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英國、德國、南非特約記者 李勇 紀雙城 青木 張建波 ●本報記者 魏萊 ●候濤 陳一 柳玉鵬“致命的埃博拉病毒今天首次抵達美國本土。”美國當地時間2日上午,在西非確診感染上埃博拉病毒的美國醫生肯特·布蘭特利坐專機回到美國,法新社這樣描述這一事件在美國民眾心中的感受。盡管美國官方一直呼吁公眾對醫療系統應對埃博拉保持信心,但這種高致命性和高傳染性的病毒仍然引發美國社交網站的“埃博拉恐慌”。美國“網絡大V”、企業家唐納德·特朗普在推特上寫道:“美國必須停飛來自埃博拉疫情國家的所有航班。”他所指的顯然同樣包括即將前來華盛頓參加美非峰會的約50個非洲國家領導人及隨行人員。美國總統奧巴馬也宣布此次疫情需“非常嚴肅地對待”,將對這些代表團成員“做進一步檢查”。利比里亞等3個疫情最嚴重的西非國家3日同意設立跨越國界的隔離區。從倫敦到莫斯科,從馬來西亞到菲律賓,越來越多的國家對來自疫區的人員采取更嚴格的防范措施。德國柏林學者馬克塞爾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稱,現在應該是世界合力對付埃博拉的時候。實際上,人們唯一應當恐懼的不是疫情,而是恐懼本身。社交網絡的“埃博拉恐慌”美聯社3日稱,感染致命埃博拉病毒的首個美國病人2日上午抵達亞特蘭大,目前正在當地埃默里大學醫院接受治療,第二個感染者也在回國的路上。這是首次有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患者進入美國。兩名感染者肯特·布蘭特利和南希·賴特博爾此前在利比里亞一所收治埃博拉感染者的醫院參與救援。上星期,兩人先后被確診感染上埃博拉病毒。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決定用配備有專為高傳染性疾病患者設計的便攜式帳篷的“灣流”專機將兩人送回國治療。對于運回兩名美國患者,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哈夫日前發表聲明稱,美國政府努力確保任何與埃博拉相關的疏散工作“安全實施”,保護患者和美國公眾的安全。據報道,埃默里大學醫院是治療高傳染患者經驗最豐富的醫院,其專門治療部12年前開設,專門為一些接觸世界上最危險細菌的聯邦工作人員提供治療。美聯社援引美國衛生官員的話稱,兩名患者在此接受治療,“不會對公眾構成任何威脅”。“亞特蘭大離我只有6個小時的距離。現在至少有兩名埃博拉患者在那里,那我和埃博拉之間還有多遠?”在美國社交網絡上,這樣的聲音很多,許多美國網民稱擔心美國政府此舉會使病毒在全美擴散開來。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大量美國民眾在社交網站上發帖,擔心好萊塢大片《極度恐慌》中的場景將在美國上演。《極度恐慌》描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非洲扎伊爾某地流行的一種罕見病毒,造成人員不斷死亡。報道稱,大部分網民并不愿接回兩名埃博拉病毒感染者。一名網民稱:“雖然我很尊敬那些幫助治療埃博拉病患的人,但我不希望他們出現在美國。”另一名網友質問,“如果我們不能限制埃博拉在非洲的傳播,那憑什么肯定它不會在美國擴散?”許多人還借機抨擊美國總統奧巴馬。美國著名“網絡大嘴”特朗普在推特上寫道:“我確認我們的領導人是不稱職的。”他呼吁美國停飛來自埃博拉疫情國家的所有航班。特朗普呼吁拒絕入境的人群顯然包括即將來華盛頓舉行美非峰會的約50個非洲國家領導人及隨從。美國總統奧巴馬1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有一些代表來自感染風險小或極小的國家,盡管這些人離開他們國家時已做過檢查,但他們到這里時,我們還要做進一步檢查。我們相信所采取的這些措施是恰當的。”對美方此舉,法國《回聲報》稱,塞拉利昂總統科羅馬和利比里亞總統瑟利夫表示,他們不接受這一安排并退出峰會。但美國媒體稱,兩國領導人為應對本國埃博拉疫情,才決定不參加美非峰會的。多國采取預防措施“疫情蔓延比我們努力想控制的速度更快。”世衛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1日在幾內亞首都科納克里的特別首腦會議發出關于埃博拉疫情的最新警告。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稱,當天包括疫區3國和科特迪瓦在內的“馬諾河聯盟”舉行特別首腦會議,幾內亞、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亞宣布成立共同邊界地區的隔離帶,武裝部隊將封鎖該地區。陳馮富珍在會上強調了情況的危急程度,并呼吁國際社會努力承擔起責任。她說,如果不采取進一步措施,控制在西非暴發的埃博拉疫情,那么疫情會迅速擴散,后果可能是“災難性的”。而疫情的擴散速度快于控制疫情具體措施的到位進度。目前,在非洲之外,除了美國主動接回兩名受感染者外,有7名菲律賓人也疑似被感染埃博拉。菲律賓《每日問詢者報》2日援引衛生官員的話稱,菲政府正密切關注7名從塞拉利昂回國的菲律賓工人的情況。在埃博拉疫情暴發后,這些海外勞工返回菲律賓。菲防疫部門在機場對他們進行檢查并采取了隔離措施。盡管埃博拉尚未在非洲之外擴散,但對埃博拉的恐懼卻迅猛增加。“歐洲的恐懼在蔓延!”德國《南德意志報》3日表示,埃博拉病毒如此可怕,人們很容易相信恐怖即將降臨。“德國之聲”稱,全球性難民潮或商務旅客可能加大埃博拉在歐洲傳播的危險。德國一個專門研究埃博拉擴散情況的研究小組成員蓋特勒稱,在利比里亞等疫情嚴重的3個西非國家,埃博拉疫情已失控。他稱,應對疫情的最佳途徑是采取預防措施,但在發生埃博拉疫情的非洲國家,這幾乎不可能。歐洲發生埃博拉大規模擴散的危險有多大?到目前為止,西班牙和英國分別發現了埃博拉疑似病例,疑似患者都曾在埃博拉瘟疫爆發的國家旅游。英國政府不久前舉行了代號為“眼鏡蛇”的會議,磋商如何應對埃博拉。英國外交大臣哈蒙德稱,埃博拉“是一種必須嚴肅對待的威脅”。離非洲遙遠的俄羅斯人不擔心烏克蘭危機可能引發的戰爭,反而更擔心埃博拉。《俄羅斯報》一篇題為“埃博拉病毒讓俄羅斯人恐慌”的文章稱,對于埃博拉在非洲暴發,俄聯邦醫學生物局傳染病研究所專家尼基弗洛夫表示,目前俄羅斯境內還沒有發現這種病例,但未來極有可能蔓延到俄羅斯。俄羅斯應當開始加強防范措施,防止這種病毒進入俄羅斯境內。特別是前往非洲國家的俄羅斯游客必須對此高度重視,在這些人回國時必須進行嚴格的檢疫。馬來西亞國家通訊社稱,馬政府已強化對來自埃博拉病毒傳播國家的船只和船員們的監控,在該國各港口設立了專門的衛生檢疫處,所有進港人員必須經過檢查。2日,阿聯酋航空公司在其網站上宣布,暫停飛往幾內亞的航班。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則發布公報稱,世衛組織并未建議關閉前往疫區國家的航線,該協會正與國際民航組織及世衛組織密切協調,關注疫情的進展。世界應該共同行動“該是世界共同行動的時候了”,德國《西南新聞報》3日以“幫助和啟示”為題這樣寫道。德國新聞電視臺稱,非洲這片多災多難的大陸再一次遭受病毒威脅。盡管在其他大陸還沒有出現疫情,但恐懼已經蔓延到世界各地。非洲大陸疫情不僅是一場公共健康災難,也是一場世界政治危機。國際社會應該盡最大努力幫助非洲。從長遠看,最關鍵的是應該讓非洲貧困地區建立起一個完善公共衛生基礎設施,防止各種疫情發生。《環球時報》駐南非記者不久前曾赴埃博拉疫情肆虐的幾內亞采訪,并走訪了首都科納克里最大的東卡醫院。當地官員稱,目前西非3國共有超過200名外籍醫務人員,世界衛生組織有近130名專家,美國疾控中心、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等機構也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地一名醫生對記者稱,目前當地疫情發展,主要是因為民眾對該病存在恐懼和偏見、醫務人員數量和經驗都嚴重不足、醫用物資嚴重短缺造成的。特別是在疫區同感染者接觸的醫務人員比較危險。“幾內亞目前疫情仍很嚴重,但科納克里感染者數量增速有所減緩”,中國援助幾內亞醫療隊隊長孔晴宇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感染病毒最多的有兩類人,一類是醫療工作者,另一類是感染者家屬等同感染者有直接接觸或參加死者葬禮的人。一微博名為“救命鼠cg”的中國醫療隊醫生用微博記錄幾內亞疫情,引起國內的關注,他曾親眼見到非洲同事因感染埃博拉去世。這名中國醫生在微博中寫道:“這里根本沒有什么傳染病報告制度。在我們醫院根本就沒有傳染科,我們手術室的手術巾就是那一條,早已經是血跡斑斑了,還在用,有時候上手術我們都沒有手術衣,光著膀子,穿日常服裝手術,我都經歷過。”“中國積極幫助防治埃博拉,中國政府和紅十字會向幾方提供了一批緊急醫療物資和5萬美元緊急人道主義現匯援助,當地中資企業也捐款購買消毒液、隔離衣、手套等”,孔晴宇稱,中幾友好醫院在埃博拉病毒疫情暴發初期發揮了很大作用,科納克里首位確診病例就是在該醫院接受治療的。“幾個月來,中幾友好醫院共有9名當地醫生和護士感染病毒死亡,曾經有兩名中國醫療隊醫生直接接觸過病人,他們在被隔離觀察21天后確認未感染埃博拉。”孔晴宇稱,“中幾友好醫院仍在工作,中國醫療隊仍將繼續堅守在幾內亞。”賽默飛世爾科技集團中國區生物醫藥實驗室產品負責人李寧軍3日對《環球時報》表示,埃博拉病毒的潛伏期短,死亡率高,這本身已經說明了這個病毒的特征,從理論上看,這比非典的病毒癥狀要更加容易控制與把握。江蘇流行病與公共安全預防中心一名專家3日對《環球時報》表示,輸入性病毒不是不可防、不可控的,需要沉著應對。就與非洲朋友的來往和公共衛生安全管理而言,江蘇南京即將舉行的青奧會將直接面對埃博拉預防方面的壓力,需要認真對待,周全處理。“世界應合力對付埃博拉。”德國柏林國際政治學者馬克塞爾3日對《環球時報》表示,現在國際傳染病學專家們普遍認為,只要控制疫情到位,埃博拉疫情并非不可控制,此前這種病毒幾十年來并未擴散出西非。這種病毒死亡率高確實讓人恐慌,但這種高死亡率、加上潛伏期短也是抑制傳播的。馬克塞爾稱,此前發達國家沒有這種病毒,因此未投入大量資金和力量防治。實際上,人們唯一值得恐懼的不是疫情,而是恐懼本身。▲
環球時報2014-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