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琦+陳震鋼+王閏+等
摘要:分析了安徽省寧國市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現狀,探討了商業保險在寧國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中的參與價值與可行性途徑。分析認為,當地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自實施以來不斷完善,農村人口參合率在99%以上,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投資逐年增加,2013年已達1 325.58萬元,其農民受益程度達到85%。同時,當地政府堅持探索提高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保障效果的途徑,但由于當地農村地區經濟發展速度的差異,已出現了醫療保險需求的多樣性。為此,分析了商業保險參與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在政策等層面的可行性,以及保險公司參與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最后提出了若干建議。
關鍵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商業保險;經辦托管;服務多樣性;安徽省寧國市
中圖分類號: F840.66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4)06-0415-04
收稿日期:2014-05-08
基金項目: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編號:B1-5106-13-0009)。
作者簡介:邱琦(1992—),女,山東萊州人,主要研究方向為市場營銷、國際商務。E-mail:244628579@qq.com。
通信作者:顧湘,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公共經濟與政策。E-mail:xgu@shou.edu.cn。當前我國商業保險參與到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體系中將成為一種趨勢,本研究以安徽省寧國市為例進行探索,最終證明中國中小城市及全國大部分地區商業保險參合的可行性,從而全面提升我國農村地區居民新型醫療保險的保障能力和服務能力 。
1寧國市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現狀及存在問題
1.1寧國市新農村醫療保險狀況
寧國市位于安徽省東南部,面積2 487 hm2,轄區包括5個鄉、8個鎮、6個街道。全市農業人口約30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約39萬人)的75%以上。2013年全市國民生產總值203.9億元。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已由2003年的3 954元增長至12 970元。近年來,寧國市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迅速,全市現有醫療機構320個,衛生技術人員2 399人,醫院病床數1 732張,人均床位4.5張。2003年醫療衛生事業支出2 342 萬元,到2012年醫療衛生事業支出32 545萬元,其中用于新型農村醫療合作制度1 154.22萬元,占全市財政收入的18%,同比增長6%[1]。
寧國市是我國第一批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試點城市,2000年后開始在部分地區開展以大病統籌為主的合作醫療制度,2003年開始正式啟動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寧國市不斷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進行完善,2007年和2008年先后對原有的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管理辦法做出了修訂。截至2013年年底,寧國市新農村合作醫療的覆蓋率已由2003年的82%上升到99.9%。
寧國市參保農民的年繳費標準為40元/年,中央財政、安徽省財政和寧國市財政每年分別補助60元/年、40元/年和20元/年。對于重度殘疾人、五保戶、低保戶等特殊群體,由市醫療救助基金予以補助[1]。寧國市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具體統籌標準如表1所示。
寧國市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對參保農民的門診和住院報銷費用分別設置了起付線、封頂線和報銷比例。近些年來,寧國市對3類指標進行過多次大幅度調整。對于慢性病,不設起付線,封頂線根據不同疾病類型設置,報銷比例為50%。寧國市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住院費用補償比例及市外醫院住院保底補償比例如表2、表3所示。表1寧國市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具體統籌標準元/年
參保對象個人繳費中央財政補助省財政補助市財政補助總數普通居民40604020160獨(雙)女困難戶通過財政預算專項經費予以補助604020160五保戶、低保戶、重點優撫對象通過醫療救助基金予以補助604020160重度殘疾人通過殘疾保障基金予以補助604020160
寧國市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住院費用補償比例
鄉鎮衛生院(含社區衛生中心、一級醫院)市內二級醫院市外醫院起付線(元)補償比例(%)住院費用段別(元)補償比例(%)住院費用段別(元)補償比例(%)10150201~3 00030201~3 000203 001~20 000603 001~20 0005020 001~50 0008020 001~50 00060
寧國市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市外醫院住院保底補償比例
住院醫療費用保底比例(%)5 000元以上2010 000元以上2530 000元以上3050 000元以上35注:保底補償所得不得超過市外醫院住院補償最高額。
1.2寧國市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作用
寧國市市政府將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作為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的根本目標。在實踐中,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與農村衛生工作有機結合,通過具體的政策引導使兩者之間共同發展、互相促進。調查發現,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推行伊始,有21%的農民應就診而未就診,每千人中,有11.2人應住院而未住院。實施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來,醫院就診、住院情況反映出農民就醫人數、醫療支出費用都有明顯上升。制度運行半年來,醫療費用補償達2 000元的已有166人次,最高補償金額達2.5萬元[1]。近些年來,寧國市農村地區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更加完善,絕大部分參保農民可以實現小病就地診斷、治療。此外,寧國市對于新農合覆蓋區域內疾病預防工作非常重視,不斷完善農村地區體檢單位的數量和質量。當前,所有參保農民都可以就近免費參加體檢。
寧國市不斷加強對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資金投入。2003年正式啟動時,資金投入168.6萬元,到2012年已上升到1 154.22萬元,2013年投入1 325.59萬元,2014年預計投入1 476.67萬元。根據《安徽省新農合大病保險統籌知道方案(2013版)的通知》,寧國市進一步將新農合大病保險的起付線降低至1萬~2萬元,報銷比例提高至最高80%、最低35%。政府資金投入力度的不斷增強使寧國市農村居民在醫療保險方面的受益面和受益程度逐年增強。2003年,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共補償55 517人次,補償金額1 867.68萬元,到2013年,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補償已達110.9萬人次,補償金額12 297萬元,同比均有較大提高[2]。
1.3寧國市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在寧國市的不斷深化落實,許多問題也漸漸浮出水面,主要表現在:
(1)政府部門作為體系內單一的參與者工作負擔重、效率低。寧國市人口結構主要由農村居民構成,寧國市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在整個居民社會保險中的比例非常高,因此,新農合保險的日常管理工作任務量和資金流量都比較大。當前還沒有商業保險公司參與到寧國市的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體系中,只能單純依靠政府部門進行管理,導致政府部門管理負擔重、管理效率偏低。
(2)現行的一刀切式的醫療保險模式無法滿足寧國市農村地區居民在醫療保險需求方面的差異。寧國市近些年的經濟發展迅速,部分農村地區經濟發達,當地農民已經具備了購買商業保險的經濟能力。例如,由于“三竹一果”農業產業的帶動,早在2000年,諸如南極鄉,仙霞鎮,楊山鎮,云梯鎮等鄉鎮山核桃產業農民人均純收入已達2 450元,早竹項目人均收入更在4 000元以上[3]。到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已過萬元,其中,僅山核桃收入過萬的農戶已有500多家[4]。然而偏遠地區的農民無產業支持及固定收入,生活水平仍然偏低。因此,統一的醫療保險模式已不能滿足收入不同居民的不同消費需求,收入高的農村居民可能會更多地選擇商業保險參與醫療保險的模式。
2寧國市商業保險參與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前景
2.1政策支持
“三農”問題當前依然是我國各級政府工作的重點內容。2006年國務院提出要鼓勵保險組織參與新農村合作醫療管理體系。根據這一政策,保監會提出要努力擴展縣級保險組織的規模,發揮保險業在提高人民生活保障方面的作用。近些年來,全國各個地區的縣級保險業發現迅速。以寧國市為例,全市2012年保費總額達到了3.1億元,賠款和給付達到0.8億元。平安保險、太平洋壽險、泰康人壽等國內大型保險公司都已經在寧國縣設立分公司。衛生部提出要充分利用商業保險,改革政府公共服務提供方式。商業保險的參與可以提高新農合服務質量,滿足農村居民對醫療保障的差異化需求。
寧國市地方政府也正在積極探索商業保險參與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途徑。市政府提出,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涉及面廣、管理成本高,可以通過商業保險公司管理經驗和管理效率方面的優勢,替代政府在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中的管理職能。該途徑不僅可以降低政府在相關管理中的經費支出,還可以優化管理體系,提高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體系的效能。此外,通過非政府組織管理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資金,也有利于加強資金管控的透明度。
2.2保險公司經濟和社會效益前景
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和涉及資金數額龐大,對于保險公司來說,是一片盈利潛力非常巨大的空白市場。今后進一步提高保險覆蓋面和補貼數量是中央政府已經明確的目標,因此,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規模在未來必然會進一步擴展。雖然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屬于福利性保險,但其巨大的覆蓋面足以彌補利潤低的問題。如果商業保險業能夠以某種形式參與到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體系中,就能夠給保險公司自身帶來潛力巨大的的經濟效益。
在金融領域,保險市場開放程度相對較高,各保險公司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公司品牌形象對于現代企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隨著我國惠農政策的不斷深入,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潛力巨大,將會是今后保險公司競爭的主要戰場。當前農村地區居民對商業保險的認識不足,通過參與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體系,保險公司可以提高本公司在農村地區的影響力,使更多的農村居民了解自己,有利于公司開拓農村市場。此外,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屬于福利性保險,農村居民能夠切身感受到新農合醫療保險帶來的益處,因此會對參與其中的保險公司的品牌形象予以認同。
3商業保險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案例
2005年,國務院頒布《關于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意見》,自此,商業保險正式參與到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體系中。迄今為止,已經有8家保險公司在全國22個省參與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通過近些年的探索和實踐,國內出現了“洛陽模式”“湛江模式”等成功案例。
3.1洛陽模式
河南省洛陽市總人口約688萬,其中農業人口約485萬,轄區范圍內1市、8縣、7區。隨著洛陽市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覆蓋面的推廣,洛陽市政府在醫保經辦方面的壓力逐年增大。2007年,洛陽市委托中國人壽保險公司洛陽分公司管理該市5縣7區的新農合醫療救助經辦業務。2009年,洛陽市進一步將居民醫保經辦業務托管出去。目前,中國人壽洛陽分公司經辦的業務包括:城鄉困難群眾補充醫療和城鎮職工補充醫療,涉及全市總人口的65.6%[5]。
洛陽模式的特點可以用“一分、二合、三統”來概括。“一分”是指管理和經辦分離;“二合”指政府部門與保險公司之間的合作;“三統”即管理軟件、審核標準、結算支付的統一。
商業保險在洛陽市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中的參與效果非常理想,解決了很多原始的問題。首先,保險公司的參與降低了政府在新農合經辦中的人力、物力投入。在引入商業保險公司前,洛陽市每年負責城鎮居民醫保經辦的人員有100多人;引入商業保險公司后,人員縮減到了不到10人,只需要付給保險公司1%的管理費。其次,在政府和商業保險公司雙方的合作管理模式下,洛陽市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經辦流程更加嚴謹、規范[6]。依據《洛陽市社會醫療保險委托管理制度》,洛陽市政府與中國人壽保險洛陽分公司簽署委托協議,有關部門依據協議內容對經辦內容進行監督、指導和考核。同時,商業托管簡化了洛陽市新農村醫療合作保險體系,經辦效率大幅提升。托管前參保人員領取補助需要在醫院、社保局、民政局等多個部門往返,托管后則只需要在商業保險公司辦理申報和領取手續。
3.2湛江模式
廣東省湛江市擁有人口約785萬,其中農業人口約493萬,為了縮小城鄉差距,2009年湛江市將城鎮和農村2種居民醫療保險合并,對轄區范圍內城鄉居民采用統一的醫療保險制度。醫保城鄉一體化增加了湛江市政府在醫保經辦方面的壓力,因此,湛江市在合并城鄉醫保的同一年委托人保健康分公司承辦本市醫療保險經辦和服務工作。當前人保健康分公司在湛江市負責全市公務員醫療補助保險、企事業單位職工大病救助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醫療大額補助保險[7]。
“湛江模式”最大的特點是將繳費分為管理和經營2部分,從參保人員繳費總額中取出15%購買商業保險。引入商業保險公司初期,湛江市的醫保封頂線由1.5萬元提高到A檔5萬和B檔8萬元,2010年這一數字提高到了8萬和10萬元[7]。此模式也解決了湛江市在醫保經辦中存在的許多問題。首先,引入商業保險公司后,湛江市社保部門與保險公司共同努力,拓展合作渠道,在醫療咨詢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由雙方共同指派的人員在全市范圍內向居民提供與醫療、健康、保險有關的免費咨詢。另外,社保部門還與保險公司共同參與對醫院的監督和評估。最后,保險公司還充分利用自身在商業保險操作中的服務能力,為參保居民提供多樣化的保障服務。通過健康俱樂部等形式向參保居民傳授預防慢性疾病、健康教育等知識;為有需求的參保居民提供護理保險、失能保險等個性化的保障方案。
洛陽市、湛江市與寧國市擁有相似的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現狀。三市同時于2003年成為新農合試點城市,當前農民參合率均在99%以上。洛陽市、湛江市農村人口基數大,與寧國市相同,農村人口占全市人口比例在60%以上。2008年“湛江模式”、2007年 “洛陽模式”實施時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5 330元、4 038元,而現階段寧國農民人均純收入已達10 000元以上,數據充分證實寧國市已具備一定條件,可借鑒“洛陽模式”“湛江模式”中商業保險參與新農村醫療合作制度的成功經驗。
4寧國市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引入商業保險的可行性途徑
4.1拓寬監督方式
商業保險參與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主要優點之一就是可以對原有的政府部門自我監管模式進行完善。在以往的試點城市中,商業保險公司的引入對于提升醫保資金管理透明度的作用都非常顯著。迄今為止,在已經引入商業保險公司的地區,醫療保險基金的監管工作主要是由保險公司和政府部門兩方共同參與。寧國市可以借鑒“洛陽模式”“一分二合”的方式,通過分權提高透明度,通過雙方的合作實現共同參與。事實上,醫療服務機構、參保人員也可以參與到醫療保險基金監督中。如果決定引入商業保險,可以借助這次契機,在多層次拓寬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基金的監督。另外,監督的可行性內容也不僅限于保險基金,經辦效率、經辦服務態度、醫療服務等設計農村居民醫療的內容都可以在新的醫療保險體系中予以監督和評估。
4.2充分利用市場競爭提高保險公司的參與效果
保險市場開放性較高,現有的保險公司之間競爭激烈,可以充分利用市場競爭機制提高保險公司的參與效果。在選擇保險公司時,應該采取招標的形式,對參與投標的保險公司提出具體的要求??梢越梃b“湛江模式”中保險公司的多樣化服務,允許保險公司提出設置除資金管理、醫保經辦以外的其他服務內容。最終在招標滿足要求的保險公司中擇優錄取。
新農合參保居民是保險的投保者,在保險市場中處于消費者地位,他們的選擇和評判也可以起到提高行業內部良性競爭機制的作用。寧國市政府可以考慮允許參保居民自由選擇商業保險機構,這樣做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證保險公司在提升服務質量上的積極性。
4.3利用商業保險的多樣性滿足參保居民的需求差異
如上所述,寧國市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一。2013年,該市農村人均純收入達12 970元,然而仍有相當一部分人群人均年收入低于1 26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居民收入差距明顯,并且這一趨勢在未來會進一步加大,因此農村居民對醫療保險需求的差異性已經表現出來。
引入商業保險后,可以依托商業保險公司服務多樣化的特點,為參保居民提供多樣性的選擇。寧國市當前的新農村合作醫療統籌標準為160元/年,當居民遇到大病時,該標準能夠提供的醫療補助非常有限。對于經濟狀況較好的農村居民,可以通過提高統籌標準來增強他們的醫療保障;在經濟水平相對較低的地區可以保持現有的統籌標準。同時,除醫療費用保險外,健康保險、失能保險可以提高居民的保險范圍。
4.4發展商業保險與醫療服務機構之間的合作
商業保險公司具備較強的金融融資能力,可以在政府引導下加強保險公司與醫療服務機構之間的合作。目前,我國是由政府的社會保險機構籌集資金,并由公立保險機構提供服務。商業性保險機構和非國有的醫療機構在醫療保險領域活動的空間很小,充其量只起補充作用[8]。然而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實踐證明商業保險公司與醫療服務機構之間的合作通??梢援a生積極的效果。
2010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支持保險公司與醫療服務機構之間的合作[8]。商業醫療保險開展補充醫療保險的業務空間包括支付費用數額、支付項目內容和病種、支付檔次和程度以及覆蓋人群范圍等方面[9]。另外,保險公司參與醫療服務有2種形式,一種是直接投資現有的醫療機構,另一種是建設新的醫療結構。后者適用于養老院、社區衛生院、醫療咨詢機構等。這種形式的引入可以不限定數量,所有保險公司都可以參與進來。寧國市保險業發展迅速,現在已經在寧國市成立分公司的保險公司都可以以這種形式參與到寧國市農村醫療保險體系中。
寧國市如果引入商業保險模式,必將解決目前新農合醫保經辦過程中的若干問題。首先,商業保險公司可參與到醫保經辦的監督管理當中,從而完善寧國市醫保經辦過程中的監管制度,提高透明度。另外,商業保險公司的參與可減少政府部門的資金、人力投入,簡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系,減輕相關部門的負擔,也減少農民醫保辦理的手續,提高辦事效率。其次,采用商業保險可以解決寧國市現有一刀切的模式,為需求不同的農村居民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同時,商業保險公司的加入將會帶來更加多樣化、人性化的醫保服務,使參保農民享受到更多福利。
4總結
提高農村地區居民醫療保險保障能力是我國今后的主要目標之一。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醫療保險需求方的籌資能力和政府財政補助將逐年增大,因此,在全國大部分地區,商業保險已經具備了參與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經濟基礎。已經引入商業保險的地區所獲得的益處不僅僅在于對政府管理負擔的降低,更重要的是對本地區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服務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商業保險充分發揮其服務多樣性的特點時,其在保障和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方面的作用可以充分得到體現。通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以寧國市為代表的中國三、四線城市已經具備了在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中引入商業保險的條件。各地區應該探索適合本地區特點的可行性模式,借鑒以往的成功案例,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利用商業保險來提升本地區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對農村居民醫療的保障作用。
參考文獻:
[1]吳學明. 寧國市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04,24(3):7-9.
[2]中國衛生改革與發展研討會. 安徽省寧國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設計和試點基本經驗及評價[C]//農村衛生改革與發展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國衛生經濟學會,2006:489-492.
[3]陳統愛,王幼臣,李曉麗. 調整農業結構 增加農民收入——安徽省寧國市山區綜合開發調查[J].中國林業,2000(2):29-30.
[4]劉波,黃永平. 小小山核桃念活“山字經”——從寧國山核桃產業發展看現代農村經濟的崛起之路[J].中國林業,2010(9):32-33.
[5]白重恩,李宏彬,吳斌珍.醫療保險與消費:來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證據[J].經濟研究,2012(2):41-53.
[6]夏莉艷.我國商業保險公司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問題研究[J].經濟縱橫,2007(2):13-16.
[7]劉波,任旭. 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改革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10(5):118-125.
[8]陳秀芝,馬安寧,盛紅旗.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大病保險政策各方利益主體間的博弈分析[J].中國衛生經濟,2014(1):63-65.
[9]左學金,胡蘇云. 城鎮醫療保險制度改革:政府與市場的作用[J].中國社會科學,2001(5):102-111,206-207
“湛江模式”最大的特點是將繳費分為管理和經營2部分,從參保人員繳費總額中取出15%購買商業保險。引入商業保險公司初期,湛江市的醫保封頂線由1.5萬元提高到A檔5萬和B檔8萬元,2010年這一數字提高到了8萬和10萬元[7]。此模式也解決了湛江市在醫保經辦中存在的許多問題。首先,引入商業保險公司后,湛江市社保部門與保險公司共同努力,拓展合作渠道,在醫療咨詢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由雙方共同指派的人員在全市范圍內向居民提供與醫療、健康、保險有關的免費咨詢。另外,社保部門還與保險公司共同參與對醫院的監督和評估。最后,保險公司還充分利用自身在商業保險操作中的服務能力,為參保居民提供多樣化的保障服務。通過健康俱樂部等形式向參保居民傳授預防慢性疾病、健康教育等知識;為有需求的參保居民提供護理保險、失能保險等個性化的保障方案。
洛陽市、湛江市與寧國市擁有相似的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現狀。三市同時于2003年成為新農合試點城市,當前農民參合率均在99%以上。洛陽市、湛江市農村人口基數大,與寧國市相同,農村人口占全市人口比例在60%以上。2008年“湛江模式”、2007年 “洛陽模式”實施時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5 330元、4 038元,而現階段寧國農民人均純收入已達10 000元以上,數據充分證實寧國市已具備一定條件,可借鑒“洛陽模式”“湛江模式”中商業保險參與新農村醫療合作制度的成功經驗。
4寧國市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引入商業保險的可行性途徑
4.1拓寬監督方式
商業保險參與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主要優點之一就是可以對原有的政府部門自我監管模式進行完善。在以往的試點城市中,商業保險公司的引入對于提升醫保資金管理透明度的作用都非常顯著。迄今為止,在已經引入商業保險公司的地區,醫療保險基金的監管工作主要是由保險公司和政府部門兩方共同參與。寧國市可以借鑒“洛陽模式”“一分二合”的方式,通過分權提高透明度,通過雙方的合作實現共同參與。事實上,醫療服務機構、參保人員也可以參與到醫療保險基金監督中。如果決定引入商業保險,可以借助這次契機,在多層次拓寬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基金的監督。另外,監督的可行性內容也不僅限于保險基金,經辦效率、經辦服務態度、醫療服務等設計農村居民醫療的內容都可以在新的醫療保險體系中予以監督和評估。
4.2充分利用市場競爭提高保險公司的參與效果
保險市場開放性較高,現有的保險公司之間競爭激烈,可以充分利用市場競爭機制提高保險公司的參與效果。在選擇保險公司時,應該采取招標的形式,對參與投標的保險公司提出具體的要求。可以借鑒“湛江模式”中保險公司的多樣化服務,允許保險公司提出設置除資金管理、醫保經辦以外的其他服務內容。最終在招標滿足要求的保險公司中擇優錄取。
新農合參保居民是保險的投保者,在保險市場中處于消費者地位,他們的選擇和評判也可以起到提高行業內部良性競爭機制的作用。寧國市政府可以考慮允許參保居民自由選擇商業保險機構,這樣做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證保險公司在提升服務質量上的積極性。
4.3利用商業保險的多樣性滿足參保居民的需求差異
如上所述,寧國市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一。2013年,該市農村人均純收入達12 970元,然而仍有相當一部分人群人均年收入低于1 26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居民收入差距明顯,并且這一趨勢在未來會進一步加大,因此農村居民對醫療保險需求的差異性已經表現出來。
引入商業保險后,可以依托商業保險公司服務多樣化的特點,為參保居民提供多樣性的選擇。寧國市當前的新農村合作醫療統籌標準為160元/年,當居民遇到大病時,該標準能夠提供的醫療補助非常有限。對于經濟狀況較好的農村居民,可以通過提高統籌標準來增強他們的醫療保障;在經濟水平相對較低的地區可以保持現有的統籌標準。同時,除醫療費用保險外,健康保險、失能保險可以提高居民的保險范圍。
4.4發展商業保險與醫療服務機構之間的合作
商業保險公司具備較強的金融融資能力,可以在政府引導下加強保險公司與醫療服務機構之間的合作。目前,我國是由政府的社會保險機構籌集資金,并由公立保險機構提供服務。商業性保險機構和非國有的醫療機構在醫療保險領域活動的空間很小,充其量只起補充作用[8]。然而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實踐證明商業保險公司與醫療服務機構之間的合作通??梢援a生積極的效果。
2010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支持保險公司與醫療服務機構之間的合作[8]。商業醫療保險開展補充醫療保險的業務空間包括支付費用數額、支付項目內容和病種、支付檔次和程度以及覆蓋人群范圍等方面[9]。另外,保險公司參與醫療服務有2種形式,一種是直接投資現有的醫療機構,另一種是建設新的醫療結構。后者適用于養老院、社區衛生院、醫療咨詢機構等。這種形式的引入可以不限定數量,所有保險公司都可以參與進來。寧國市保險業發展迅速,現在已經在寧國市成立分公司的保險公司都可以以這種形式參與到寧國市農村醫療保險體系中。
寧國市如果引入商業保險模式,必將解決目前新農合醫保經辦過程中的若干問題。首先,商業保險公司可參與到醫保經辦的監督管理當中,從而完善寧國市醫保經辦過程中的監管制度,提高透明度。另外,商業保險公司的參與可減少政府部門的資金、人力投入,簡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系,減輕相關部門的負擔,也減少農民醫保辦理的手續,提高辦事效率。其次,采用商業保險可以解決寧國市現有一刀切的模式,為需求不同的農村居民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同時,商業保險公司的加入將會帶來更加多樣化、人性化的醫保服務,使參保農民享受到更多福利。
4總結
提高農村地區居民醫療保險保障能力是我國今后的主要目標之一。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醫療保險需求方的籌資能力和政府財政補助將逐年增大,因此,在全國大部分地區,商業保險已經具備了參與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經濟基礎。已經引入商業保險的地區所獲得的益處不僅僅在于對政府管理負擔的降低,更重要的是對本地區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服務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商業保險充分發揮其服務多樣性的特點時,其在保障和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方面的作用可以充分得到體現。通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以寧國市為代表的中國三、四線城市已經具備了在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中引入商業保險的條件。各地區應該探索適合本地區特點的可行性模式,借鑒以往的成功案例,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利用商業保險來提升本地區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對農村居民醫療的保障作用。
參考文獻:
[1]吳學明. 寧國市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04,24(3):7-9.
[2]中國衛生改革與發展研討會. 安徽省寧國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設計和試點基本經驗及評價[C]//農村衛生改革與發展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國衛生經濟學會,2006:489-492.
[3]陳統愛,王幼臣,李曉麗. 調整農業結構 增加農民收入——安徽省寧國市山區綜合開發調查[J].中國林業,2000(2):29-30.
[4]劉波,黃永平. 小小山核桃念活“山字經”——從寧國山核桃產業發展看現代農村經濟的崛起之路[J].中國林業,2010(9):32-33.
[5]白重恩,李宏彬,吳斌珍.醫療保險與消費:來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證據[J].經濟研究,2012(2):41-53.
[6]夏莉艷.我國商業保險公司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問題研究[J].經濟縱橫,2007(2):13-16.
[7]劉波,任旭. 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改革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10(5):118-125.
[8]陳秀芝,馬安寧,盛紅旗.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大病保險政策各方利益主體間的博弈分析[J].中國衛生經濟,2014(1):63-65.
[9]左學金,胡蘇云. 城鎮醫療保險制度改革:政府與市場的作用[J].中國社會科學,2001(5):102-111,206-207
“湛江模式”最大的特點是將繳費分為管理和經營2部分,從參保人員繳費總額中取出15%購買商業保險。引入商業保險公司初期,湛江市的醫保封頂線由1.5萬元提高到A檔5萬和B檔8萬元,2010年這一數字提高到了8萬和10萬元[7]。此模式也解決了湛江市在醫保經辦中存在的許多問題。首先,引入商業保險公司后,湛江市社保部門與保險公司共同努力,拓展合作渠道,在醫療咨詢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由雙方共同指派的人員在全市范圍內向居民提供與醫療、健康、保險有關的免費咨詢。另外,社保部門還與保險公司共同參與對醫院的監督和評估。最后,保險公司還充分利用自身在商業保險操作中的服務能力,為參保居民提供多樣化的保障服務。通過健康俱樂部等形式向參保居民傳授預防慢性疾病、健康教育等知識;為有需求的參保居民提供護理保險、失能保險等個性化的保障方案。
洛陽市、湛江市與寧國市擁有相似的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現狀。三市同時于2003年成為新農合試點城市,當前農民參合率均在99%以上。洛陽市、湛江市農村人口基數大,與寧國市相同,農村人口占全市人口比例在60%以上。2008年“湛江模式”、2007年 “洛陽模式”實施時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5 330元、4 038元,而現階段寧國農民人均純收入已達10 000元以上,數據充分證實寧國市已具備一定條件,可借鑒“洛陽模式”“湛江模式”中商業保險參與新農村醫療合作制度的成功經驗。
4寧國市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引入商業保險的可行性途徑
4.1拓寬監督方式
商業保險參與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主要優點之一就是可以對原有的政府部門自我監管模式進行完善。在以往的試點城市中,商業保險公司的引入對于提升醫保資金管理透明度的作用都非常顯著。迄今為止,在已經引入商業保險公司的地區,醫療保險基金的監管工作主要是由保險公司和政府部門兩方共同參與。寧國市可以借鑒“洛陽模式”“一分二合”的方式,通過分權提高透明度,通過雙方的合作實現共同參與。事實上,醫療服務機構、參保人員也可以參與到醫療保險基金監督中。如果決定引入商業保險,可以借助這次契機,在多層次拓寬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基金的監督。另外,監督的可行性內容也不僅限于保險基金,經辦效率、經辦服務態度、醫療服務等設計農村居民醫療的內容都可以在新的醫療保險體系中予以監督和評估。
4.2充分利用市場競爭提高保險公司的參與效果
保險市場開放性較高,現有的保險公司之間競爭激烈,可以充分利用市場競爭機制提高保險公司的參與效果。在選擇保險公司時,應該采取招標的形式,對參與投標的保險公司提出具體的要求??梢越梃b“湛江模式”中保險公司的多樣化服務,允許保險公司提出設置除資金管理、醫保經辦以外的其他服務內容。最終在招標滿足要求的保險公司中擇優錄取。
新農合參保居民是保險的投保者,在保險市場中處于消費者地位,他們的選擇和評判也可以起到提高行業內部良性競爭機制的作用。寧國市政府可以考慮允許參保居民自由選擇商業保險機構,這樣做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證保險公司在提升服務質量上的積極性。
4.3利用商業保險的多樣性滿足參保居民的需求差異
如上所述,寧國市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一。2013年,該市農村人均純收入達12 970元,然而仍有相當一部分人群人均年收入低于1 26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居民收入差距明顯,并且這一趨勢在未來會進一步加大,因此農村居民對醫療保險需求的差異性已經表現出來。
引入商業保險后,可以依托商業保險公司服務多樣化的特點,為參保居民提供多樣性的選擇。寧國市當前的新農村合作醫療統籌標準為160元/年,當居民遇到大病時,該標準能夠提供的醫療補助非常有限。對于經濟狀況較好的農村居民,可以通過提高統籌標準來增強他們的醫療保障;在經濟水平相對較低的地區可以保持現有的統籌標準。同時,除醫療費用保險外,健康保險、失能保險可以提高居民的保險范圍。
4.4發展商業保險與醫療服務機構之間的合作
商業保險公司具備較強的金融融資能力,可以在政府引導下加強保險公司與醫療服務機構之間的合作。目前,我國是由政府的社會保險機構籌集資金,并由公立保險機構提供服務。商業性保險機構和非國有的醫療機構在醫療保險領域活動的空間很小,充其量只起補充作用[8]。然而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實踐證明商業保險公司與醫療服務機構之間的合作通??梢援a生積極的效果。
2010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支持保險公司與醫療服務機構之間的合作[8]。商業醫療保險開展補充醫療保險的業務空間包括支付費用數額、支付項目內容和病種、支付檔次和程度以及覆蓋人群范圍等方面[9]。另外,保險公司參與醫療服務有2種形式,一種是直接投資現有的醫療機構,另一種是建設新的醫療結構。后者適用于養老院、社區衛生院、醫療咨詢機構等。這種形式的引入可以不限定數量,所有保險公司都可以參與進來。寧國市保險業發展迅速,現在已經在寧國市成立分公司的保險公司都可以以這種形式參與到寧國市農村醫療保險體系中。
寧國市如果引入商業保險模式,必將解決目前新農合醫保經辦過程中的若干問題。首先,商業保險公司可參與到醫保經辦的監督管理當中,從而完善寧國市醫保經辦過程中的監管制度,提高透明度。另外,商業保險公司的參與可減少政府部門的資金、人力投入,簡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系,減輕相關部門的負擔,也減少農民醫保辦理的手續,提高辦事效率。其次,采用商業保險可以解決寧國市現有一刀切的模式,為需求不同的農村居民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同時,商業保險公司的加入將會帶來更加多樣化、人性化的醫保服務,使參保農民享受到更多福利。
4總結
提高農村地區居民醫療保險保障能力是我國今后的主要目標之一。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醫療保險需求方的籌資能力和政府財政補助將逐年增大,因此,在全國大部分地區,商業保險已經具備了參與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經濟基礎。已經引入商業保險的地區所獲得的益處不僅僅在于對政府管理負擔的降低,更重要的是對本地區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服務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商業保險充分發揮其服務多樣性的特點時,其在保障和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方面的作用可以充分得到體現。通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以寧國市為代表的中國三、四線城市已經具備了在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中引入商業保險的條件。各地區應該探索適合本地區特點的可行性模式,借鑒以往的成功案例,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利用商業保險來提升本地區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對農村居民醫療的保障作用。
參考文獻:
[1]吳學明. 寧國市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04,24(3):7-9.
[2]中國衛生改革與發展研討會. 安徽省寧國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設計和試點基本經驗及評價[C]//農村衛生改革與發展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國衛生經濟學會,2006:489-492.
[3]陳統愛,王幼臣,李曉麗. 調整農業結構 增加農民收入——安徽省寧國市山區綜合開發調查[J].中國林業,2000(2):29-30.
[4]劉波,黃永平. 小小山核桃念活“山字經”——從寧國山核桃產業發展看現代農村經濟的崛起之路[J].中國林業,2010(9):32-33.
[5]白重恩,李宏彬,吳斌珍.醫療保險與消費:來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證據[J].經濟研究,2012(2):41-53.
[6]夏莉艷.我國商業保險公司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問題研究[J].經濟縱橫,2007(2):13-16.
[7]劉波,任旭. 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改革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10(5):118-125.
[8]陳秀芝,馬安寧,盛紅旗.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大病保險政策各方利益主體間的博弈分析[J].中國衛生經濟,2014(1):63-65.
[9]左學金,胡蘇云. 城鎮醫療保險制度改革:政府與市場的作用[J].中國社會科學,2001(5):102-111,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