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美國、英國、日本特派記者 吳 云 黃培昭 賈文婷 ●薛鈺潔韓國媒體近日稱,位于首爾的梨花女子大學對日益增多的中國游客表示不滿,稱學校的“教學秩序”受到干擾。其實,北大、清華等高校也因不堪重負,在2011年提出“限游令”。作為人文特色、歷史變遷的重要表現,高校如今在很多國家和城市都成為“旅游景點”,《環球時報》記者在調查了3個國家的多所大學后發現,國外大多數高校對游客都持開放態度,游客只要遵守一定的行為規范、不做出過激行為,高校和游客之間就能和諧相處。哈佛校內有游客中心《環球時報》記者去年春天曾赴美國著名高校耶魯大學參觀。當時正值周末,記者在一名耶魯大學在校生志愿者的引領和講解下,對這座曾誕生過數名美國總統的高等學府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名志愿者對記者說,學校組織優秀本科生在節假日為需要的訪客提供免費“導游”服務,以此“宣傳自己學校的文化”。事實上,由于擁有世界上最發達的高等教育體系和最多的名牌高校,參觀大學上了很多赴美游客的“心愿清單”。而面對眾多游客,大部分美國大學都保持了極高的對外開放程度。美國的很多大學沒有校門,游客一般可以自由出入。《環球時報》記者赴哈佛、哥倫比亞兩所名校參觀時發現,除在校園內的露天空間游覽外,只要保持安靜,游客還能參觀很多公共設施。記者就曾參觀過哈佛大學的教室、實驗室,以及哥倫比亞大學的圖書館,參觀過程中不僅沒人檢查記者的學生證件,連他人異樣的眼光都未見到。“哈佛先生”雕像是哈佛校園內著名景點,游客可以站上臺階,摸一摸這位“名人”的左腳以祈求好運(如上圖)。在暑期,經常能看到包括中國游客在內的各國游客在雕像前排隊等待留影。而普林斯頓、耶魯等名校每年夏天也是游客云集,除開放的態度外,各種便利的信息服務也讓美國名校人氣高漲。在哈佛、哥倫比亞等大學的官網上,都開設了專門的“游客頁面”,詳細介紹學校具體信息,告訴游客哪些建筑對外開放,并附上校園地圖和周邊交通指南,便于游客在參觀前安排行程。此外,美國大學普遍設有紀念品商店和書店,游客可以在內購買印有學校標志的T恤、文具等相關紀念品,而哈佛等高校內還設有可以購買地圖、尋求幫助的游客中心。美國大學開放程度高,一方面由于該國公立大學屬于國家財產,有開放義務,另一方面也說明高校(特別是私立名校)希望推廣本校文化,以此廣招天下英才。每年,幾乎每所美國大學都會針對潛在的生源舉辦多場情況介紹會和校園游覽活動,以向參加者介紹學校特點、專業設置、招生須知、獎學金和就業等情況,并讓一些在校生現身說法。劍橋牛津賣票掙錢劍橋、牛津等歷史悠久的英國名牌高校都有許多學院對游客開放,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英國高校整體上對游客的歡迎態度。劍橋大學有32座學院,其中多數都對外開放。其中知名度極高的三一學院、國王學院和圣瓊斯學院每年都能吸引大量游客前來參觀。由于詩人徐志摩曾在劍橋國王學院當過一年旁聽生,并寫下《再別康橋》這一不朽詩篇,國王學院成為中國人游劍橋的首選目的地。2008年7月,國王學院在劍河之濱的一塊草地上為徐志摩立起一塊白色大理石詩碑,上面刻著《再別康橋》中最經典的那句: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當時有英國媒體認為,校方這一舉措,正是為吸引中國游客,擴大劍橋在中國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游客增加帶來的商機,也讓劍橋方面無法忽視。在英國,教育已經成為一個龐大且發達的產業,高校除得到政府撥款外,還需要通過各種渠道創收。如今劍橋和牛津的大部分學院都對參觀者收費,并且逐年漲價。最初,劍橋一些學院的進門費大都在3英鎊左右,現在則漲至6英鎊左右。中國游客最青睞的國王學院,門票高達7.5英鎊。牛津大學基督學院是電影《哈利·波特》的取景地,因此成為受各國游客歡迎的景點。《哈利·波特》中的“學生餐廳”,能容納500人同時就餐的基督學院學生食堂常有游客參觀。餐廳內的長桌和實木高椅,加上墻壁上的油畫,充滿學術氣息。不過,這里參觀費是5.5英鎊,并且有消息稱近期還要漲價。對于游客參觀高校,英國輿論存在不同的聲音。一說高校應該開放,這是融入社會、與民眾和實際生活接軌的表現;一說游客參觀高校打破了學術殿堂的肅靜,無助于教學和科研。有觀點稱,收費是為控制人數,在開放與不開放之間尋找一種平衡。英國高校整體上是張開雙臂迎游客,在實際操作層面,有時校方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比如游客從后門進入、冒充在校學生(不查學生證)等都能“逃票”。日本校園開放活動多日本東京大學、早稻田和慶應等高校也是學生向往的名校,參觀者紛沓而至,但校方卻沒有不堪重負。日本高校是如何做到開放又不失秩序的呢?平日里,日本高校主要是學習場所,但日本大學的校門都是敞開的,雖然有些學校會有警衛站崗,但若游客感興趣,并且不擾亂正常教學秩序,很容易就能進去逛逛。例如東京大學最著名的校區——本鄉校區,其聞名遐邇的紅門白天一直敞開,雖然門口會有“禁止與學校無關的人無故進入”的告示牌(如左圖),但《環球時報》記者7月31日在這里看到,校內的無關人員不在少數,甚至有人在遛狗。東大官網上明確標明,在校內參觀時,拍攝的照片可以作為紀念保存,但禁止將導游、其它參觀者的照片及個人情報發布在網絡或報刊雜志上。與其說歡迎參觀,不如說日本高校有秩序、有針對性地引導民眾及學生參觀。在少子化的背景下,日本一些名氣不足的高校為確保生源,從上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每年定期舉辦校園開放日,2000年以后,部分名校也加入其中。東京大學今年的校園開放日定在8月6日、7日。根據往年經驗,屆時每個系都會在校園內開展宣傳活動。參觀者除了可以欣賞校園景觀,還能參觀理工科研究室等平時不開放的教學設施,并和老師、工作人員互動。此外,校園開放日還有特別針對高中生的項目,讓他們體驗真正的大學校園生活,并為他們在選擇大學專業時提供參考。此外,東大等日本高校也十分重視海外學生的團體參觀活動,7月25日,通過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赴日參觀的約40名中國高中生就參觀了東大本鄉校區,并聽取了校方對留學生制度等信息的介紹。為滿足普通人深度參觀大學的要求,一些名校還推出免費游覽校園項目。如東京大學在周末兩天上下午各有一次兩小時的游覽活動。這些活動都配有專門的學生導游,講述百年校園的動人故事。無論免費游覽,還是團體參觀,相關活動均可以在東大官網上提出預約申請。不過,學校一般不接受旅行社等商業性質活動的申請。由于生源爭奪激烈,日本高校的校園開放活動近年也受到爭議。有的學校把一年一次的開放日增加到數次,并且不惜成本,用免費長途巴士接外地生源,讓開放活動越來越像“招生大會”。一名東大研究生二年級的學生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東大內平時參觀者絡繹不絕,但不會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一名韓國梨花女子大學的學生告訴本報記者,雖然校園內時常能看到游客,但是并未感到正常教學活動受到干擾,因為“游客沒法進入教學樓”。▲
環球時報2014-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