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亞瑟
辣椒顯態(tài)度
◎ 曹亞瑟

不辣的辣椒,我不喜歡,就像我不喜歡沒有態(tài)度、沒有傾向的人。
我不嗜辣,但我對辣椒的態(tài)度是要么不吃,要么辣得徹底,絕不走中間道路。我認(rèn)為:辣椒的特點(diǎn)就是尖銳,就是態(tài)度鮮明,就是一針見血。舍此,可改名叫菜椒、面椒、軟椒、不椒。
平淡的生活需要刺激,辣是首選。辣的刺激成本最低,效果卻最好。這是典型的小投入、大產(chǎn)出。
身邊有幾位朋友,真是無辣不歡。那天去吃燴面,朋友碗里放了半碗辣子,整個碗紅彤彤一片,尤嫌不過癮。正經(jīng)辣椒不該這個樣子。后來我才猜測,那可能是用玉米芯加紅色素偽裝成辣椒來騙取信任的。
在單位食堂吃飯,幾位同事更是要帶瓶“飯掃光”(一種辣醬),覺得食堂的菜沒味兒,一瓶“飯掃光”能干掉好幾碗米飯。
選飯店,川菜、湘菜或貴州菜是他們的專利,點(diǎn)上滿桌的夫妻肺片、水煮肉片、酸辣蹄筋、臘味合蒸。只要有辣椒,就有熱烈,就會燃爆所有的熱情。
四川的辣跟湖南的辣、貴州的辣不同——四川的辣是辣中帶麻、麻中帶香;湖南的辣更直接、更剛烈、更有統(tǒng)治性;貴州的辣憨厚,辣中能品出山地的濕氣和濃濃的煙熏味。所以,川菜、湘菜、貴州菜各有擁躉者。
如果說墨分五彩,那么辣也分六味:麻辣、糟辣、煳辣、香辣、鮮辣、酸辣。我不懂這些,我只知道,有的辣直來直去,有的辣拐彎抹角,有的辣則像給人當(dāng)頭一擊,有的辣三天后還余味未絕。有一次,我吃一種黃色的小尖椒,那辣叫個鉆心入骨,直讓人欲仙欲死。
辣椒是果蔬中的異類——同樣生長在菜園子,卻沒有一種果蔬跟它的性格重復(fù),也沒有一種像它那么特立獨(dú)行。
但偏偏有人培育出了辣椒其外、果肉其內(nèi)的品種,美其名曰柿子椒。賣菜的因?yàn)槊粶?zhǔn)買菜人的心思,也學(xué)會了見人下菜碟:同樣的辣椒分成兩堆,有問辣椒“辣不辣”的,就指著這堆說,“這個比一般的辣”。那堆呢?“比辣的不辣”。這樣,你買回去的辣椒永遠(yuǎn)都是一個味道。
前任國足主教練米盧說:“態(tài)度決定一切。”這話我喜歡。他的態(tài)度倒跟辣椒有點(diǎn)像——決絕、不妥協(xié)、棱角分明。
(摘自《飲食科學(xué)》2014年第9期 圖/朱少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