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晨
(湖南師范大學,湖南 長沙 410000)
農村有著較好的自然人文環境基底,但長年來的盲目開發,致使傳統民居清一色的畸變為“白豆腐”模式,還出現了不倫不類的“羅馬柱”與民宅的混搭,嚴重破壞了農村整體風貌和文化景觀的特色,割裂了許多中國特有的鄉土文脈。所以在改造過程中,要協調好農村開發與生態、人文環境保護的關系,把人為開發強度控制在資源及環境承載力可能的范圍內,積極保護傳統居住建筑文化、原生態生活生產方式、民間技藝等地方性知識和文化記憶。
改造過程中還要挖掘融入地方文化特色的景觀元素,尋覓具有鄉土味的建筑布局和風格,使地域內農村建筑形態由獨特性發展到普遍性。同時因地制宜地利用農村地形地貌、河流湖泊、綠地植被、山體坡度這些寶貴的景觀資源,尊重并強化原有景觀個性認同感,使新建景觀與當地環境和諧共處。
雙沖村地處長沙縣白沙鎮,屬丘陵地帶,其山水風貌、傳統建筑與聚落、民間民俗生活習慣等自然與人文環境保存良好,具備傳統的農耕文化內涵。本案以“發現鄉村美之旅”為主題,結合時代審美文化,營造原生態景觀,塑造新農村的價值,保證環境、經濟、景觀的可持續發展。
2.1 民宅改造。針對雙沖村大面積民宅院落集群,采取“修舊如舊”的策略,以白墻、土坯墻、小青瓦為元素,恢復原有民宅色彩。
一類民宅為土坯磚瓦結構,分為外墻裸露型和二次粉刷型,其修建時間長,最具地域建筑代表性,而且在保溫保濕方面,土坯房有著良好的表現。針對這類民宅適當用片石或素混凝土進行墻基加固,用草筋灰粉飾破損墻面,再對其屋檐進行修繕,增加青瓦密度,添置紅褐色為主的檐口擋雨板,最后統一原有木門窗色彩,在保留原門扇框架基礎上增加木門窗。
二類民宅為近年來修建的磚混房,其樣式既有獨院式,也有雙戶雙聯、多戶排聯和貧困戶集中安置式,為避免風格上的單調乏味,將白瓷磚貼面進行剝離后統一刷白處理,增加木質露臺,對建筑結構加固的同時運用木梁柱的裝飾來強調民居符號,并且重塑臨街門窗,以木結構為主。
三類民居為新建洋房,對于這類特定風格建筑,采用香樟、杜英此類高大喬木對建筑邊緣進行適度遮擋,同時對建筑周邊相連建筑進行外表粉刷,保持與新建建筑色調一致。
民宅建筑主體以外以常見的木、竹、鐵皮等材料制作成容器,種植色彩斑斕的花卉,構成院落間的小庭院,美化整體環境;布置低調、古樸的門牌、燈飾小品和休憩設施,提升民宅品質;另外,添置生態圍欄,以毛石、土磚、竹、瓦片等當地建筑余料為元素,圍合院落空間,弱化建筑邊線。
2.2 水塘整治。對雙沖村內的幾個主要水塘進行水質凈化和除臭處理,鑿除其硬質堤岸,改以景觀石和水生植物搭配的生態駁岸,駁岸周邊種植耐澇植物,水塘內可進行野鴨、鵝等家禽生態放養。
東北部的水庫進行必要的清淤,增加其深度及蓄水能力,相關地段設置必要的護坡,在南面呈半橢圓形的區域修建50個垂釣臺,利用水域資源開發垂釣、水上游樂、水產品養殖等項目。
2.3 農業規劃。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多種流轉形式,為農村實現觀光度假式、體驗式、參與式等多種休閑經濟產業提供契機。農村改造可利用現有生產場地、農副產品等資源,發揮農業觀光與勞作體驗的組合優勢,規劃農耕文化園,將稻田景觀融入自然景色之中,開拓農園采摘、農家美食、農產品加工等體驗項目,展現傳統農耕情趣。
在水庫南面整理現有土地,完善田間道路和溝渠,設置租賃果蔬園提供果蔬認租服務,布置生態停車坪,設置植物組培中心進行特色瓜菜、苗木花卉種苗培育。
2.4 設施改造。道路系統規劃在尊重現有地形地貌的基礎上進行,原有4m水泥混凝土路面需拓寬為6m瀝青主干道,道路兩旁加設生態植草路面,對老化枯死的行道樹進行處理,種植以喬木為主、花草灌木為點綴,把道路綠化建設成低、中、高、草、花、木、層次分明的生態景觀廊道。
原有鄉間道路拓寬為4m次干道,用毛石、青石板、卵石等材料鋪設路面,設置排水明溝,掃清原有雜亂無章的廢木料和茅草,利用道路自然曲線不等距地進行自然式植物布景。整平原有泥濘坑洼的小徑,鋪設青石板、條石,形成1.5m寬的林間游步道,轉角處運用對景、障景、透景,借景于自然,獲得曲徑幽深、變幻莫測的林中漫步體驗。
另外,充分利用土坯房建筑廢料修筑入口景觀墻,詮釋雙沖村淳樸的鄉土氣息,設置游覽線路標志圖、道路指示牌,結合當地石材打造古樸風趣的座椅、垃圾桶。
雙重村的建筑景觀改造,借助現代理論和技術實現生態環境保護、文化傳承和景觀創新,同時增強當地居民的旅游資源和生態保護意識,使農村景觀成為可持續利用的資源,并刺激其形成類型多樣、層次豐富、業態靈活的農村休閑服務體系,在硬件設施不斷健全的同時跟進農村文化軟實力的增強,促進新城鎮化下農村文化事業和產業的發展開發。
[1]白沙鎮雙沖村規劃改造總體規劃,[R],湖南省建筑設計院,2013
[2]鄉村空間資源化視角下的鄉村規劃設計探索,馬靈燕[D],浙江大學,2012
[3]區域觀指導下的新農村建設規劃模式探索,段煉 劉暢[J],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2007
[4]長沙縣休閑農業發展規劃,[R],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