳥魚蟲之間,將藝術思維與藝術情感和對生活的感悟,用最直接、最切膚、最動心、最有實感的表達方式表述與描繪了出來。仔細賞讀他的花鳥畫,我們不難感到畫家豐滿的藝術感受力和表現力。在他的花鳥世界里,散發著一種勃勃生機,在他筆下的自然形象經過意象的夸張和強調,所體現的生命力更為旺盛,在整體畫面氛圍中所蘊含的是對生命柔韌綿長的張揚迎合,這種豐富的精神含量,通過視覺的傳遞直指觀者的內心,讓人為之動容。其作品在點線面以及筆墨的嘗試中,在動與靜,冷與熱的情緒交織下,似擬靈肉雙重的大起大落,翻卷出藝術家對客觀現實的感受和將生命體驗匯入萬千心象的追求。他的作品墨色表現與傳統繪畫諸種派別的表現相比,更強調藝術家本身主觀感受和情緒。通過對筆墨色調的準確把握將心所思以不同的方式繪出,從而對人們的官能產生富有親和力的感染,進而使不同作品中所共同蘊含的人類自然萬物的與生俱來的血緣關系,與觀者產生共鳴。
眾所周知,對于中華民族而言,中國畫是中國文化的產物。國畫這一文化樣式的創造與確立,是伴隨著這個民族對于文化的思考與認識而延續并不斷完善其成就的。因此,中國畫必須體現中國藝術之精神,必須視為一種文化的表率性載體來對待。賞讀王德禮的花鳥畫,有一股很強的文化氣息,這是他重視古代花鳥畫傳統,注重追求古代文人畫的符號化、抽象化的高逸境界,試圖從傳統花鳥范式中走出一條花鳥畫現代化的道路的結果使然。他的作品一方面具有鮮明的傳統規矩,文脈清晰;一方面師法造化,得自然花鳥之意趣;一方面在個人學養的涵養下自然流露出畫家的心性、真情和自我本性,顯示著蒼勁厚拙的個性之美。而在他的繪畫中還蘊含著一股抒情詩般的韻味,充盈著一股優美、自然的情調和濃濃的詩化氣息,綻放著一種詩意的純凈和感人的力量,這種詩意的純凈與優美,又隱藏在蒼辣、厚拙、強健而又大氣渾然的筆墨表達中,從而使其形式語言賦予了關愛生命、關愛自然的新時代人文關懷精神,這是對傳統經典文化樣式的繼承,但又區別于古人,其鮮明的個性面貌,無不體現著他沉靜的思考和文人情懷,無不體現了他一貫主張的美學追求——國畫創作中應當始終在傳統中求變化,在中國畫藝術恒定不變的精神內核中求發展。
但當我們再次仔細品讀時,會發現,這種很強的文化氣息是建立在對自然美的謳歌和開掘基礎上的。換句話說,他是在重視繪畫性的基礎上去努力生發文化性的。王德禮的花鳥畫,能將自然之情、鄉情融為一個獨特的藝術審美世界,并使用粗重的筆墨和明麗的色彩將其強化,自覺地在表現對象中注入具有社會內容的精神和力量,面對他的作品,一股沉厚自然、樸茂雄秀、華彩內斂的自信氣度洋溢在其中;一股生命的意識和文化的自覺顯現在其里;筆墨當隨時代,由新的時代要求所賦予的新造型法式,在豐厚的東方哲學意蘊中彰顯著自足的力量和神采飛揚的雅頌新風。
毋庸置疑,王德禮的花鳥畫,在謳歌和開掘自然美和由此而生發的文化美和藝術美的終極目的是為了延續中國傳統文脈,追求純正的中國畫意味。文脈是什么?文脈是文化本質和特性的遷延,是一個民族肌膚和靈魂的結合體,這種肌膚和靈魂的結合通過其魅力表露這個民族的價值和特性。的確,對于國畫而言,文脈是其生命,是國畫之所以稱為國畫的根本所在。我們期待的文脈可以在國畫諸要素之中,特別是國畫可視的諸要素之中得以觸摸。王德禮的花鳥畫始終以水、墨、線、點、色,在有意無意之間,若離若即之中營造著一個獨立完整的藝術境界,滿紙洋溢著含蓄、朗潤、溫馨的書卷氣與文化意氣,表現了一種妙趣天成,生意盎然的別樣畫境,同時又賦予自然花鳥以獨立的人文氣質和當代美學因子,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王德禮花鳥畫的審美內涵,成就了畫家的繪畫藝術。
多年以來,王德禮一直淡薄名利,深深依托于精神樂園的創作激情并浸透在自己的藝術王國里,他盡量避開新潮與今潮的前后沖刷,以努力保持著自身藝術的前進方向,這在充滿無數的誘惑和陷阱的當代現實生活中,實在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優秀品質,他是一位值得我們尊敬的藝術家,因為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充分顯示出王德禮是具有更高的創作勇氣和藝術獻身精神的。而他那些用畫筆言說著的自然生命,具有光輝遠大的民族文化精神的花鳥畫作品,則讓同行們好像推開關閉了多年的窗戶,看到了燦爛的陽光,感受到古今久違的清新與田野的生命氣息,更贏得了對生活作用的認識與共鳴。相信王德禮通過執著探索而形成的這種繪畫風貌,必會隨著其繪畫語言形式的不斷完善而越走越寬。
王德禮
王德禮,一九四四年出生,北京人,一九六二年進入北京畫院學習花鳥畫,一九五八年畢業于北京工藝美術學校,受教于著名書畫家郭風惠,畢業后一直從事專業書畫創作。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三峽畫院藝術顧問,北京花鳥畫研究會會員,人民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現代水墨畫研究會副會長。作品在韓國斧山國際書畫大展賽中獲大獎。其作品多次參加在日本,韓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國舉辦的國際藝術大展,并在國內外多家報刊,媒體上發表,受到美術界,收藏家及書畫愛好者的一致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