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常春+張春蕾+羅錫+黃春玲
作者簡介:卿常春,男,主管藥師,學士學位,研究方向:臨床藥學和醫院感染管理。Email:605482435@qq.com.
卿常春1,張春蕾2,羅錫1,黃春玲3
(廣西桂林市興安縣人民醫院,1.藥劑科,2.感控科,3.婦產科,興安541300)
【摘要】目的綜合分析某院住院患者抗菌藥物橫斷面使用現狀,為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和宏觀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方法采用橫斷面調查方法,對2013年12月11日0:00~24:00的住院患者進行抗菌藥物使用調查。
結果477例住院患者中,抗菌藥物使用率為56.39%,其中治療、預防、治療加預防用藥分別為45.35%、39.03%、15.62%;抗菌藥物單用、二聯、三聯及三聯以上使用率為68.40%、27.14%、4.46%;在全院各科室中以外科系使用率最高為61.86%;全院治療性用藥病原菌學送檢率(包括治療加預防用藥)為28.66%;預防使用抗菌藥物主要集中在手術科室??咕幬锸褂妙l率以β內酰胺/β內酰胺酶抑制劑復合制劑最高。
結論 該院住院患者的圍手術期抗菌藥物預防使用率較高,培養標本送檢率較低,降低抗菌藥物使用率的關鍵是規范圍手術期抗菌藥物合理用藥的管理。
【關鍵詞】橫斷面調查;抗菌藥物;臨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R978.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383(2014)03034305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4.03.024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clinical use of antibiotics in 477 inpatients
QING Changchun1,ZHANG Chunlei2,LUO Xi1,HUANG Chunling3
(1.Department of Pharmacy;2.Department of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3.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Xing'an People's Hospital,Xing'an 541300,Guangxi,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giv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crosssec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in inpatients of one hospital,so as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reasonable application and macroadministration of antibiotics.
MethodsThe clinical use of antibiotics for all inpatients from 0 to 24 clock on December 11,2013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 Of all 477 hospitalized patients,the usage rate of antibiotics was 56.39%,among which the rates of treatment,prevention,and treatment plus prevention were 45.35%,39.03% and 15.62% respectively.The usage rates of single drug,two drugs,three drugs and above were 68.40%, 27.14% and 4.46% respectively.The usage rate in surgery department was the highest (61.86%) and the delivery and inspection rate of etiological specimens for therapeutic medication (including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in the whole hospital was 28.66%.Preventive medications was mainly used in the surgery department.On the list of DDDs,Beta lactam/beta lactamase inhibitor compound were at the top.
ConclusionInpatients in the adovementioned hospital have high preventive usage rates of antibiotics and low inspection rate of culture specimen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The key to reduce the usage rate of antibiotics is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th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Key words】crosssectional survey;antibiotics;clinical application
抗菌藥物是臨床應用十分廣泛的一類藥物,致使耐藥菌株日趨增多。如何合理應用抗菌藥物,已是臨床藥學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1]。為弄清我院抗菌藥物的使用現況及存在問題,控制住院患者抗菌藥物的使用率,強化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意識,以期為我院抗菌藥物的后續管理工作提供科學依據。我們對2013年12月11日住院患者的抗菌藥物使用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調查我院2013年12月11日0:00~24:00當日住院患者(包括當天出院患者,不包括當天新入院患者)的抗菌藥物使用情況。逐份調查抗菌藥物使用目的、種類、給藥途徑、用法用量、用藥起止時間、聯合使用及病原學檢測資料。調查日的抗結核治療藥物、抗病毒藥物、抗真菌藥物、抗菌藥物的霧化吸入藥及抗菌藥物的滴眼藥、滴耳藥、滴鼻藥、燒傷部位抗菌藥物覆蓋的局部用藥、軟膏劑、陰道片等外用抗菌制劑、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藥制劑均未列入本次分析范圍。
1.2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工作由醫院感染管理科組織并負責調查前的集中培訓;調查期間的咨詢以及數據的評估、審核和處理;調查后做好調查資料的復查、復核等工作;調查當日采用床旁調查和病案調查相結合的方式,查閱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及實驗室檢驗結果,按照預設“住院病人抗菌藥物應用情況調查表”進行填寫,對抗菌藥物的應用進行統計、評價。
1.3統計方法及計算指標
將各科室的住院病人抗菌藥物應用調查信息資料用Excel 2010軟件錄入并進行統計分析。本次調研采用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的限定日劑量(defined daily dose,DDD)方法??咕幬锸褂脧姸龋╝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以平均每日每百張床位所消耗抗菌藥物的DDD數(即DDD/100人天)表示[2]??咕幬锸褂们闆r采用使用率和藥物利用指數(DUI)表示。使用率(%)=(抗菌藥物使用例次/總例次)×100%;DUI=(抗菌藥物日用量/DDD值)/實際使用例次,DUI≤1,為合理用藥,DUI>1,說明有濫用藥品的傾向。
1.4評價標準
1.4.1醫院感染診斷標準
依據衛生部2001頒布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對醫院感染病例進行診斷。
1.4.2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評價標準
對抗菌藥物合理性評價從有無用藥指征、藥物選擇、給藥時機是否適當、用藥劑量及療程是否合理、給藥途徑、聯合用藥率六個方面進行,依據衛辦醫政發〔2012〕32號文件要求及《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進行抗菌藥物使用合理性評價[3]。
2結果
2.1抗菌藥物使用的基本情況抗菌藥物使用例數為269例,住院患者橫斷面使用率為56.39%。其中治療用藥122例,所占比例為45.35%;預防用藥105例,所占比例為39.03%;預防加治療用藥42例,所占比例為15.62%;聯合用藥比例為31.60%,在所有使用抗菌藥物患者中,單用一種抗菌藥物者占6840%,二聯使用者為27.14%,三聯及三聯以上使用者為4.46%??侱DD值為492.31,抗菌藥物使用指數為1.03;全院內科系的感染性疾病和外科系的普外、耳鼻喉科抗菌藥物使用率也較高,均大于70%??傮w水平上,內科系的抗菌藥物使用率(5104%)明顯低于外科系的抗菌藥物使用率(6186%)。各科橫斷面抗菌藥物使用及聯用情況見表1。
2.2抗菌藥物應用目的及病原學送檢率
由表2可知,在269例患者使用抗菌藥物當中,以治療用藥為目的有122例,占45.35%(122/269);以預防用藥為目的有105例,占39.03%(105/269);治療+預防使用抗菌藥物的有42例,占15.62%(42/269)。涉及治療用藥的共164例,有47例送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送檢率為28.66%(47/164);其中,內科系送檢率最高為30.36%(34/112),略高于外科系的2500%(13/52)送檢率。
2.3抗菌藥物預防性應用
在以預防性用藥為目的的105例中,圍手術期用藥87例,其中以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為主要原因,共71例,占81.61%(71/87);給藥時機調查中,當天調查的87例手術患者中,Ⅰ類切口手術20例,Ⅱ類切口手術67例。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共49例。不合理類型見表3,圍手術期給藥時機見表4。
2.4抗菌藥物的選擇及劑量
全院477例患者中,抗菌藥物使用率列前5位的依次為:β內酰胺類及β內酰胺酶抑制劑復合制劑(22.97%)、頭孢菌素類(18.11%)、硝基咪唑類(12.43%)、氨基糖苷類(1216%)、喹諾酮類(784%),全院各科室抗菌藥物橫斷面使用種類詳見表5。在使用抗菌藥物的269例次中,選擇品種列前五位的抗菌藥物依次為: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粉針(13.90%)、哌拉西林鈉舒巴坦鈉粉針(1119%)、頭孢呋辛鈉粉針(1085%)、頭孢曲松粉針(915%)、頭孢唑啉粉針(712%)。在使用頻率列前10位的抗菌藥物中,DUI>1的有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粉針、哌拉西林鈉舒巴坦鈉粉針、頭孢曲松、頭孢呋辛鈉、左氧氟沙星、頭孢唑林、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粉針共7種,提示這7種藥物的使用存在單次劑量過大的不合理現象。前10位藥物的使用情況見表6。
表1 各科室橫斷面抗菌藥物使用情況表
科室總患者數使用人數使用率(%)單用例數使用率
二聯用藥例數使用率
三聯及三聯以上用藥 例數使用率 聯用比DDDDUI
呼吸科331957.581263.16315.79421.0536.8458.681.78
消化科19526.32360.00240.0000.0040.0029.331.54
心血管科21942.86 888.89111.1100.0011.1119.160.91
內分泌科17952.94666.67222.22111.1133.3321.511.27
泌尿科281139.29654.55436.3619.0945.4524.910.89
感染性疾病科322371.88834.781252.17313.0465.2245.051.41
神經內科11545.45480.00120.0000.0020.0014.921.36
腫瘤科10330.00266.67133.3300.0033.3318.361.84
兒科281657.141381.25318.7500.0018.7516.350.58
新生兒科422354.7623100.0000.0000.0003.003.510.08
內科系合計24112351.048569.112923.5897.320.89 251.781.04
普外科342676.472596.1513.8500.003.8542.081.24
泌尿科452862.222589.29310.7100.0010.7179.561.77
骨科502958.002172.41827.5900.0027.5958.501.17
神經外科13861.54787.50112.5000.0012.5012.160.94
皮膚與軟組織外科16956.25 555.56 333.33111.1144.442.750.17
燒傷科3133.331100.0000.0000.000.000.770.26
婦產科482960.42517.242482.7600.0082.7624.160.50
眼科10330.00266.67133.3300.0033.339.270.93
耳鼻喉科171376.47861.54323.08215.3838.4611.280.66
外科系合計23614661.869967.814430.1432.0532.19240.531.02
總合計47726956.3918468.407327.14124.4631.60492.311.03
表2內、外科系抗菌藥物應用情況表
科室總患者數
用藥目的
預防
例數使用率(%)
治療
例數使用率(%)
治療+預防
送檢例數送檢率(%)
治療用藥細菌培養
送檢例數送檢率(%)
內科系123118.9410484.5586.503430.36
外科系1469464.381812.333423.291325.00
合計26910539.0312245.354215.624728.66
表3抗菌藥物應用不合理的種類
類 型例數構成比(%)
手術預防用藥時間不當術前不用術后用2755.10
術前用藥時間太早或太晚612.24
手術預防用藥在藥物選擇上存在問題816.33
手術用藥時間過長(>3 h)術中未追加抗菌藥物510.20
不推薦預防用抗菌藥物而使用抗菌藥物36.12
合 計49100
3討論
我院本次調查病原學送檢主要原因是:①臨床醫師選用抗菌藥物缺乏依據,基本上憑經驗選擇抗菌藥物的種類和劑量;缺乏與患者和家屬溝通、解釋[4]。②少數醫師認為感染部位無法采樣或取樣方法不太規范、不及時;或缺乏快速檢測技術手段,檢測時間長,影響病情的治療,無法適應臨床需要。③患者認為微生物檢測費用高,不愿意花錢做藥敏實驗。因此,有必要通過耐藥菌株的監測、病原學診斷及藥敏結果,正確選用抗菌藥物,以期達到最佳治療效果[5]。
表4手術患者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給藥時機情況表
切口類型手術例數使用抗菌藥物例數
給藥時機
術前0.5~2 h
例數構成比(%)
術前>2 h
例數構成比(%)
術后
例數構成比(%)
未用
例數構成比(%)
Ⅰ2012541.67650.0018.33840.00
Ⅱ67591016.954271.1971.19811.94
合計87711521.134867.6181.131618.39
表5抗菌藥物橫斷面使用種類分布及使用率
藥理分類使用次數使用率(%)
外科系
使用次數使用率(%)
內科系使用次數使用率(%)
β內酰胺類及β內酰胺酶抑制劑復合制劑8522.974325.004221.21
頭孢菌素類6718.113922.672814.14
硝基咪唑類4612.433118.02157.58
氨基糖苷類4512.1695.233618.18
喹諾酮類297.84105.81199.6
青霉素類287.571810.47105.05
大環內酯類267.0352.912110.61
頭霉素類215.6831.74189.09
林可霉素類133.51116.4021.01
其他102.7031.7473.54
表6前10位抗菌藥物品種使用情況表
藥物名稱給藥途徑日總用量(g)DDD值(g/天)使用次數使用率(%)DUI
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粉針靜滴308.0044113.901.88
哌拉西林鈉舒巴坦鈉粉針靜滴639.75143311.191.38
頭孢呋辛鈉粉針靜滴105.2233210.851.10
頭孢曲松粉針靜滴103.802279.151.92
頭孢唑啉粉針靜滴93.803217.121.49
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粉針靜滴65.703196.441.15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靜滴11.800.5186.101.31
頭孢唑肟鈉粉針靜滴28.754175.760.42
頭孢他啶粉針靜滴12.304155.080.21
磷霉素鈉粉針靜滴74.008113.730.84
本次調查數據表明,部分臨床醫師對術前規范給藥時間不清,存在術前給藥時間或術后用藥時間過長,而長時間大量應用抗菌藥物并不能進一步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6]。其原因一是臨床醫師過于依賴、習慣使用抗菌藥物來防止感染,以及術前用藥時,手術室醫師與護士之間溝通不足;另一方面過于集中選擇β內酰胺酶抑制劑復合制劑,抗菌藥物選擇起點、檔次高,這是國內抗菌藥物應用中普遍存在的問題[7]。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不主張聯合用藥,若要聯用,二聯用藥即可,三、四聯并無必要。該聯合應用方式不但不會增加抗菌譜及抗菌活性,而只會增加藥物的不良反應、細菌的耐藥性及二重感染[3,8]。
抗菌藥物選用調查結果顯示,使用率最高為β內酰胺/β內酰胺酶抑制劑復合制劑。這與該科收治的多為臨床各科室的危重患者,基礎疾病復雜,感染情況嚴重,侵入性操作較多有關。臨床醫師為了避免醫患糾紛,取得快速療效,對感染性疾病的病情“危、重、急”的特點,往往選用廣譜抗菌藥物或聯合用藥,甚至輸液、口服同時進行??咕幬锲贩N使用過度集中易導致耐藥菌株的產生[9,10];甚至于強勢革蘭氏陰性耐藥菌尤其是產β內酰胺酶的腸桿菌科細菌,而對β內酰胺酶抑制劑復合制劑的耐藥變異,與該類品種在臨床的用藥密度呈正相關性[11,12]。因此,應規范和監管β內酰胺酶抑制劑復合制劑類抗生素的使用,加強臨床醫師抗菌藥物資格分級權限管理。
總之,針對臨床出現的不合理用藥問題,臨床藥師通過查房、會診時機,以實例形式分析講解抗菌藥物的特點、注意事項、藥物的藥效學與藥物代謝動力學、細菌耐藥機制,確定合理的給藥劑量和時間間隔,使藥物發揮最大療效。另一方面要加強臨床微生物實驗室建設,更新病原微生物檢測設備,改進檢測技術,縮短病原學檢查及藥敏試驗時間,確保準確、快捷出具藥敏結果;其次臨床藥師應積極參與醫院微生物耐藥菌、病原菌分布情況分析,制訂各科室符合自身特點的抗菌藥物應用的臨床實施細則;使臨床醫師根據手術類型、抗菌譜正確選擇藥物,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等專業知識學習,健全抗菌藥物分級使用權限,將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納入醫療質量和綜合目標績效考核體系,對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情況進行公示并實行適度獎罰來強化管理。
參考文獻
[1] 肖永紅,王進,朱燕,等.Mohnarin 2008年度全國細菌耐藥監測[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5):23772383.
[2] 甘泳江.2006~2010 年住院患者抗菌藥使用強度分析[J].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11,20(6):310312.
[3] 付秋冰,劉靜,劉鳳云.4806例圍手術期患者抗菌藥物使用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20):43434345.
[4]彭青,王秀梅.220例剖宮產患者圍手術期抗菌藥物應用情況對比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2,7(20):2021.
[5] 張驥,王翀,熊鴻燕,等.2010 年度貴州省108 所醫院住院患者橫斷面抗菌藥物使用率調查[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2,11(6):430434.
[6] 常芳,郝彩琴,李鑫.骨科圍手術期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21):34013402.
[7] 覃燕玲,梁桂才.100 例Ⅰ類手術切口圍手術期預防用藥調查和結果分析[J].海峽藥學,2010,22(2): 140142.
[8] 王麗華,孫亞玲.肝膽外科512例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21):34033404.
[9] 葉秀娜.從細菌耐藥情況看喹諾酮類藥物的合理使用[J].臨床醫學工程,2009,16(8):129130.
[10]程斌,王增,戚雅君,等.934例腫瘤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橫斷面調查及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6);854.
[11] 殷秀貞,姜思通,辛曉瑋,等.β內酰胺類抗生素用藥密度與革蘭陰性菌耐藥性變異[J].中國藥師,2007,10(9) : 892894.
[12] 李湘,嵇曉紅,張婷婷.我院545例住院患者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橫斷面調查[J].醫學前沿,2012,2(6):119120.
(收稿日期:2014-02-17修回日期:2014-06-08)
(編輯:潘明志)
合計26910539.0312245.354215.624728.66
表3抗菌藥物應用不合理的種類
類 型例數構成比(%)
手術預防用藥時間不當術前不用術后用2755.10
術前用藥時間太早或太晚612.24
手術預防用藥在藥物選擇上存在問題816.33
手術用藥時間過長(>3 h)術中未追加抗菌藥物510.20
不推薦預防用抗菌藥物而使用抗菌藥物36.12
合 計49100
3討論
我院本次調查病原學送檢主要原因是:①臨床醫師選用抗菌藥物缺乏依據,基本上憑經驗選擇抗菌藥物的種類和劑量;缺乏與患者和家屬溝通、解釋[4]。②少數醫師認為感染部位無法采樣或取樣方法不太規范、不及時;或缺乏快速檢測技術手段,檢測時間長,影響病情的治療,無法適應臨床需要。③患者認為微生物檢測費用高,不愿意花錢做藥敏實驗。因此,有必要通過耐藥菌株的監測、病原學診斷及藥敏結果,正確選用抗菌藥物,以期達到最佳治療效果[5]。
表4手術患者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給藥時機情況表
切口類型手術例數使用抗菌藥物例數
給藥時機
術前0.5~2 h
例數構成比(%)
術前>2 h
例數構成比(%)
術后
例數構成比(%)
未用
例數構成比(%)
Ⅰ2012541.67650.0018.33840.00
Ⅱ67591016.954271.1971.19811.94
合計87711521.134867.6181.131618.39
表5抗菌藥物橫斷面使用種類分布及使用率
藥理分類使用次數使用率(%)
外科系
使用次數使用率(%)
內科系使用次數使用率(%)
β內酰胺類及β內酰胺酶抑制劑復合制劑8522.974325.004221.21
頭孢菌素類6718.113922.672814.14
硝基咪唑類4612.433118.02157.58
氨基糖苷類4512.1695.233618.18
喹諾酮類297.84105.81199.6
青霉素類287.571810.47105.05
大環內酯類267.0352.912110.61
頭霉素類215.6831.74189.09
林可霉素類133.51116.4021.01
其他102.7031.7473.54
表6前10位抗菌藥物品種使用情況表
藥物名稱給藥途徑日總用量(g)DDD值(g/天)使用次數使用率(%)DUI
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粉針靜滴308.0044113.901.88
哌拉西林鈉舒巴坦鈉粉針靜滴639.75143311.191.38
頭孢呋辛鈉粉針靜滴105.2233210.851.10
頭孢曲松粉針靜滴103.802279.151.92
頭孢唑啉粉針靜滴93.803217.121.49
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粉針靜滴65.703196.441.15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靜滴11.800.5186.101.31
頭孢唑肟鈉粉針靜滴28.754175.760.42
頭孢他啶粉針靜滴12.304155.080.21
磷霉素鈉粉針靜滴74.008113.730.84
本次調查數據表明,部分臨床醫師對術前規范給藥時間不清,存在術前給藥時間或術后用藥時間過長,而長時間大量應用抗菌藥物并不能進一步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6]。其原因一是臨床醫師過于依賴、習慣使用抗菌藥物來防止感染,以及術前用藥時,手術室醫師與護士之間溝通不足;另一方面過于集中選擇β內酰胺酶抑制劑復合制劑,抗菌藥物選擇起點、檔次高,這是國內抗菌藥物應用中普遍存在的問題[7]。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不主張聯合用藥,若要聯用,二聯用藥即可,三、四聯并無必要。該聯合應用方式不但不會增加抗菌譜及抗菌活性,而只會增加藥物的不良反應、細菌的耐藥性及二重感染[3,8]。
抗菌藥物選用調查結果顯示,使用率最高為β內酰胺/β內酰胺酶抑制劑復合制劑。這與該科收治的多為臨床各科室的危重患者,基礎疾病復雜,感染情況嚴重,侵入性操作較多有關。臨床醫師為了避免醫患糾紛,取得快速療效,對感染性疾病的病情“危、重、急”的特點,往往選用廣譜抗菌藥物或聯合用藥,甚至輸液、口服同時進行??咕幬锲贩N使用過度集中易導致耐藥菌株的產生[9,10];甚至于強勢革蘭氏陰性耐藥菌尤其是產β內酰胺酶的腸桿菌科細菌,而對β內酰胺酶抑制劑復合制劑的耐藥變異,與該類品種在臨床的用藥密度呈正相關性[11,12]。因此,應規范和監管β內酰胺酶抑制劑復合制劑類抗生素的使用,加強臨床醫師抗菌藥物資格分級權限管理。
總之,針對臨床出現的不合理用藥問題,臨床藥師通過查房、會診時機,以實例形式分析講解抗菌藥物的特點、注意事項、藥物的藥效學與藥物代謝動力學、細菌耐藥機制,確定合理的給藥劑量和時間間隔,使藥物發揮最大療效。另一方面要加強臨床微生物實驗室建設,更新病原微生物檢測設備,改進檢測技術,縮短病原學檢查及藥敏試驗時間,確保準確、快捷出具藥敏結果;其次臨床藥師應積極參與醫院微生物耐藥菌、病原菌分布情況分析,制訂各科室符合自身特點的抗菌藥物應用的臨床實施細則;使臨床醫師根據手術類型、抗菌譜正確選擇藥物,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等專業知識學習,健全抗菌藥物分級使用權限,將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納入醫療質量和綜合目標績效考核體系,對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情況進行公示并實行適度獎罰來強化管理。
參考文獻
[1] 肖永紅,王進,朱燕,等.Mohnarin 2008年度全國細菌耐藥監測[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5):23772383.
[2] 甘泳江.2006~2010 年住院患者抗菌藥使用強度分析[J].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11,20(6):310312.
[3] 付秋冰,劉靜,劉鳳云.4806例圍手術期患者抗菌藥物使用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20):43434345.
[4]彭青,王秀梅.220例剖宮產患者圍手術期抗菌藥物應用情況對比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2,7(20):2021.
[5] 張驥,王翀,熊鴻燕,等.2010 年度貴州省108 所醫院住院患者橫斷面抗菌藥物使用率調查[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2,11(6):430434.
[6] 常芳,郝彩琴,李鑫.骨科圍手術期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21):34013402.
[7] 覃燕玲,梁桂才.100 例Ⅰ類手術切口圍手術期預防用藥調查和結果分析[J].海峽藥學,2010,22(2): 140142.
[8] 王麗華,孫亞玲.肝膽外科512例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21):34033404.
[9] 葉秀娜.從細菌耐藥情況看喹諾酮類藥物的合理使用[J].臨床醫學工程,2009,16(8):129130.
[10]程斌,王增,戚雅君,等.934例腫瘤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橫斷面調查及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6);854.
[11] 殷秀貞,姜思通,辛曉瑋,等.β內酰胺類抗生素用藥密度與革蘭陰性菌耐藥性變異[J].中國藥師,2007,10(9) : 892894.
[12] 李湘,嵇曉紅,張婷婷.我院545例住院患者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橫斷面調查[J].醫學前沿,2012,2(6):119120.
(收稿日期:2014-02-17修回日期:2014-06-08)
(編輯:潘明志)
合計26910539.0312245.354215.624728.66
表3抗菌藥物應用不合理的種類
類 型例數構成比(%)
手術預防用藥時間不當術前不用術后用2755.10
術前用藥時間太早或太晚612.24
手術預防用藥在藥物選擇上存在問題816.33
手術用藥時間過長(>3 h)術中未追加抗菌藥物510.20
不推薦預防用抗菌藥物而使用抗菌藥物36.12
合 計49100
3討論
我院本次調查病原學送檢主要原因是:①臨床醫師選用抗菌藥物缺乏依據,基本上憑經驗選擇抗菌藥物的種類和劑量;缺乏與患者和家屬溝通、解釋[4]。②少數醫師認為感染部位無法采樣或取樣方法不太規范、不及時;或缺乏快速檢測技術手段,檢測時間長,影響病情的治療,無法適應臨床需要。③患者認為微生物檢測費用高,不愿意花錢做藥敏實驗。因此,有必要通過耐藥菌株的監測、病原學診斷及藥敏結果,正確選用抗菌藥物,以期達到最佳治療效果[5]。
表4手術患者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給藥時機情況表
切口類型手術例數使用抗菌藥物例數
給藥時機
術前0.5~2 h
例數構成比(%)
術前>2 h
例數構成比(%)
術后
例數構成比(%)
未用
例數構成比(%)
Ⅰ2012541.67650.0018.33840.00
Ⅱ67591016.954271.1971.19811.94
合計87711521.134867.6181.131618.39
表5抗菌藥物橫斷面使用種類分布及使用率
藥理分類使用次數使用率(%)
外科系
使用次數使用率(%)
內科系使用次數使用率(%)
β內酰胺類及β內酰胺酶抑制劑復合制劑8522.974325.004221.21
頭孢菌素類6718.113922.672814.14
硝基咪唑類4612.433118.02157.58
氨基糖苷類4512.1695.233618.18
喹諾酮類297.84105.81199.6
青霉素類287.571810.47105.05
大環內酯類267.0352.912110.61
頭霉素類215.6831.74189.09
林可霉素類133.51116.4021.01
其他102.7031.7473.54
表6前10位抗菌藥物品種使用情況表
藥物名稱給藥途徑日總用量(g)DDD值(g/天)使用次數使用率(%)DUI
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粉針靜滴308.0044113.901.88
哌拉西林鈉舒巴坦鈉粉針靜滴639.75143311.191.38
頭孢呋辛鈉粉針靜滴105.2233210.851.10
頭孢曲松粉針靜滴103.802279.151.92
頭孢唑啉粉針靜滴93.803217.121.49
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粉針靜滴65.703196.441.15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靜滴11.800.5186.101.31
頭孢唑肟鈉粉針靜滴28.754175.760.42
頭孢他啶粉針靜滴12.304155.080.21
磷霉素鈉粉針靜滴74.008113.730.84
本次調查數據表明,部分臨床醫師對術前規范給藥時間不清,存在術前給藥時間或術后用藥時間過長,而長時間大量應用抗菌藥物并不能進一步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6]。其原因一是臨床醫師過于依賴、習慣使用抗菌藥物來防止感染,以及術前用藥時,手術室醫師與護士之間溝通不足;另一方面過于集中選擇β內酰胺酶抑制劑復合制劑,抗菌藥物選擇起點、檔次高,這是國內抗菌藥物應用中普遍存在的問題[7]。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不主張聯合用藥,若要聯用,二聯用藥即可,三、四聯并無必要。該聯合應用方式不但不會增加抗菌譜及抗菌活性,而只會增加藥物的不良反應、細菌的耐藥性及二重感染[3,8]。
抗菌藥物選用調查結果顯示,使用率最高為β內酰胺/β內酰胺酶抑制劑復合制劑。這與該科收治的多為臨床各科室的危重患者,基礎疾病復雜,感染情況嚴重,侵入性操作較多有關。臨床醫師為了避免醫患糾紛,取得快速療效,對感染性疾病的病情“危、重、急”的特點,往往選用廣譜抗菌藥物或聯合用藥,甚至輸液、口服同時進行??咕幬锲贩N使用過度集中易導致耐藥菌株的產生[9,10];甚至于強勢革蘭氏陰性耐藥菌尤其是產β內酰胺酶的腸桿菌科細菌,而對β內酰胺酶抑制劑復合制劑的耐藥變異,與該類品種在臨床的用藥密度呈正相關性[11,12]。因此,應規范和監管β內酰胺酶抑制劑復合制劑類抗生素的使用,加強臨床醫師抗菌藥物資格分級權限管理。
總之,針對臨床出現的不合理用藥問題,臨床藥師通過查房、會診時機,以實例形式分析講解抗菌藥物的特點、注意事項、藥物的藥效學與藥物代謝動力學、細菌耐藥機制,確定合理的給藥劑量和時間間隔,使藥物發揮最大療效。另一方面要加強臨床微生物實驗室建設,更新病原微生物檢測設備,改進檢測技術,縮短病原學檢查及藥敏試驗時間,確保準確、快捷出具藥敏結果;其次臨床藥師應積極參與醫院微生物耐藥菌、病原菌分布情況分析,制訂各科室符合自身特點的抗菌藥物應用的臨床實施細則;使臨床醫師根據手術類型、抗菌譜正確選擇藥物,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等專業知識學習,健全抗菌藥物分級使用權限,將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納入醫療質量和綜合目標績效考核體系,對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情況進行公示并實行適度獎罰來強化管理。
參考文獻
[1] 肖永紅,王進,朱燕,等.Mohnarin 2008年度全國細菌耐藥監測[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5):23772383.
[2] 甘泳江.2006~2010 年住院患者抗菌藥使用強度分析[J].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11,20(6):310312.
[3] 付秋冰,劉靜,劉鳳云.4806例圍手術期患者抗菌藥物使用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20):43434345.
[4]彭青,王秀梅.220例剖宮產患者圍手術期抗菌藥物應用情況對比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2,7(20):2021.
[5] 張驥,王翀,熊鴻燕,等.2010 年度貴州省108 所醫院住院患者橫斷面抗菌藥物使用率調查[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2,11(6):430434.
[6] 常芳,郝彩琴,李鑫.骨科圍手術期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21):34013402.
[7] 覃燕玲,梁桂才.100 例Ⅰ類手術切口圍手術期預防用藥調查和結果分析[J].海峽藥學,2010,22(2): 140142.
[8] 王麗華,孫亞玲.肝膽外科512例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21):34033404.
[9] 葉秀娜.從細菌耐藥情況看喹諾酮類藥物的合理使用[J].臨床醫學工程,2009,16(8):129130.
[10]程斌,王增,戚雅君,等.934例腫瘤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橫斷面調查及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6);854.
[11] 殷秀貞,姜思通,辛曉瑋,等.β內酰胺類抗生素用藥密度與革蘭陰性菌耐藥性變異[J].中國藥師,2007,10(9) : 892894.
[12] 李湘,嵇曉紅,張婷婷.我院545例住院患者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橫斷面調查[J].醫學前沿,2012,2(6):119120.
(收稿日期:2014-02-17修回日期:2014-06-08)
(編輯:潘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