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刻芹

4月17日,貴州省委組織部副部長、老干部局局長石松江一行到銅仁市就老干部工作情況開展調研,調研的其中一站就是銅仁市碧江區。在碧江區委離退局,石松江部長對“送話聊服務進家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聽取了工作人員的詳細介紹后,她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服務舉措。其實,“話聊”只是工作中的一個創新點,近年來,碧江區委離退局不斷探索老干部工作轉型之路,并取得了初步成效。近期,恰逢《晚晴》記者到碧江區開展采訪活動,本刊推出碧江區老干部工作轉型探索系列報道,以反映銅仁市碧江區委離退局在探索老干部工作轉型之路上取得的成效和經驗,敬請讀者關注。
在碧江區委離退局采訪期間,記者發現局里為老干部提供的服務很全面,也很專業,包括家電維修、醫療服務、法律咨詢等。那么,僅靠一個碧江區委離退局,如何能夠為全區離退休老干部提供那么多的服務呢?
借力東風:充分整合社會資源
和很多地區的離退局一樣,面對“雙高期”離退休干部的逐年增多,老干部工作的開展與服務難度不斷加大,甚至很多時候感到“力不從心”。
部門工作人員有限,僅靠自身的資源也難以對老干部們真正做到全方位的關心與服務。碧江區委離退局調整了工作思路,充分整合部門和社會資源,為老干部工作創作更好的條件。
在與碧江區團委、衛生、供水、電力、工商等部門協調工作后,碧江區委離退局統籌資源,成立了愛心服務站。
在這個愛心服務站中,為老干部提供了志愿者服務、臨時醫療救助、水、電維修、家電維修等方面的服務,所有的老干部、老同志都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全面的服務。
因地制宜:不斷發揮社區資源
社區是社會管理的一個基本單元,也是碧江區委離退局最為重視的資源,在與多方面取得溝通后,碧江區委離退局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開展了“四就近”工作。
“所謂四就近,其實就是讓所有碧江區的老干部、老同志就近得到學習,就近得到關心、照顧,就近參加活動,就近發揮作用。”碧江區委離退局局長楊勝德向記者介紹道。
西門社區在“四就近”工作理念提出后,結合自身特點和優勢,開展了“五進家門”活動。所謂“五進家門”,指的是:送學習服務進家門、送醫療服務進家門、送保健服務進家門、送話聊服務進家門以及送家政服務進家門。
大多數人第一次聽到“話聊”這個詞的時候,往往會理解為“化療”。“話聊”其實是西門社區在碧江區委離退局的指導下獨創的一種服務方式。如今,很多離退休干部、單身離休干部以及遺孀獨居在家,他們的子女工作很忙,往往無暇顧及自己。社區就按照網格化管理,3個人一組負責一個片區,工作人員主動上門看望老同志,陪他們聊天,關心他們的生活,關注他們內心的想法,通過陪伴與聊天,使老干部們的退休生活不再孤獨。
社區內還成立了愛心服務超市,免費為社區生活困難老干部送去生活日用品。
八十多歲的樊蓮香是一位空巢老人,獨自帶著3個孫兒生活,社區除了每月補助老人幾百塊錢以外,還免費為老人送去生活用品,主動上門聽取老人的生活難處,為老人排憂解難。
發揮優勢:依靠老干部促管理
“老同志是我們的寶貴財富”這是碧江區委離退局局長楊勝德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在工作中,他也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不僅用心用情地為老干部服務,也不斷探索更加科學的管理方法。
在碧江區廣場社區,積極調動老干部的才智和經驗,發揮老干部“五大員”作用。在社區管理中,老干部在化解矛盾、政策法規宣傳、環境衛生監督、失足青年幫教、網吧義務監督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促進了平安和諧社區創建。
退休后的老李經常賦閑在家,但自從當上了社區的矛盾糾紛調解員之后,每天的生活開始變得忙碌了。“我就是個愛管閑事的人,看到哪家有困難、有矛盾,我就要上去勸幾句,直到矛盾化解為止。”熱心腸的老李成了矛盾糾紛調解員,讓社區和諧安寧是他現在的最大愿望,也是碧江區委離退局的工作成果。
“老干部有豐富的工作經驗,依靠他們的力量,能夠更好的促進社會管理,共建和諧的碧江區。”楊勝德談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