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翀
摘 要:在當代藝術國畫大師的畫作中常常可以看到沙風狂雪中的喇叭禪召,天似穹廬的大漠落日,蒼茫雄渾的陰山積雪,看似是一種大環境的藝術構圖,實則是一種靜靜的草原之美,是原始的質樸感和都市現代感的完美融合。但是與一般現代意義的繪畫作品不同的是:不像現代派畫風那樣具有現代感和負重感,而是給你安靜、自由、深邃、空靈的幽思感,讓人在欣賞之余受到一種思想的啟迪。
關鍵詞:當代藝術;山水畫;線條;色彩
當代國畫藝術與一般的國畫形式全然不同。這種感覺能讓人感到世間的美好和希望。有人評價說這種感覺讓人感到喜悅,我們的傳統藝術歷經了歲月的洗礪,怎樣才能讓我們對它還抱有初始的熱情呢,唯有創新才能解決這樣的問題。當代藝術便是先驅者,它吸收與融匯現代藝術設計觀念和手法,使山水繪畫形式語言更加豐富與鮮明獨特。
中國傳統國畫有著古遠的傳統淵源,但也并非如“華山自古一條道”。古有古道,今有今道。今日國畫,得現代之優勢,采西方之陽剛,取民間之精華,強中國之氣韻。且眾多畫家的創作實踐足以證明了這一點。由于對民間藝術,西方現代繪畫與傳統文人畫這三個藝術體系進行了成功的融合,當代國畫作為一個新生的藝術范疇出現,乃是不爭的事實。另外,當代國畫突破傳統文人畫的色彩觀念,所以由水墨、宣紙、毛筆組成的超穩定結構終于被打破了,這就為當代國畫的發展帶來了一種全新的前景。首先,他們再也不像傳統畫家那樣刻意追求書法用筆的把玩性特征,而是在勾線、著墨和上色的過程中盡力強調毛筆的隨機性和書寫性特征。
因而,傳統筆墨規范所約定俗成的一切和它擁有的一切,決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社會與文化空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只要當代人的感性經驗已經與作品發生作用,筆墨的相對穩定性必然會被打破,顯示出新的特征。從而當代國畫之繪畫語言方面也比然會在傳統國畫的基礎上推陳出新,且為適應當代人的審美需求,其繪畫語言會不斷衍生、發展。
1 山水畫之構造美
結構國畫之山水畫,構造美是其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構造美是原發的、直接的、針對自然本質的審美,源自畫家的游歷、觀察、寫生,體現山水丘壑之“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社會、人性藝術魅力,亦或是融入了藝術家想象力的個人審美理想和對生活、藝術的體驗理和解。
中國傳統畫論《六法》中有“經營位置”之說,也稱為章法,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構圖。唐宋的山水畫家尤為重視對構圖營造章法的研究,傳統山水的構圖章法中多謂“賓主”、“主次”、“開合”、“取勢”,這樣的理論對后來的山水畫發展影響頗為深遠。
前輩大師將一些理念和程式發展到了極致,就意味著后來者必須另辟蹊徑,才能無愧于當下這迅猛發展的時代。當代藝術吸收和融合了現代設計理論中的構造之觀念并吸取當代設計的靈感,采用各種設計構成與形式美營造個人山水境界,使作品有著鮮明的設計意味和獨特的構造美,形成視覺意向迥異且繁復多變的圖式。
2 畫中的運筆之力
線是中國畫中最基本的造型手段,在對于物體的塑造中它起到的不單單是對輪廓描摹的作用,而是在對物體形態的概括同時,表現出了其一種物理形態的美感。畫家在創作過程中加入了個人思想、情緒、感情、意趣的灌注,使得畫作中的線條產生了獨特的個性特征,達到抒情、寫意、暢神,進而表現畫者的審美心靈。正如前人所說的“書如其人,畫如其人”。線條筆墨具有的情感表達的寫意抒情性,由畫家不同的運筆中出現了萬千種變化,每一種表象所表達的都是畫家豐富的內心和對其創作的情感抒發。觀者在欣賞這些畫作時產生了內心的激蕩,便猶生出藝術審美情感。
意存筆先、以氣使筆中。筆法的變化是以運筆力度的變化來體現的,大自然與人類生活的多姿多彩給我們的畫家提供了筆力的創造源泉。筆法的萬千變化是以運筆力度的變化而來的,人類豐富的生活與大自然的綺麗多姿又為畫家提供了“筆力”的創作源泉,如書法大家王羲之從鵝頸的回轉感悟到了筆力的彈性變化,張旭觀公孫大娘從舞劍而悟出的狂草之筆法,蘇軾和黃庭堅又分別從逆水行舟與船夫蕩槳中悟出了筆力的奧秘。當代藝術國畫中的運筆剛勁有力有不失神韻,線條及其塑造的形體之間的關系,體現在線條自身的結構和特征。“借筆墨以寫天地萬物之而淘泳乎我也”。
藝術是藝術家對于生活的感悟和暢想,即便是到了今天藝術逐漸回歸到藝術的本體,逐漸開始不斷地的強調自我表現,作為藝術創作根基的生活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當代藝術國畫創作成功的汲取了現代設計理念和手法,作品以內在精神需求定位依歸,注重以洗練獨特的筆墨形式語言表達其內心的感受與訴求,在創作的需求上加以改造山水畫語言系統的結構,整合抽象與具象的形態,以繪畫和設計融合的觀念拓展了山水畫的變化空間,制造出外在的筆墨圖式與內在人文意蘊完美結合的情境。使其的山水畫別具一格,獨領風騷。
當代國畫藝術具有其鮮明的藝術特色,當代中國文化與傳統中原文化的融合,以飽滿的構圖傳達出靈動多變的宇宙的秘密;傳統題材與當代趣味的融合。色彩的大膽的潑灑與皴擦造成的豐富肌理,加上特有的設計感,使其既不同于傳統水墨畫,也不同于張大千、劉海粟式的潑彩,而呈現出一種更加圓融的當代審美趣味;成功地實現了水墨寫意與青綠重彩的結合。
當代藝術的畫作更能激發人的想象力,將思緒帶到更遠的地方。我覺得好似看見了武俠小說中飄逸的英雄站在高山上的對峙,同時向前奔跑的畫面。不論前方有何阻礙亦或是懸崖也要鏖戰一方。整體上呈現了一副大氣磅礴的氣勢。當代藝術國畫作品無論從形式或是色彩上都突破了傳統國畫的繪畫標準,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種全新的藝術體驗,深深地體味靜靜地思考得到了美的感受。
參考文獻
[1] 西沐.中國畫當代藝術概論:中國畫當代藝術30年[M].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09.
[2] 陸華.當代中國畫藝術論著.心性軌跡[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10.
[3] 殷雙喜.當代中國話文脈研究:杜滋齡卷[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