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瑞典特約記者 陳雪霏圖片說明:有媒體稱,湯唯和韓國導演金泰勇在法羅島舉行了婚禮。有媒體報道稱,影星湯唯和韓國導演金泰勇不久前在瑞典法羅島舉行了婚禮。法羅島位于波羅的海,是哥特蘭省的第二大島嶼,面積有11公里,人口卻不足600,可謂人煙稀少。但這里因為瑞典著名導演英格瑪·伯格曼和他的電影而舉世聞名。沒有銀行,也沒有警察從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中心開車或乘火車到女那薩姆碼頭,需要一個多小時。從那里再乘船到哥特蘭島,轎車可以隨船走。從哥特蘭,這個瑞典東南部大島的北部,再乘渡船只需十分鐘,就到達著名的法羅島了。盡管離主島哥特蘭一水之隔,但島上交通非常不便,和島外的聯系僅靠兩艘渡輪,島內的道路也聊勝于無,大部分情況下只能靠兩條腿走來走去。這里沒有銀行,沒有郵局,也沒有警察——按照當地漁民的說法,他們與世無爭,又沒有多少“浮財”,要那些做什么?這里海風比較大,也沒有高樹遮擋,島上都是低矮的灌木叢。但海岸邊有很多奇特的石頭。另外,島嶼邊上還有四個更小的島。法羅島上的居民會指點告訴游客,通體雪白、高30米的法羅燈塔,建成于1847年,是島上第一“古跡”。其實,西北部朗格漢馬爾自然保護區海邊那些奇形怪狀的石頭,才是真正的古跡,是冰河時代消長侵蝕的遺跡。因電影揚名天下法羅島之所以會這么引人注目是因為國際著名電影導演伯格曼和他的電影。伯格曼出生在瑞典最古老的大學城烏普薩拉一個路德教的傳教士家庭。上世紀60年代第一次來到這里的時候,就愛上了小島。1960年,伯格曼想拍攝一部電影,但資金有些吃緊,他到處找地方,后來有人介紹他看看法羅島。伯格曼一踏上島嶼,就被島上和岸邊奇特的景色所打動,一見鐘情地愛上了這個小島。1967年,伯格曼全家干脆都搬到了島上。伯格曼大半生居住在法羅島。最初伯格曼來島上時,島上居民都把他當做一個瘋子。那一年這位早年成名的瑞典大導演在島上買了一塊荒地,蓋起了房子,島民們驚訝這個“外島人”居然會花大價錢買這么塊不值錢的不毛之地。可不久后,他又在島東南端的鄧巴村買下第二塊地。人們很快明白,他是來拍電影的:自1965年的《假面》起,他陸續拍攝了《豺狼時刻》、《羞恥》、《安娜的熱情》,贏得了全世界的贊譽,這些影片的誕生地——法羅島也一舉成名。人們傳誦著他對法羅島的稱贊——“這里就是我的故鄉,這里有和平,賦予你所追尋的一切,甚至更為豐富,這里的一切都和你心靈深處所描繪的圖畫一模一樣”。瑞典朋友告訴記者,法羅島因為伯格曼而變得非常有名,很多人參觀他的故居,那里有很多活動,如每年6月在島上舉行的伯格曼周,向導演致敬。伯格曼的故居如今成為了博物館,讓國內外所有從事電影事業的人,學術研究人員和記者能夠來這里寫劇本、寫小說、搞創作等。2007年7月,伯格曼在法羅島的家中去世。他死后葬于當地的教堂墓地。每年也有很多人到教堂參觀他的墓地。為了伯格曼而來的不乏知名的導演、演員,如臺灣導演李安,據說湯唯和金泰勇在這里舉辦婚禮也是為了向大師致敬。曾是軍事禁區事實上,當時的法羅島并不是無拘無束的樂土:島上既是自然保護區又是軍事禁區,這里有一個軍事通信站,直到1990年才拆除。在島上修建任何建筑都需要復雜的批準手續,以至于好不容易被允許修建一座臨時建筑,用于拍攝《羞恥》的伯格曼,在影片拍完后也不舍得將其拆掉——后來它被用在拍攝《安娜的熱情》上。冷戰結束后這里的管制少了,但所受關注也少了。除了大導演伯格曼,這里只剩下怪石、燈塔以及高聳入云、已被廢棄的軍用通信鐵塔。▲
環球時報2014-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