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輝
臺設計師為每一個劇目進行舞臺設計時考慮最多的是如何進行材料的選擇,材料選擇的準確性關系到是否具備良好的舞臺空間造型素質和材料感覺,影響到現場演出時觀眾對舞臺的視覺感受,舞臺設計的工作范圍在理論上講是涵蓋其中一切視覺內容,所以材料必然是舞臺美術設計專業基礎的重要內容,這既是作品的基本物理構成,又是體現所承載的所有戲劇性內核的載體。
一、材料選擇
任何一種表現形式的戲劇空間造型藝術,都將通過必要的物質手段加以體現。舞臺上的物質造型部分,無論是“有選擇”地重現生活,還是有目的地截取復制一個生活片段,他們都將立足于一個創作的角度,以再現生活為原則;而在多種觀念之下的情形則大不相同,舞臺上出現的將不再是選擇或截取生活的局部,而是把劇作精神內涵以暗示、隱喻或象征的手法直觀地體現于舞臺。于是,以表現為原則的創作方法可能失去了生活中客觀真實的魅力,卻通過一種藝術化的形象語言使觀眾產生富于哲理意義的聯想和覺悟。體現這種戲劇觀念的途徑之一便是通過材料的審美特性及質地去直觀表現某種意念。
現在一般戲劇舞臺、平臺、臺階制作材料都仍然用紅松、白松、或落葉松。硬材料大都用3CM x 4CM或4CM×5CM或4CM×6cM等寬窄的木龍骨做骨架,用2.5CM厚的松木板做舞臺的平臺板,表面包上麻袋布或地毯等。在演出的過程中眾多演員在木制的大舞臺上來回走動時,經常出現斷裂的現象。這使演員們在表演的過程中膽戰心驚,影響了表演者的情緒和人物的造型。在裝臺、卸臺、裝車、卸車運景的過程中,對舞臺的平臺、臺階、臺板損害也特別大。每場戲演完后都要修整,幾場戲演完后部分舞臺的平臺、臺階、舞臺板就需要重新再做。舞美人員幾個月辛辛苦苦做成的舞臺,幾場戲下來卻變成了一堆廢料,這種原始的、傳統的制作方法己不適合現在大型舞臺的演出。
二、材料作用
材料在空間作品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19世紀以前的空間作品主要是各種類型的雕塑,構成材料都是一些石頭、木頭、泥土、金屬等。在當時以前的雕塑觀念中,材料在作品中的意義是非常有限的,只是局限在對具體材料的一般性審美認知上。如青銅代表男性品質,大理石代表女性品質,黃金屬于宗教崇拜等等。隨著時代變化的藝術發展、空間作品的不斷探索,材料的選擇范圍幾乎無所不包,從而大大地改變了材料在空間作品中的地位,在有些作品中材料品質作品本身的表現幾乎已構成作品的全部。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人類的進步,中國現代化的建設正在日新月異地前進。新的原材料如何替代舊的原材料是我們這些舞美工作者應該認真思考、深入研究、勇于實踐的課題。
三、材料功能
生活中任何一件物品在不同態度的觀照下能形成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當某種材料的形態、色彩、質感能勾起人們的某種欲望和感情價值時,鐵則變得嚴酷、沉重,尼龍紗則顯得愈加輕盈,而鏡面則空虛、夢幻,以及黃銅的古樸、輝煌,有機玻璃的晶瑩、透明等等。只有對自然界物質材料不斷地觀察,才會對生活中的一系列材料如木頭、玻璃、塑料、鐵皮、鉛皮、絲絨、羊毛、羽毛、 金箔等被劃分成滑與粗、硬與軟、堵與透的種種聯想。
四、材料視覺意義
我們主要是指材料本身的肌理、體量感、色彩、密度、韌度等物理性質給予人的直觀感受,比如木材,一般給人的感覺是笨重、粗獷,缺乏韌性的樸素感受。
材料的另一種意義功能往往取決于它所附著的物體的社會意義和文化意義,而時代性較濃的藝術作品,不管它是具象還是抽象形式,往往更側重于這種方式的表現。例如,我們所看過的電影《龍須溝》,一個雜亂無序的環境,就決定了當時特定時代的社會環境。
材料在空間造型上有相當大程度受著構成法則和美感規律的制約,這就需要設計者對材料進行加工處理。材料處理的手法理所當然地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這樣那樣的影響。我們生活中常會對某種物體做出評價,是否看得對勁,是什么意思呢?簡單地講,就是說這物體造型是否符合現實生活視覺邏輯,這就有了它與自然界的神秘規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五、經濟實用性
在舞臺空間設計中,從經濟方便的角度看,我們還要從講究材料容易制作、價格低廉、搬運方便等方面考慮。現在裝飾材料市場有角鐵方管、圓管、不銹鋼管、鋁管等原材料都可以替代木材料。首先是鐵制材料做硬料結實、耐用,用螺絲電氣焊連接制作起來又快捷、又美觀、又耐火。用10cm×14cm厚度的多層壓合板做舞臺平鋪板不易斷、且耐砸耐壓,用釘子釘或螺絲連接不易斷裂而且不會變形。在演出的過程中,演員們在平臺板上走、跑、跳等,都不再擔心平臺板不結實等因素。在舞臺上能盡情地表演,盡情地發揮,來展示他(她)對所表演的角色的闡釋與發揮。這樣更省去了舞美工作者的擔心和每場戲演完都要維修等心理的壓力。從價格上講,鐵制的材料有時要比木制的材料價格便宜。從舞美制景上說,用角鐵、方鐵管做舞臺的骨架用電氣焊連接又快、又結實、又節省時間、又省力,更能保證整個舞臺的質量。從環境衛生方面來講,木料碎了、朽了,就是一堆垃圾,污染環境又不衛生。而角鐵、方圓鐵管等金屬材料就不容易斷裂了,容易修改,好回收,方便,衛生,還有利于環境保護。舞臺空間布局、道具不可能用現實生活中完全真實的材料去制作,這只會加大制作成本,這就需要選擇用其他材料來代替它。
在傳統和現代的思路中,我們應該不斷地去研究,去革新,去改進。要與時俱進,要傳統,但也應該挖掘新工藝,不能讓傳統的東西來約束著我們的步伐。在布景道具制作過程中,都要決定如何經濟地使用材料,這不僅涉及最結實、耐用和耗能極少的產品,而且也是最經濟的解決方法。以最少的材料成本制作出最佳效果的布景,同時又得到舞臺的藝術性和審美效果,是我們每個設計者節約能源的職責。對于新問題、新矛盾不研究解決,對于新材料不去使用,不開發創新,墨守成規都是不可取的,更不利于發展我們的藝術事業。要讓新的構思,新的理論,新的東西,新的材料在舞臺制景、舞臺裝置、舞臺美術中起到作用,讓它們在藝術的領域里發光發熱,讓藝術家們創造出又好、又美、又新的藝術花蕾,服務于人民大眾。使舞臺美術這門綜合性的藝術事業不斷推陳出新,這是我們所研究、所創新、所開發、所求索的目標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