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俄羅斯、英國特約記者 樂靜文 王 海 ●柳玉鵬“俄羅斯要向烏克蘭東部邊界地區派遣大批人道主義援助車隊,由俄軍以維和名義護送。”這是烏克蘭總統辦公廳副主任瓦連里·恰雷9日向媒體描述俄向烏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的情景。烏東部地區持續戰爭已引發嚴重人道主義災難,俄多次呼吁向烏提供人道主義援助,但未得到國際社會響應。西方國家擔心俄借機派兵進入烏克蘭。烏總理8日宣布,計劃對俄實施更為嚴厲的制裁措施,包括切斷俄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管道。烏克蘭《基輔郵報》9日說,一支由俄軍護送的龐大車隊當天駛向烏克蘭邊界,聲稱要為內戰肆虐的烏克蘭提供“人道主義援助”。車隊入境前被烏官方制止。烏官方稱,所謂“人道主義援助”只是偽裝,俄羅斯的真實目的是挑起兩國間的全面戰爭。恰雷說,俄車隊“壓境”引起烏克蘭高度警覺。面對烏克蘭的提防姿態,俄羅斯毫不客氣地反唇相譏。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洛娃說:“基輔越來越會編故事……烏克蘭國民衛隊沒有什么作為,只能假裝自己取得一些‘成就。”法新社10日稱,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表示,向烏東部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已刻不容緩,他9日致電美國國務卿克里,呼吁美國支持俄方在烏東部履行“人道主義使命”。但克里回復稱:“此類工作烏克蘭已經開展。”美方還警告俄不要以“解決人道主義危機”為托詞,借機實施入侵。路透社稱,美國總統奧巴馬9日與德國總理默克爾通電話,雙方一致認為,沒有烏克蘭當局正式、明確的認可和授權前,俄羅斯打著“人道主義”援助旗號的干預行為是違反國際法的。英國首相辦公室也發表聲明稱,俄方的“人道主義任務”是“違法的”。聲明還說,俄軍的舉動像在演習如何進行“人道主義干預”。澳大利亞外長畢曉普說,如果俄軍進入烏克蘭境內,澳將采取禁向俄出售鈾產品的形式予以制裁。俄新網稱,烏總統波羅申科9日與德國總理默克爾通電話時表示,“我們接受符合國際原則的人道主義援助,但不能由維和人員或軍人護送。”盧甘斯克市已連續7天沒電沒水,通訊中斷,多數商店關門,燃料儲備耗盡。烏東部民間武裝10日發表聲明,提出停火及與烏政府談判的條件。烏官方稱,民間武裝所提“準備停火”沒有誠意。與此同時,烏克蘭還威脅對俄實施更嚴厲的制裁措施。俄羅斯《生意人報》稱,烏總理亞采紐克稱,根據烏克蘭政府批準的法律草案,可能對俄羅斯采取26種制裁措施,其中包括停止能源中轉運輸。對于烏克蘭的這一決定,俄副外長卡拉辛拒絕發表評論,只是表示“希望基輔能夠保持理智”。俄各大石油公司發言人表示,禁止經烏境內輸送能源的可能性不大,這首先將對歐洲的能源安全造成沉重打擊。俄政府消息人士透露,基輔不會禁止輸送能源,否則烏克蘭過不了今年的冬天。但航天公司人士表示,禁止俄羅斯航空公司飛經烏領空的可能性極大,但這對俄航空公司來說影響并不大。在宣布制裁前,基輔廣場再次發生騷亂。俄全球化和社會運動研究所專家瓦西里·科爾塔索夫認為,烏總理提出中止輸送俄羅斯能源是對俄的一種勒索行為,基輔此舉是為迎合美國,但歐盟不會答應,因此這對俄并不構成威脅。俄羅斯總統發言人佩斯科夫9日表示,如果西方繼續制裁,俄將采取回應措施,“我們不是制裁發起者,這些措施是被迫的,是俄羅斯的回應。”▲
環球時報2014-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