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王 海 本報記者 趙曉松 ●章苒苒圖片說明:美劇(上圖)和日劇(下圖)中的律師扮相各有特點。姚晨、吳秀波主演的電視劇《離婚律師》本月初開始在各衛視熱播,這部“中國大陸幾乎史無前例的大手筆律政劇”在收獲高收視率的同時,也被網民和專業律師質疑“情節不真實”。盡管《離婚律師》導演楊文軍回應稱,影片拍攝過程中咨詢了眾多法律界人士,并有專業團隊把關,但該劇的遭遇再次暴露出國內職業劇大都“不專業”的現狀。而在職業劇被視為重頭戲的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對這一類型劇集的拍攝明顯更為成熟。和中國觀眾品味類似,美國觀眾最喜聞樂見的職業劇主角也是醫生、律師和警察。美國著名編劇、作家帕梅拉·道格拉斯在《如何成功寫好電視劇本》一書中說,要寫好一部犯罪劇集的劇本,編劇起碼要跑幾趟警察局,找類似情節的罪案記錄進行詳細分析和解讀。正是由于信奉這種探究細節的工作態度,美國編劇寫出來的職業劇才足夠專業。如《豪斯醫生》中的疑難雜癥,都是來自美國疾病控制中心的真實病例。今年2月,德國一名醫生甚至在該劇啟發下成功治愈了一名疑難癥患者。制作團隊的精良配置也讓美劇更專業。描寫白宮政治斗爭的《紙牌屋》,在撰寫劇本時就請來曾為希拉里·克林頓等多名政客擔任助理的鮑爾·威利蒙做顧問。而擁有一名畢業于法學院,并做過律師的制片人,讓經典律政劇《波士頓法律》涉及了豐富的法律知識和案例,該劇甚至被許多法學院當成影視教材。此外,近年仍在熱播的律政劇《傲骨賢妻》在片中討論了“比特幣”等時髦主題,在情節上與時俱進已成為美國職業劇的新特點。不過,美國國內也有人擔憂職業劇的過于真實會產生負面影響。《時代》周刊就擔心,脾氣暴躁古怪、喜歡諷刺挖苦病人的“豪斯醫生”,可能讓患者對醫生產生負面看法。也有媒體認為,《CSI犯罪現場調查》等警察劇中的案例過于注重真實性,可能會“啟發”想犯罪的人。職業劇一直是日劇中最具特色的劇種之一,從律政、醫療、刑偵、教師乃至色情行業,日本編劇的創作題材極為廣泛。今年夏天,由木村拓哉主演的《律政英雄2》開播便創下26.5%的收視佳績。13年前該劇第一季播出時,曾讓不少日本年輕人把律師當做夢想職業。和美劇一樣,日劇在拍攝某一職業為主題的劇集前也會做大量功課。由《東京愛情故事》編劇坂元裕二執筆的深夜劇《馬賽克日本》,便是他根據親身深入日本AV制作公司現場得來的第一手資料撰寫而成。除劇集夠真實專業外,主角“反常”的性格也是日本職業劇的一大賣點。富士電視臺2012年推出的人氣律政劇《勝者就是正義》中,堺雅人飾演的“賤格且毒舌”的精英律師古美門就在日本社會掀起了一場“毒舌吐槽風”;日本著名編劇游川和彥編寫的《家政婦三田》,更是打破常規,將“家政婦”的角色炮制得冷艷哀婉,以巧妙的切入點贏得關注,播出時一度創下40%的高收視率;而上世紀末的經典日劇《麻辣教師》,更是讓“痞子教師鬼冢英吉”成為一代日本人的偶像。曾參與《詭愛》《格子間女人》等影視作品劇本撰寫工作的編劇張玲玲對《環球時報》表示,職業劇20世紀80年代末就已經在國內電視劇創作中出現,當時的《空中小姐》《中國模特》等都屬于這一類型。但目前中國“職業劇”大部分只是“表現某個行業中的人”,對行業本身的描寫則比較有限。“中國編劇并非不用心。”張玲玲說,中國編劇撰寫職業劇劇本時一方面要向市場需求妥協,另一方面,盡管有關部門對職業劇的審查力度不像重大歷史題材劇作那么嚴苛,但編劇創作時仍會面臨一些“不尷不尬的質詢”。“觀眾和網友吐槽職業劇是好事,這說明公眾在關注職業劇,這些后期意見也可以激發編劇的創作靈感。”張玲玲認為,目前無論導演還是編劇,都在拍攝職業劇時求新求變,“相信一部優秀的國產職業劇不久后就能問世”。▲
環球時報2014-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