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比利時特派記者 劉 歌位于比利時東部的列日,是一座風景秀麗的歷史小城。在最近的幾天,數名歐洲王室和歐洲各國政要云集此地,將一座平日默默無聞的小城拉進人們的視野。列日是距德國最近的比利時城市,如今坐火車只要兩個多小時就能抵達法蘭克福。1914年8月4日德軍入侵列日,前一天對法國宣戰。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第一場大戰役,并促使英國加入戰團。正因為此,比利時選在列日舉辦一系列盛大的紀念一戰百年的活動。 比利時陸軍學校的一戰問題專家弗朗克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當年的列日是德軍遭遇的第一道障礙,也是德國通往比利時首都的鐵路樞紐,可直達巴黎。當時,駐守列日的比利時軍隊約2000多人,在搭建防御堡壘時,比利時認為陸地上最大的可移動式大炮是210毫米榴彈炮,沒想到德軍卻使用了420毫米的榴彈炮以及從奧匈帝國借出的305毫米榴彈炮。那場戰役后,列日滿目瘡痍。 一名比利時軍官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不僅我們軍人要清楚這段歷史,今天的所有人都要記住并反思戰爭危害。一戰是人類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歷史是當時的現實的反映,也往往影響著今天現實生活和人們的思想觀念。” 《環球時報》記者從布魯塞爾前往列日的路上,不論在加油站、火車站還是廣場上,到處都能看到一種圖案:一朵傲然挺立的罌粟花,鮮紅無比,旁邊寫著(20)14-18。這是此次系列紀念活動的LOGO。圖案設計者告訴記者,“我們特意將‘20印成紅色,讓它更醒目,希望歐洲的下一個100年是和平的。”為配合此次紀念活動,列日舉辦了各類一戰展覽和還原歷史的話劇演出,整座城市沉浸在緬懷一戰的氛圍中。在列日市中心廣場上,有當地人扮演一戰期間的醫護人員、戰地記者和市民們聊天,介紹一戰故事。此外,還有3000多件一戰實物和圖片展覽。展覽將持續到明年的5月31日。盡管是一名亞洲人,記者此時此刻竟不由自主生出一種一戰場景如此真實的感覺。在采訪結束返回途中,記者看到一位母親正在給孩子講解一戰的歷史。她對記者說,歐洲人重視紀念一戰,主要是因為歷史對現實有重要的借鑒意義,讓孩子知道戰時的艱難歲月,可以讓他們從小懂得今天和平和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環球時報2014-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