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赴烏克蘭特派記者 楊靜婕 崔 萌圖片說明:一名加入民兵武裝的退役老兵。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的民間武裝2日在頓涅茨克市區舉行武裝游行慶祝傘兵節?!董h球時報》記者借這一機會近距離接觸到這些神秘的武裝力量。由十幾輛裝甲車、吉普、卡車及轎車組成的車隊載著數十名武裝人員2日上午向市區北部的列寧共青團公園駛去。車隊懸掛了多面旗幟,其中包括俄羅斯國旗及前蘇聯傘兵旗幟。坐在裝甲車頂的武裝人員不斷向天鳴槍,并向沿途路人揮手。其中部分武裝人員頭戴俄傘兵標志性藍色貝雷帽,身穿海魂衫,這部分人員雖然年歲不一,但可以看出有著較強的紀律性,由一名60歲以上的老傘兵帶領,向頓巴斯解放紀念碑敬獻鮮花。該老兵胸前佩戴勛章18枚,其中幾枚是參加前蘇聯在阿富汗作戰時得到的。這批人員攜帶裝備仍以AK系列輕武器為主,裝備一輛裝甲運兵車和一輛由卡車加鋼板改裝而成的“裝甲”車。該股部隊從精神狀態、服裝、車輛、武器配置來看,明顯優于之前見到的街頭設卡民兵,是一支受過正規軍事訓練的機動作戰分隊。一名武裝人員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來自斯拉維揚斯克市,并稱該城市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有朝一日他會重返那里。在被民間武裝人員占領約3個月后,烏政府軍7月初收復斯拉維揚斯克,但戰爭中的激烈交火及空襲對城市造成嚴重損壞。另一名武裝人員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來自奧塞梯,來這里是為了幫助頓涅茨克人民保衛自己。在眾多武裝人員中,《環球時報》記者看到一張非常稚嫩的面孔。一個看來約十幾歲的少年身穿迷彩服,手握一把槍站在武裝人員之中,安靜的神態與周圍的武裝人員形成鮮明對比。記者隨后了解到這個斯文清秀的少年名叫安德烈,今年15歲。當被問到安德烈是否是武裝民兵的一員時,站在安德烈身邊的一名約四十多歲的大胡子武裝人員給了記者一個令人驚訝的答案:安德烈是一名指揮官。安德烈也肯定了這一說法,并表示自己是武裝人員中年齡最小的一個。安德烈說他和父親來到頓涅茨克市后加入了民間武裝的作戰研究部門,由于該部門缺少一名指揮官,而大家認為他是合適的人選,他便順理成章成為了一名指揮官。目前有15名年齡在20歲到50歲之間的武裝人員由安德烈指揮,而這一數字未來還可能上升。安德烈現在正與部屬負責頓涅茨克地區的巡邏,并沒有直接參與戰斗?!董h球時報》記者近幾日還與路邊設卡的民兵進行了接觸,發現他們近幾天對過往車輛盤查較之前更加嚴格,在車輛接受檢查時,一般會有一挺班用機槍在防御沙袋后進行瞄準。在機場附近交火激烈的地區,街壘里的民兵精神狀態更加緊張,在一次采訪時,記者試圖靠近一民兵在路中央設置的街壘,雖然記者車輛有明顯的TV標志,但靠近后仍然會被至少4名武裝人員瞄準包圍,下車接受檢查時,司機會被要求掀開上衣,并有專人對車輛仔細檢查。進入該工事采訪時,記者發現街壘由大水泥塊、輪胎、沙袋構成,除輕武器外,地上至少能看到3支火箭筒,一旦視野里出現陌生車輛,迅速全員就位子彈上膛。除了在街壘里值守的士兵外,工事外至少有兩個隱蔽的火力點,不易被人察覺,在戰斗發生時可與街壘形成交叉火力。近幾天,由于轟炸和空襲頻繁,大多數檢查站旁邊都新構建了散兵坑,規模大一點的會有交通壕連接。在民間武裝和政府軍展開激戰的第一陣地,民兵構建了數個大型的環形工事、360度射擊孔。各射擊點、暗堡之間全部由交通壕連接,并在陣地上設計了反坦克壕。由于涉及更多機密,《環球時報》記者沒有機會進入工事內部。烏克蘭國家安全和國防委員會網站4日發布消息稱,烏軍方當天占領頓涅茨克郊區的亞西諾娃塔亞市,它離頓涅茨克市只有15公里,政府軍已開始準備對城市發動總攻。另據俄新社報道,周一凌晨438名烏軍人請求進入俄羅斯避難。這些軍人在進入俄羅斯前已將彈藥銷毀?!?/p>
環球時報2014-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