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孝文
作為企業,如何守護身邊的藍天碧水?如何保護好我們的生態環境?我認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要有透明的環境信息公開制度。
對于企業而言,要保護我們身邊的藍天碧水,第一件事就是要做好環境信息公開。值得肯定的是,目前很多中國企業越來越重視這方面,越來越重視發布環境評估報告書,向社會公眾公布他們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做法和績效。
在日常運營時,企業如何做好環保工作?具體而言,無論在進入社區運營時,還是退出社區時,都要跟當地社區充分溝通,跟當地的民眾和NGO組織進行信息公開和共享。在這個基礎之上,才可以保護我們身邊的碧水藍天。
作為企業,做好環境保護工作要從多方面入手。要了解一家企業的環境保護工作做得怎么樣,就要了解它的技術水平如何,有沒有一些錯誤的做法,在機器設備、生產技術方面是否存在落后的情況。
要想保護我們身邊的藍天碧水,就要求我們無論在決策時,還是在技術實施時,都要充分考慮行為可能對環境和生態造成一定影響。
關于決策給環境帶來的影響,我這里舉了一個簡單的事例。前段時間,大家都在關注央視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
這個節目收視率的確非常好,各方評價都不錯。令大家沒想到的是,節目播出后出現一個現象:節目播出第二天,網上便出現了大量賣跳跳魚的視頻,甚至還有捕捉跳跳魚的活動。
這是新聞宣傳中忽視生態環保問題的典型表現,希望以后再拍類似《舌尖上的中國》這樣的節目時,除了宣揚美食,還要考慮如何保護生態環境,注重保護生態多樣性。
宣揚美食是一件好事情,但也應該考慮到節目播出之后可能帶來的生態環保問題。按照中國人追求美食的做法,后續的事情應該考慮到。
通過一個小的事例,可以看出,我們在決策過程中的環境保護意識對生態的實質影響。好在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這方面,很多公司在決策層、董事會層面,從高層或者治理層的角度,會對公司的決策提出可持續發展和履行社會生態方面的建議。
在企業進行決策的過程中,更要考慮到每一項決策對生態和環境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現在有很多專家提出了環境優先主張,對這個問題要辯證來看,不能一刀切。雖然我們需要環境優先,但對于企業來說,可能最重要的還是創造共享的價值。要保護環境,但發展也是很重要的事情,不能偏廢一方,所以,要在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
(本刊記者鄭智維根據錄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