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
摘?要:教師是學校教育工作的核心。技工院校以培養技能人才為主,學校的特點決定了教師的特點。“雙師型”教師適應技工院校發展,能夠更好地進行教學管理和人才培養。培養出色的“雙師型”教師,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是技工院校著力研究實踐的重要課題。本文就“雙師型”教師的界定、作用、培養途徑、評價機制進行簡要探討。
關鍵詞:技工院校?“雙師型”教師?評價機制
隨著社會的進步,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得到明顯提升,技工院校也在不斷發展。如何更好地培養技能人才,實現技工院校的發展,成為各院校不斷探索的問題,“雙師型”教師的概念應運而生。“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途徑及評價機制也成為學校、社會探索的重要問題。
一、“雙師型”教師的界定與作用
“雙師型”教師首先應該持有教師資格證書,同時應持有相應的專業技能合格證書。他們不僅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精通教學管理方法,還應該具有專業所要求的實踐能力,能夠指導學生進行實訓操作練習。他們是既能勝任教學科研又能指導生產實踐的復合型教師。“雙師型”教師的概念是為了切實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推進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結合,適應以技能培養為主要目的教育觀點提出來的。
培養“雙師型”教師,有利于培養適應社會要求,同時實現全面自我發展的高素質技能人才;有利于將“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方式運用到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有利于將“產學結合”的職業教育理念貫徹到教學過程中。
二、“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途徑
“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途徑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在實踐中培養
優先安排具備一定條件的教師深入企業,參與每年兩個月以上的頂崗實習。一方面,他們能夠獲得學生實踐、實訓中所需的專業技術資料,洞察行業發展方向,把最新的技術理念及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引入課堂,更好地傳授理論課;另一方面,他們能夠進一步了解企業相關技術崗位對人才在知識、技能、素質等方面的要求,更好地指導學生實踐操作,更全面地培養學生。另外,還要定期安排“雙師型”教師參加國家級培訓,為其創造良好的發展機會和條件,支持他們參加各類同行業學術團體活動,讓他們在實踐中得到鍛煉。
2.組織各級技能競賽
每年定期舉辦校內、校外學生技能比賽,師生同臺競賽等活動。一方面可以讓老師投入到實踐、實訓中去,嚴格要求自己,切實提高專業技能水平;另一方面,通過學生之間的競賽,可以達到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建的目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的結合,能夠為教師成為合格的“雙師型”教師打下良好基礎。
3.加強校企合作
學校通過校企合作,建立健全校內外實訓基地,切實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創業能力。此外還可以選聘行業中有一定知名度的技工為兼職教師。兼職教師在完成授課任務的同時,可以定期舉辦專業課題講座,與學校教師進行技術交流。學校教師也可以進企業與員工共同操作,從而提高操作能力,進而使理論教學水平得到提升。
4.完善“雙師型”教師的激勵制度
學校要充分重視“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提供一定的經費保障,建立教師培訓制度,根據對“雙師型”教師的要求,為每一名教師制定發展規劃,并安排相應的學習培訓。同時,學校要對校內所有“雙師型”教師進行年度考核,設立“雙師型”教師專項獎勵,讓更多教師盡快發展成“雙師型”教師,并漸漸成為具有一定影響的優秀教師。
三、“雙師型”教師的評價方法
“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是一個長期過程。不同教師由于自身條件等原因,發展速度不盡相同。界定其變化及成長的情況,促進教師的科學發展, 需要制定“雙師型”教師的評價辦法,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利用先進的網絡平臺
由于“雙師型”教師成長過程的連續性與長期性, 需要處理的數據量非常大、而且具有一定的關聯性。 傳統的評價方法會大大增加工作強度,而且很難獲得準確的結果。利用先進的網絡平臺可以使評價主題多元化,提高數據處理效率,同時能夠減少人為干擾,提高原始數據的規范性和正確性。
2.與企業共同評價
企業是技工院校畢業生的吸收單位,由企業人員參與“雙師型”教師的評價,改變了傳統的學生測評、教師互評、領導打分的單一評價模式,將評價范圍擴大到校外,能夠有效地提高評價結果的合理性,保證評價結果的公平性、公正性與公開性。
3.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
由于“雙師型”教師的評價工作比較復雜,在短期內定性分析和直覺可能有一定的準確性。但從長遠角度看,評價機制需要將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
(作者單位:萊蕪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