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穎 朱曉春
摘要:學校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實施途徑之一。在素質教育大為提倡的今天,音樂教育更是備受關注。然經濟、科技、教育的不均衡,必然導致城市和鄉村的音樂教育的不均衡,本文試圖從農村教育的現狀出發,根據調查資料分析農村學校音樂教育的現狀,并力求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農村音樂 音樂教育教學 新農村教育 南京市 措施
一、南京市農村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無論經濟、科技還是衛生、教育、文化方面都有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總體來說,因我國地域差異性大,經濟發展的不均衡導致教育的不均衡,城鄉教育差異很大。根據我們的調查,最終的調查的結果是:
這些數據告訴我們,南京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學環境急需得到改善。改善教學環境不能僅僅掛在嘴上,還要求我們的校領導和教育主管部門要切切實實做到實處。只有教學環境改善了,孩子們才能在充滿歌聲的校園中健康成長。
二、南京市農村中小學音樂文化教育的發展對策
(一)加強隊伍建設,提高科研能力
加強隊伍建設,提高科研能力迫在眉睫。首先要制訂完善的音樂教師隊伍建設規劃,按照規劃一步步實施,做到切實有效扭轉農村音樂教育實力匱乏的窘迫局面。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南京農村音樂教師對學校現狀和自身能力要有一個充分而客觀的認識。要有充實自身和改變現狀的強烈愿望和急迫感。要積極參加各種培訓和繼續教育,增強專業素養,學習各種新型理念,進行科研活動,多多撰寫本學科方面的論文,提高自身科研素養和教學能力。
加強專兼職音樂教師的培訓。無論是進修、觀摩還是各類培訓,只要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專業素養和理論認知水平,學校都應該抓住機會。同時加強各兄弟學校的交流,或者與各大高校教師的交換體驗,以及請一些著名專業人士進行經驗傳授。同時,學校領導一定要提高思想認識,切實提高音樂教師各方面的待遇,不應有歧視或在人文關懷上的輕視等。若部分音樂老師為學校爭光或做出突出貢獻,領導在全體大會上應不吝大力表揚和一些實質性的酬勞,極大調動音樂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關心音樂教師個人生活。可以拉近老師對學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加強他們的教學使命感和向心力。要充分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尊重他們的人格,肯定他們在各方面的付出,使他們安心工作。
(二)增加經費開支,加強設施建設
不但從理念上要轉變音樂教育的觀念,同時音樂教育在教育經費中更要有一定的開支,并隨著學校的發展和教育的投入,每年在音樂方面的投入要逐步增加。此外,還要想辦法拉攏社會資源,讓他們提供一些樂器和資源,減輕學校負擔。
因為南京農村學校音樂方面的師資和教學用具不是很充足,那么就要考慮實際情況,在安排教學計劃時,靈活多變,以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為首要任務。教師在教學時多費點心思,盡可能地利用簡單的方法使課堂呈現最精彩的場景。根據學生對音樂的了解程度,有計劃有步驟,循序漸進地達到教學目的。
二十一世紀是科技、經濟、文化綜合實力的比拼,成功的教育不會是高分低能學生的展現,而是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的體現。學校教育作為社會人才培養的落腳點,更是硬實力(基礎設施)和軟實力(師資力量)的綜合比拼。音樂教育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環節,更是不可等閑視之。而實情確是農村的音樂教育在整個教育大軍的浪潮中顯得勢單力薄,呼聲微弱,可是它卻影響著我國國民的藝術文化修養和藝術文化的氛圍,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去關注它,關心它。只要大家愿意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從政府機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到普通民眾,從知名教授到普通大學生,從社會到家庭,都來關注音樂藝術和農村音樂教育,愿意去分析農村學校音樂工作的現狀,研究它的規律,加強政府政策支持,加強社會輿論引導,加大師資力量建設,提高民眾關注意識,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多管齊下,農村學校音樂工作將會呈現欣欣向榮、朝氣蓬勃的景象,我們的音樂教育會開出更加鮮艷、芬芳的花。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藝術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中小學音樂教育》編輯部.中小學音樂教育[M].杭州:浙江文聯創意圖編總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