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針對我國目前在圖書檔案等文獻信息保護工作方面的基本概況作了簡要分析,并結合自身特點,借鑒國外技術方法,對我國圖書檔案文獻信息保護工作的策略發展展開論述,以期能更好的加強和完善對圖書檔案信息的保護。
關鍵詞:圖書;檔案;保護技術;文獻修復
圖書檔案做為與人們工作和生活文化方面息息相關的文獻,其在信息保護方面所應受到的重視不容忽略,而主要用于收藏與存放此類文獻的國家機構,其存儲量之豐富,更是值得我們珍視。然而由于數量上的不斷增加,加之保存不得法,隨著時間的推移,致使部分文獻會產生較為嚴重的破損現象。本文就將針對這一現象,根據我國自身特點,結合國外技術方法展開分析,運用科學的保護措施,使圖書檔案文獻能在保持原有的狀態下得以長久保存,避免人為及自然的損壞。
1 我國圖書檔案文獻信息保護工作的意義及現狀
圖書檔案文獻是一個國家的文化底蘊和內涵,文獻信息的保護工作就是要守護住我國的文化特色,供我國人民閱覽和學習。然而,由于主要用來保存這一文獻的各機構組織,多是采用傳統紙張進行保存,這就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酸化、脆化和蟲霉等紙張問題,又因頻繁的被借閱和搬遷問題,致使保存條件等不到很好的控制,因而會讓文獻受到各種不同程度上的損壞。甚至有些比較珍貴的文獻,為了更好的保存,而無法提供借閱,這就完全違背了圖書案檔案館存在的初衷,不利用文化的發展。對這類文獻,我們更應該在方便人們借閱的同時對其加強保護,以延長其壽命。
可是據調查發現,我國多家文獻收藏機構并沒有對內設置專部專人來保護此類文獻,而只一味的對一些普通文獻進行簡單的修復工作,只有補救而缺少預防。這就將會使文獻在面對諸如火災、借閱人員惡意損壞等問題時,沒有足夠的應對能力。加之各界對圖書檔案的保護意識不強、對文獻保護的研究重視度普遍較低,使得我國在圖書檔案文獻上的保護工作受到制約。總之,我國現階段在圖書檔案文獻保護方面,還沒有一個全面、系統且實效性強的理論研究體系,無法形成一個系統的保護措施,能在為人們提供無障礙閱覽的同時對文獻實施保護。
2 借鑒國外技術對我國圖書檔案文獻信息保護工作的發展作用
2.1 國外對圖書檔案文獻信息保護的技術特點
在對圖書檔案文獻的保護方面,國外的某些機構具有比較完善的保護系統和特色,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1)保護理念的全面性。在國外,有些國家將文獻的保護工作建設成為一項全方位的系統工程,其延伸范圍廣泛,無論是在技術、經費還是保護制度等方面都洞悉入微、極盡完善。
(2)保護體系的完備性。國外的一些大型圖書館在預防、補救以及再生方面,對圖書檔案文獻的保護都非常的全面、完備。如他們所配備的環境控制設備,能對圖書館內環境進行監測;還會定期對圖書實施批量脫酸,防止紙張酸化;在修復工作方面,根據不同類別的文獻分開進行裝訂與修復工作,保證所有文獻都能得到最合適的處理;利用縮微與數字化方式對原始文獻進行轉換,將轉換后的文獻提供給人們閱覽,從而有效地保護了珍貴的原始文獻。
(3)對教育培訓的重視。國外對文獻保護的教育培訓不僅體現在對圖書館和檔案館的工作人員培訓上,更是深入到了大學課堂,在相關專業中,設置專門的有關文獻保護和修復的專業課程。不只是大學生,對相關專業的碩士、博士也會有相應的教育培訓。其教學內容分為理論課與實踐課兩種,其中包含了保護概論、保護項目管理、音頻資料保護和載錄格式轉換,以及高級修復處理、紙張實驗室等課程。
2.2 如何借鑒國外技術特色發展我國圖書檔案信息保護工作
在結合自身實際的基礎上,借鑒國外的優點與特色,對我國圖書檔案文獻保護工作起到的發展作用:
(1)要有專門的保護部門。術有專攻、業有專職,只有設置一個專門的文獻保護部門對其進行保護,才有可能有效減少圖書檔案文獻的損壞問題。在此之前,文獻的保護工作是由其它部門代理,無法做到全方位的保護,基礎與前提首先就有所欠缺,不利用文獻保護工作的正確開展。
(2)技術上的提升。首先,國家應給予絕對的支持,完善相關政策與法規,加大資金投入,做好圖書檔案文獻保護工作的基本保障。再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學習國先進外技術,從預防、治理和修復三個環節入手,對圖書檔案文獻實施保護。
一方面,應加強對圖書的質量控制和初始化處理。對圖書要有嚴格的質量把關,只有符合保護要求的新書才能進入有關部門進行保護,并做好記錄,分門別類的存放,嚴格根據保護要求進行處理。在進館之后,無論圖書流通到哪里,都要對其進行質量跟蹤,一旦發現損壞,立即交由保護部門處理。引進國外“MEMOREL”等類似系統,查看圖書的保護處理歷史記錄,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處理。運用此法,可使保護部門對圖書的動向和質量進行有效監控,更好地對文獻進行保護;另一方面,管理保護部門應對藏書環境進行實時監控,文獻無論是在內還是在外都有一個適合其存放的環境,避免因環境因素而造成的文獻損壞;再有,利用現代化技術,定期對圖書進行消毒處理。因為館內圖書檔案文獻的數量繁多,在消毒處理時,應使用計算機全程監控,以確保每份文獻的需要。強化去酸技術,對珍貴的紙質圖書和音響資料進行數字化保護和修復技術。
(3)專業性人才的培養。有了專門的圖書檔案保護部門,對專業性人才的培養也不能忽視。基于我國特有的教育特色,和實際需求,對文獻保護專業性人才的培養應注意,著重培養檔案館、圖書館、博物館等館藏保護的通用復合型人才。在高等教育教學中,就如何預防、治理和修復圖書檔案文獻開設專業課程,如修復技術課程、檔案保護技能培訓、保護管理有害生物防治技術實踐、影像保護、數字信息保護技術等,還可以針對不同領域的特殊性,開展特殊課程的講座或專題培訓,如壁畫和絲織品的修復講座或培訓等。國外在圖書、檔案、文物、博物等領域的高等教育融合非常普遍,雖然各領域有各自不同的保護對象、管理特點和要求,但從保護角度加以考察,就會發現他們都存有鮮明的共性和特點。在對人才進行培訓時,不能只一味的教授一種類型文獻的保護方法,應全方面的讓學生對各類文獻保護及修復擁有一定的了解,這樣才能讓他們在將來的工作中,妥當的對文獻信息進行保護和修復處理。當然,有關文獻保護的人才培養并不能只針對在校學生,對機構的工作人員,乃至社會人員的相關知識培訓工作也不能松懈,全民參與才能將文獻的保護工作做到最優。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圖書檔案文獻信息保護工作的重要性不容輕視,我們應當根據自身特色,學習借鑒國外優秀的技術和管理理念,從根本上對文獻信息實施保護。在文獻收藏、流通和被利用時,都應當做到嚴密的質量監控;根據不同的載體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和保護,對已經出現損壞的文獻要及時處理,避免二次傷害,損壞文獻質量;設置專業部門,培養專業型人才,做好預防、治理及修復工作。
參考文獻
[1]鄭婕.淺談圖書檔案等文獻信息保護工作的策略[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0(1):92-95.
[2]楊國琴.淺談歷史檔案文獻的信息化建設與管理[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4):383-384.
作者簡介
趙春凱(1983-),男,本科,助理館員,研究方向:圖書保護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