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
◆領導干部富有個性的講話,不僅體現出自己的思想高度,其獨特的思維方式、氣質及風格也頗具說服力和感染力。
◆不說無的放矢、言之無物的空話,不說違背事實、言不由衷的假話,不說“穿靴戴帽”的套話。
領導講話,怎樣才能博得群眾的掌聲?話風折射作風,質樸、真誠、簡練的講話最受群眾歡迎。要宣傳教育和贏得群眾,領導干部須在講話上下足功夫 。
講自己話。領導工作繁忙,講稿由他人起草可以理解。只是這樣的“講話”往往讓說者言不由衷,聽者如同嚼蠟。如果由領導親自動筆寫出的講話稿,便會縱橫捭闔、游刃有余,時而慷慨激昂,時而妙趣橫生,其輕重緩急、抑揚頓挫均揮灑自如、酣暢淋漓……試想,這樣的講話怎么不讓人為之喝彩?領導干部富有個性的講話,不僅體現出自己的思想高度,其獨特的思維方式、氣質及風格也頗具說服力和感染力。當然,講自己話,需要領導干部具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和文化素養,必須博覽群書、不斷吸取營養、提高自己的綜合知識水平。這樣,我們才不會當加里寧(前蘇聯教育家)所指的那種不是“腦袋”而是“舌頭”在起作用的人。
講真實話。實事求是,講群眾最愛聽的真實話。尊重客觀事實,不渲染夸大成績,不隱瞞回避問題,有一說一有二說二,是每位領導干部應有的胸懷和擔當,也是其綜合素質及人格魅力的體現。普希金曾說,“用語言去把人們的心靈點亮!”那么,怎樣去點亮人的心靈?筆者以為,應當以坦誠的態度去說實話、道真情。你的講話如果與實際不符,不僅會招來群眾反感,他們甚至會嗤之以鼻。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周恩來的講話之所以感人,就在于他的真誠與坦率。一次,他在《學習毛澤東》的講話中說,“決不要把毛澤東看成一個偶然的、天生的、神秘的、無法學習的領袖。”這在當時無疑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時,他也如實地介紹了自己的家庭出身、社會關系及成長中的曲折經歷,以消除公眾對他本人的“神秘感”。這樣,他與聽眾始終處于水乳交融之中,人們不僅接受他的觀點,還在情感上引起了強烈共鳴。
講真情話。樸實無華的語言,讓人感到真實可信。而華麗辭藻則往往沖淡情感的真實與純度。1999年,澳門特首何厚鏵在選舉中獲勝。他在記者招待會上感慨萬分:“澳門是我生活、家庭和事業的根基,澳門的一切,伴隨著我長大。澳門人的思想,熏陶我的性格;澳門人的憂樂,與我息息相關。我對澳門發自內心的熱愛和歸屬感,鞭策我要貢獻所長。在澳門重投祖國懷抱之際,我身為一個中國人,理應當仁不讓,竭盡所能,以自己的一份熱忱,來承擔這一歷史使命。”隨后,他接著說:“我的參選是澳門人給我的一個機會,容許我把自己對澳門的深厚感情進一步升華,變成無私的奉獻。”沒有冠冕堂皇的說詞,只有短短幾句心語,卻傾盡了他對澳門由衷的熱愛,無不讓人為之動容。
講新鮮話。講話者如果是老生常談,聽者便會在陳詞濫調中昏昏欲睡。但凡涉及到新鮮事物,或社會生活中的熱門話題,則會讓人耳目一新,并引發高度關注和濃厚興趣。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在總結和部署 “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說:“教育實踐活動有期限,但貫徹群眾路線沒有休止符,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在中紀委十八屆二次全會上,他強調“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這些接地氣的語言不僅鮮活、生動,還能讓群眾入腦入心,并且記憶猶新。
講精煉話。開短會、說短話,是領導干部亟待修煉的“基本功“。針對不同場合、主旨內容和受眾對象,領導在講話中應根據實際情況該長則長、該簡則簡。同時,還須觀察聽眾反應,盡量言簡意賅,不說無的放矢、言之無物的空話,不說違背事實、言不由衷的假話,不說“穿靴戴帽”的套話。北伐戰爭時期,瞿秋白在做宣傳工作部署時,講話寥寥數語,一語中的:“宣傳關鍵是一個‘要字,魯智深三拳打死鎮關西,拳拳打在要害上。”講罷隨即下臺,幾秒鐘后,群眾才回味過來,簡短26個字的演講辭,卻激發了全場一片掌聲。
(作者系隨州市曾都區委副書記、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