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靜佳+張劍鋒+李超乾
基金項目:廣西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重點課題(編號:2014BC15003)
作者簡介:磨靜佳,女,主治醫師,醫學碩士,研究方向:危重癥院前急救。Email:734204597@qq.com.
▲通信作者:張劍鋒,男,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Email:zjf@188.com.
磨靜佳,張劍鋒▲,李超乾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科,南寧 530021)
【關鍵詞】應急演練;院前急救;培訓;提高
中圖分類號:R459.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31383(2014)03038902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4.03.041
應急演練是指各級人民政府及行政部門、各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單位及相關人員,根據有關應急預案,模擬應對突發性事件的活動。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如果事先準備不充分,必然會出現反應遲緩甚至顧此失彼的情況,最終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而應急演練正是檢驗、評價及保持應急處置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1]。院前急救醫療處理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生存率和致殘率,而院前急救醫療專業人員的專業素養是決定院前急救能力和急救質量的關鍵因素[2]。我院是一所綜合性的教學醫院,急診科是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單位,除日常醫療工作外,還承擔區內外突發事件的救援工作,院前急救醫療與教學任務繁重。針對目前的形勢及院前急救中存在的問題及薄弱環節,近年來,我院多次舉行衛生應急救援隊戶外急救演練暨急救技能培訓活動,通過演練及培訓,提高急診醫護人員的業務水平及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以最快的速度最大限度地使傷員得到有效救治,在演練中檢驗預案、鍛煉隊伍,進一步提高隊伍的應急能力和搶救水平,對院前急救技術規范化培訓進行了實踐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績,現介紹如下。
1應急救援戶外急救演練暨急救技能培訓活動的實踐與效果
1.1演練及培訓目的與要求
通過開展應急演練,檢驗預案進而完善應急預案,提高預案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做好應急準備工作;增強應急隊伍人員對應急預案的熟悉程度,鍛煉隊伍,提高其應急處置能力,完善應急機制,普及應急知識,提高公眾風險防范意識和自救互救等災害應對能力。
1.2演練及培訓對象和時間
(1)培訓對象:承擔院前急救任務的我院急救人員,包括急診科醫護人員、急診專業研究生、進修醫生,以及救護車駕駛員等。(2)培訓時間:每年定時舉行,一般一年舉辦兩屆。演練分批分組進行,以第三屆演練為例,本次演練共進行了2天,演練人員共分4批進行培訓。
1.3演練及培訓教材和師資要求
(l)演練方案:演練方案由科室組織專家編寫急診科應急預案演練方案并由醫務部審核通過。(2)培訓教材:CPRBLSACLS培訓采用美國心臟學會《2010年國際心肺復蘇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參考王一鏜主編的《心肺腦復蘇》和黃子通主編的《急診醫學》等。(3)培訓師資:培訓導師由具有培訓經驗的急救專家擔任。
1.4演練及培訓方法
演練活動以現場模擬的方式進行。以第三屆衛生應急救援隊戶外急救暨急救技能培訓活動為例,本次演練人員按急救單位分為七組,10~20人一組,分別為檢傷分類組、CPR組、PTC組、AHA組、除顫術組、急診分診組及氣管插管組。演練模擬南寧市郊某地發生群體性交通事故,接到急救信號后,廣西衛生應急救援隊及時趕赴現場,在總指揮的指揮下,開展現場檢傷分類、嚴重傷員實行初級創傷救治、對呼吸心跳驟停傷員實行高級生命支持等系列實戰技能演示,演練中培訓老師根據模擬現場的具體情況設置意外及突發事件,以增加急救現場模擬的演示難度,如患者病情變化、發生醫患糾紛、輸液反應等。隨后急救專家分組對隊員進行心肺復蘇、電除顫、氣管插管、止血包扎、固定搬運等院前急救技能的規范化培訓與考核。
1.5演練及培訓模型和裝備
示教和練習統一采用挪度公司成人復蘇模型、氣管插管裝置;急救呼吸機則采用通用公司生產的轉運呼吸機;電動吸引器、院前急救包、頸托、各類夾板、脊椎板以及頭部固定器等均為平時常用設備。現場急救各類標志及傷情分類卡由我科自行設計并制作,符合院前急救相關標準與要求。各種急救包、急救裝備及急救物品箱等均由專業公司生產。災難傷員模特除心肺復蘇采用復蘇模型外,其他全部由參加演練及培訓人員化妝后模擬各類傷員。
1.6演練及培訓效果評估
演練采用現場總結以及考核評分方式進行評估,主要比較演練人員的表現與設定目標及要求是否一致,發現演練中存在的不足,集中進行總結,提出整改意見。單項急救技術操作按照操作流程規范標準進行評分。CPR BLSACLS、經口氣管插管、電除顫、多發傷固定與搬運案例按模擬院前急救全程操作考核綜合評分。
1.7演練及培訓效果
2013年我院舉辦衛生應急救援隊戶外急救演練暨急救技能培訓活動兩屆,急診醫學科醫護人員、進修醫生、研究生等300余人參加了演練及培訓。演練中,衛生應急救援隊行動迅速、緊張有序、配合默契,演練動作規范、標準,高效、圓滿完成了戶外急救演練的各項任務。參訓人員各項技術操作考試成績全部合格,小組配合技術操作綜合成績80分以上的占78%,單項技術基本操作個人成績在80分以上的占90%。演練中也發現部分參訓人員雖然基本操作和急救流程符合要求,但配合較慌亂,且不夠靈活主動,部分細節銜接不夠緊密,急救記錄不夠詳細,經過培訓后急救技能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2應急演練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作用
2.1檢驗預案
應急預案制作完成后,如無實踐性檢驗,將無法判斷預案是否可靠。通過應急演練,可在事件發生前即檢驗預案的實用性及可靠性,從而暴露預案有無缺陷,進而整改提高。
2.2完善準備
通過應急演練,可以針對性計算出某一突發事件所需投入的應急人員、檢驗設備與試劑、防護用品種類及數量等的需求量,采取針對性措施增加投入,合理分配應急資源,補充不足,做到有備無患。
2.3增強部門協調能力,提高隊伍整體素質和水平
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各應急部門、機構以及應急成員之間的有效銜接和相互協調能力尤為重要,而應急演練能進一步增強各部門的聯合應急反應能力,并提高應對事件的綜合處置能力。應急演練可提升應急人員的技術水平,同時團隊的實戰能力和協同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升[3]。
2.4增強公眾的信心
良好的應急演練,將有助于增強急診醫護人員的業務能力[4],提高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從而贏得公眾的理解與合作。
綜上所述,在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為了適應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快速發展的需要,在日常急救和突發事件緊急救援中提供連續、高效、完整、安全的急救醫療服務顯得日益重要,同時也對醫院的急救醫療服務體系提出了更高要求。應急演練可加強現場急救的團隊配合,提高現場急救救治水平和應急反應能力,而急救技能的規范化培訓則是圓滿完成演練任務的基礎。開展戶外急救演練暨急救技能培訓活動有助于加快院前急救隊伍的建設和人才培養,規范化院前急救醫療的管理,進而完善我國急救服務體系。
參考文獻
[1] 胡國清,饒克勤,孫振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編制初探[J].中華醫學雜志,2005,85(31):21732175.
[2] 余麗敏,糜慶,郭榮峰,等. 院前急救技術規范培訓的實踐與探討[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5,21(9):598600.
[3] 李金年.我國院前急救事業的現狀與展望[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02,14(5):259261.
[4]呂孫頂.應急演練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作用及發展探索[J].海峽預防醫學雜志,2009,15(3):7172.
(收稿日期:2014-05-30修回日期:2014-06-06)
(編輯:潘明志)
基金項目:廣西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重點課題(編號:2014BC15003)
作者簡介:磨靜佳,女,主治醫師,醫學碩士,研究方向:危重癥院前急救。Email:734204597@qq.com.
▲通信作者:張劍鋒,男,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Email:zjf@188.com.
磨靜佳,張劍鋒▲,李超乾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科,南寧 530021)
【關鍵詞】應急演練;院前急救;培訓;提高
中圖分類號:R459.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31383(2014)03038902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4.03.041
應急演練是指各級人民政府及行政部門、各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單位及相關人員,根據有關應急預案,模擬應對突發性事件的活動。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如果事先準備不充分,必然會出現反應遲緩甚至顧此失彼的情況,最終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而應急演練正是檢驗、評價及保持應急處置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1]。院前急救醫療處理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生存率和致殘率,而院前急救醫療專業人員的專業素養是決定院前急救能力和急救質量的關鍵因素[2]。我院是一所綜合性的教學醫院,急診科是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單位,除日常醫療工作外,還承擔區內外突發事件的救援工作,院前急救醫療與教學任務繁重。針對目前的形勢及院前急救中存在的問題及薄弱環節,近年來,我院多次舉行衛生應急救援隊戶外急救演練暨急救技能培訓活動,通過演練及培訓,提高急診醫護人員的業務水平及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以最快的速度最大限度地使傷員得到有效救治,在演練中檢驗預案、鍛煉隊伍,進一步提高隊伍的應急能力和搶救水平,對院前急救技術規范化培訓進行了實踐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績,現介紹如下。
1應急救援戶外急救演練暨急救技能培訓活動的實踐與效果
1.1演練及培訓目的與要求
通過開展應急演練,檢驗預案進而完善應急預案,提高預案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做好應急準備工作;增強應急隊伍人員對應急預案的熟悉程度,鍛煉隊伍,提高其應急處置能力,完善應急機制,普及應急知識,提高公眾風險防范意識和自救互救等災害應對能力。
1.2演練及培訓對象和時間
(1)培訓對象:承擔院前急救任務的我院急救人員,包括急診科醫護人員、急診專業研究生、進修醫生,以及救護車駕駛員等。(2)培訓時間:每年定時舉行,一般一年舉辦兩屆。演練分批分組進行,以第三屆演練為例,本次演練共進行了2天,演練人員共分4批進行培訓。
1.3演練及培訓教材和師資要求
(l)演練方案:演練方案由科室組織專家編寫急診科應急預案演練方案并由醫務部審核通過。(2)培訓教材:CPRBLSACLS培訓采用美國心臟學會《2010年國際心肺復蘇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參考王一鏜主編的《心肺腦復蘇》和黃子通主編的《急診醫學》等。(3)培訓師資:培訓導師由具有培訓經驗的急救專家擔任。
1.4演練及培訓方法
演練活動以現場模擬的方式進行。以第三屆衛生應急救援隊戶外急救暨急救技能培訓活動為例,本次演練人員按急救單位分為七組,10~20人一組,分別為檢傷分類組、CPR組、PTC組、AHA組、除顫術組、急診分診組及氣管插管組。演練模擬南寧市郊某地發生群體性交通事故,接到急救信號后,廣西衛生應急救援隊及時趕赴現場,在總指揮的指揮下,開展現場檢傷分類、嚴重傷員實行初級創傷救治、對呼吸心跳驟停傷員實行高級生命支持等系列實戰技能演示,演練中培訓老師根據模擬現場的具體情況設置意外及突發事件,以增加急救現場模擬的演示難度,如患者病情變化、發生醫患糾紛、輸液反應等。隨后急救專家分組對隊員進行心肺復蘇、電除顫、氣管插管、止血包扎、固定搬運等院前急救技能的規范化培訓與考核。
1.5演練及培訓模型和裝備
示教和練習統一采用挪度公司成人復蘇模型、氣管插管裝置;急救呼吸機則采用通用公司生產的轉運呼吸機;電動吸引器、院前急救包、頸托、各類夾板、脊椎板以及頭部固定器等均為平時常用設備。現場急救各類標志及傷情分類卡由我科自行設計并制作,符合院前急救相關標準與要求。各種急救包、急救裝備及急救物品箱等均由專業公司生產。災難傷員模特除心肺復蘇采用復蘇模型外,其他全部由參加演練及培訓人員化妝后模擬各類傷員。
1.6演練及培訓效果評估
演練采用現場總結以及考核評分方式進行評估,主要比較演練人員的表現與設定目標及要求是否一致,發現演練中存在的不足,集中進行總結,提出整改意見。單項急救技術操作按照操作流程規范標準進行評分。CPR BLSACLS、經口氣管插管、電除顫、多發傷固定與搬運案例按模擬院前急救全程操作考核綜合評分。
1.7演練及培訓效果
2013年我院舉辦衛生應急救援隊戶外急救演練暨急救技能培訓活動兩屆,急診醫學科醫護人員、進修醫生、研究生等300余人參加了演練及培訓。演練中,衛生應急救援隊行動迅速、緊張有序、配合默契,演練動作規范、標準,高效、圓滿完成了戶外急救演練的各項任務。參訓人員各項技術操作考試成績全部合格,小組配合技術操作綜合成績80分以上的占78%,單項技術基本操作個人成績在80分以上的占90%。演練中也發現部分參訓人員雖然基本操作和急救流程符合要求,但配合較慌亂,且不夠靈活主動,部分細節銜接不夠緊密,急救記錄不夠詳細,經過培訓后急救技能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2應急演練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作用
2.1檢驗預案
應急預案制作完成后,如無實踐性檢驗,將無法判斷預案是否可靠。通過應急演練,可在事件發生前即檢驗預案的實用性及可靠性,從而暴露預案有無缺陷,進而整改提高。
2.2完善準備
通過應急演練,可以針對性計算出某一突發事件所需投入的應急人員、檢驗設備與試劑、防護用品種類及數量等的需求量,采取針對性措施增加投入,合理分配應急資源,補充不足,做到有備無患。
2.3增強部門協調能力,提高隊伍整體素質和水平
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各應急部門、機構以及應急成員之間的有效銜接和相互協調能力尤為重要,而應急演練能進一步增強各部門的聯合應急反應能力,并提高應對事件的綜合處置能力。應急演練可提升應急人員的技術水平,同時團隊的實戰能力和協同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升[3]。
2.4增強公眾的信心
良好的應急演練,將有助于增強急診醫護人員的業務能力[4],提高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從而贏得公眾的理解與合作。
綜上所述,在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為了適應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快速發展的需要,在日常急救和突發事件緊急救援中提供連續、高效、完整、安全的急救醫療服務顯得日益重要,同時也對醫院的急救醫療服務體系提出了更高要求。應急演練可加強現場急救的團隊配合,提高現場急救救治水平和應急反應能力,而急救技能的規范化培訓則是圓滿完成演練任務的基礎。開展戶外急救演練暨急救技能培訓活動有助于加快院前急救隊伍的建設和人才培養,規范化院前急救醫療的管理,進而完善我國急救服務體系。
參考文獻
[1] 胡國清,饒克勤,孫振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編制初探[J].中華醫學雜志,2005,85(31):21732175.
[2] 余麗敏,糜慶,郭榮峰,等. 院前急救技術規范培訓的實踐與探討[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5,21(9):598600.
[3] 李金年.我國院前急救事業的現狀與展望[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02,14(5):259261.
[4]呂孫頂.應急演練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作用及發展探索[J].海峽預防醫學雜志,2009,15(3):7172.
(收稿日期:2014-05-30修回日期:2014-06-06)
(編輯:潘明志)
基金項目:廣西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重點課題(編號:2014BC15003)
作者簡介:磨靜佳,女,主治醫師,醫學碩士,研究方向:危重癥院前急救。Email:734204597@qq.com.
▲通信作者:張劍鋒,男,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Email:zjf@188.com.
磨靜佳,張劍鋒▲,李超乾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科,南寧 530021)
【關鍵詞】應急演練;院前急救;培訓;提高
中圖分類號:R459.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31383(2014)03038902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4.03.041
應急演練是指各級人民政府及行政部門、各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單位及相關人員,根據有關應急預案,模擬應對突發性事件的活動。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如果事先準備不充分,必然會出現反應遲緩甚至顧此失彼的情況,最終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而應急演練正是檢驗、評價及保持應急處置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1]。院前急救醫療處理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生存率和致殘率,而院前急救醫療專業人員的專業素養是決定院前急救能力和急救質量的關鍵因素[2]。我院是一所綜合性的教學醫院,急診科是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單位,除日常醫療工作外,還承擔區內外突發事件的救援工作,院前急救醫療與教學任務繁重。針對目前的形勢及院前急救中存在的問題及薄弱環節,近年來,我院多次舉行衛生應急救援隊戶外急救演練暨急救技能培訓活動,通過演練及培訓,提高急診醫護人員的業務水平及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以最快的速度最大限度地使傷員得到有效救治,在演練中檢驗預案、鍛煉隊伍,進一步提高隊伍的應急能力和搶救水平,對院前急救技術規范化培訓進行了實踐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績,現介紹如下。
1應急救援戶外急救演練暨急救技能培訓活動的實踐與效果
1.1演練及培訓目的與要求
通過開展應急演練,檢驗預案進而完善應急預案,提高預案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做好應急準備工作;增強應急隊伍人員對應急預案的熟悉程度,鍛煉隊伍,提高其應急處置能力,完善應急機制,普及應急知識,提高公眾風險防范意識和自救互救等災害應對能力。
1.2演練及培訓對象和時間
(1)培訓對象:承擔院前急救任務的我院急救人員,包括急診科醫護人員、急診專業研究生、進修醫生,以及救護車駕駛員等。(2)培訓時間:每年定時舉行,一般一年舉辦兩屆。演練分批分組進行,以第三屆演練為例,本次演練共進行了2天,演練人員共分4批進行培訓。
1.3演練及培訓教材和師資要求
(l)演練方案:演練方案由科室組織專家編寫急診科應急預案演練方案并由醫務部審核通過。(2)培訓教材:CPRBLSACLS培訓采用美國心臟學會《2010年國際心肺復蘇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參考王一鏜主編的《心肺腦復蘇》和黃子通主編的《急診醫學》等。(3)培訓師資:培訓導師由具有培訓經驗的急救專家擔任。
1.4演練及培訓方法
演練活動以現場模擬的方式進行。以第三屆衛生應急救援隊戶外急救暨急救技能培訓活動為例,本次演練人員按急救單位分為七組,10~20人一組,分別為檢傷分類組、CPR組、PTC組、AHA組、除顫術組、急診分診組及氣管插管組。演練模擬南寧市郊某地發生群體性交通事故,接到急救信號后,廣西衛生應急救援隊及時趕赴現場,在總指揮的指揮下,開展現場檢傷分類、嚴重傷員實行初級創傷救治、對呼吸心跳驟停傷員實行高級生命支持等系列實戰技能演示,演練中培訓老師根據模擬現場的具體情況設置意外及突發事件,以增加急救現場模擬的演示難度,如患者病情變化、發生醫患糾紛、輸液反應等。隨后急救專家分組對隊員進行心肺復蘇、電除顫、氣管插管、止血包扎、固定搬運等院前急救技能的規范化培訓與考核。
1.5演練及培訓模型和裝備
示教和練習統一采用挪度公司成人復蘇模型、氣管插管裝置;急救呼吸機則采用通用公司生產的轉運呼吸機;電動吸引器、院前急救包、頸托、各類夾板、脊椎板以及頭部固定器等均為平時常用設備。現場急救各類標志及傷情分類卡由我科自行設計并制作,符合院前急救相關標準與要求。各種急救包、急救裝備及急救物品箱等均由專業公司生產。災難傷員模特除心肺復蘇采用復蘇模型外,其他全部由參加演練及培訓人員化妝后模擬各類傷員。
1.6演練及培訓效果評估
演練采用現場總結以及考核評分方式進行評估,主要比較演練人員的表現與設定目標及要求是否一致,發現演練中存在的不足,集中進行總結,提出整改意見。單項急救技術操作按照操作流程規范標準進行評分。CPR BLSACLS、經口氣管插管、電除顫、多發傷固定與搬運案例按模擬院前急救全程操作考核綜合評分。
1.7演練及培訓效果
2013年我院舉辦衛生應急救援隊戶外急救演練暨急救技能培訓活動兩屆,急診醫學科醫護人員、進修醫生、研究生等300余人參加了演練及培訓。演練中,衛生應急救援隊行動迅速、緊張有序、配合默契,演練動作規范、標準,高效、圓滿完成了戶外急救演練的各項任務。參訓人員各項技術操作考試成績全部合格,小組配合技術操作綜合成績80分以上的占78%,單項技術基本操作個人成績在80分以上的占90%。演練中也發現部分參訓人員雖然基本操作和急救流程符合要求,但配合較慌亂,且不夠靈活主動,部分細節銜接不夠緊密,急救記錄不夠詳細,經過培訓后急救技能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2應急演練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作用
2.1檢驗預案
應急預案制作完成后,如無實踐性檢驗,將無法判斷預案是否可靠。通過應急演練,可在事件發生前即檢驗預案的實用性及可靠性,從而暴露預案有無缺陷,進而整改提高。
2.2完善準備
通過應急演練,可以針對性計算出某一突發事件所需投入的應急人員、檢驗設備與試劑、防護用品種類及數量等的需求量,采取針對性措施增加投入,合理分配應急資源,補充不足,做到有備無患。
2.3增強部門協調能力,提高隊伍整體素質和水平
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各應急部門、機構以及應急成員之間的有效銜接和相互協調能力尤為重要,而應急演練能進一步增強各部門的聯合應急反應能力,并提高應對事件的綜合處置能力。應急演練可提升應急人員的技術水平,同時團隊的實戰能力和協同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升[3]。
2.4增強公眾的信心
良好的應急演練,將有助于增強急診醫護人員的業務能力[4],提高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從而贏得公眾的理解與合作。
綜上所述,在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為了適應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快速發展的需要,在日常急救和突發事件緊急救援中提供連續、高效、完整、安全的急救醫療服務顯得日益重要,同時也對醫院的急救醫療服務體系提出了更高要求。應急演練可加強現場急救的團隊配合,提高現場急救救治水平和應急反應能力,而急救技能的規范化培訓則是圓滿完成演練任務的基礎。開展戶外急救演練暨急救技能培訓活動有助于加快院前急救隊伍的建設和人才培養,規范化院前急救醫療的管理,進而完善我國急救服務體系。
參考文獻
[1] 胡國清,饒克勤,孫振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編制初探[J].中華醫學雜志,2005,85(31):21732175.
[2] 余麗敏,糜慶,郭榮峰,等. 院前急救技術規范培訓的實踐與探討[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5,21(9):598600.
[3] 李金年.我國院前急救事業的現狀與展望[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02,14(5):259261.
[4]呂孫頂.應急演練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作用及發展探索[J].海峽預防醫學雜志,2009,15(3):7172.
(收稿日期:2014-05-30修回日期:2014-06-06)
(編輯:潘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