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
(常州大學懷德學院 江蘇常州 213016)
在我國的體育健身體系當中,乒乓球運動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是一種老少皆宜、喜聞樂見的健身項目,但現階段很多高校乒乓球教學的實效性較差,甚至出現與高校體育教學目標相脫節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普通高校乒乓球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因此,關于普通高校乒乓球教學中存在問題與改進策略的相關研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系統的總結。
看在良好的乒乓球教學形勢下,仍舊存在著很多制約高校乒乓球教學質量的因素需要給予更高的關注,具體說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被賦予了許多新的內容和任務,要求乒乓球教學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健康第一”的教學指導思想,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但在高校乒乓球教學的實踐中,很多教師忽視了學生專項基礎、身體素質、興趣偏好、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個性化差異,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沒有區別對待,這容易影響到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學習熱情的保持。同時,很多教師單純為了教學而教學,學生單純為了體育成績而學習,卻忽略了在乒乓球課堂上的情感教育和健康教育,造成了與高校體育教學目標的偏離,這不僅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乒乓球教學質量的提高,也難以保證學生在課下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難以養成終身體育意識。
目前各普通高校的體育教師很大一部分都是體育學院畢業之后,直接走上了教育工作崗位,雖然在學習期間掌握了相對豐富的理論知識,但是專業能力與乒乓球專業運動員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加上很多青年教師乒乓球教學的實踐經驗相對缺失,乒乓球教學的手段過于單一,導致乒乓球課堂上的教學氛圍不夠活躍,影響到大學生在乒乓球課堂上的所能夠獲得的情感體驗,不利于學生乒乓球體育情感和學習態度的良好發展。同時,很多乒乓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重視同學生的良性溝通,不善于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導致乒乓球教學的模式相對滯后,不利于學生乒乓球運動興趣的保持和教學效率的提升。
從整體看,學校場地資源的限制仍舊是影響高校乒乓球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這是因為很多高校乒乓球教學設施的投入都是一次性的,乒乓球教學設施相對落后,即使很多高校在乒乓球教學場地、教學器材以及教學技術方面增加了經費投入,但是由于缺乏長期的規劃,起到的效果非常有限。尤其是隨著近年來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在校生人數的持續上升,乒乓球教學人數不斷上升與教育經費投入增長緩慢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人均占有或享用場地數更是呈現出成倍下降的趨勢。按照教育部2004年下發的《普通高校體育場地器材配備目錄》,每個學校大概4個教學班就應該配備一個乒乓球臺,目前很多高校顯然還沒有達到這個標準,導致學生在課上沒有足夠的場館,在課下沒有充足的練習場地,這對高校乒乓球教學中學生興趣的培養與保持、課堂內外學習與訓練強度的增加都是相對不利的。
很多教師在乒乓球教學的安排上,并不是從學生體育情感和健身意識的培養出發,而是迎合學生對于體育學習成績的需求,這就容易造成與高校體育教學目標的偏離。有一部分學生認為乒乓球運動跟足球、籃球運動相對比較簡單,在乒乓球課堂上更容易獲得較高的成績,這對于自身綜合成績的提高以及獎學金的獲得都有一定的好處,但實際上乒乓球練習起來并不簡單,體積小、球速快、旋轉多,對很很多基礎較差的學生,短期內很難獲得較大的進步,真正練好很不容易,這就導致最終的考試成績不理想,制約了相當一部分學生專選乒乓球課。同時,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也主要是采取傳統示范性的教學方法,不太注重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使得學生對自身的缺陷很難有一個準確的把握。此外,在教學考核與評價環節,教師主要是考核學生對于發球、扣球等技能型素質的考核上,忽視了學生個體素質和運動基礎的差異,沒有將結果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進行有效的結合,不利于學生乒乓球運動素質的持續提高。
在高校乒乓球的教學中,高校體育教師一定要將教學活動同學生的未來發展結合起來,樹立終身體育的乒乓球教學思想,無論是在乒乓球教學的形式上,還是乒乓球教學的方法上,都要堅持多樣化的原則,以便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身心發展上的需求。同時,高校的乒乓球教學,還需要打破傳統單向示范以及灌輸式的教學形式,充分尊重學生在乒乓球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對于高校的體育教師而言,其在乒乓球教學中體現出的技術水平、科研能力和綜合素質往往會對高校乒乓球課程的教學質量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對于一個合格的乒乓球體育教師,不能只是簡單的教學生掌握乒乓球運動中的各個動作,還要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討最前沿的乒乓球專業技術水平,通過繼續教育、在職進修等方式,持續性的提高自身的理論知識水平,通過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來增強對于乒乓球課堂的駕奴能力,進而更好的適應素質教育背景下乒乓球教學的現實要求。
無論是足球、籃球運動,還是羽毛球、乒乓球運動,幾乎所有的球類運動項目都需要參與者具備一定的球感,而乒乓球具有重量輕、體積小、速度快、易旋轉等特征,細微的動作偏差都有可能造成乒乓球在運動過程中角度、速度以及力量上的變化,所以乒乓球參與者的球感顯得尤為重要。但是參與者的球感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形成的,它一方面需要體育教師在乒乓球課堂上對學生加以正確的引導;另一方面需要學生在課外多練習、多反思、多體會,逐漸形成對于乒乓球、球拍以及球拍擊球時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內化為自身對于乒乓球運動的球感。
首先,體育教師必須意識到學生在乒乓球基礎、興趣愛好、身體素質等方面的差異,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實現對學生學習成績評價的多維度考核;其次,高校體育教師要實現教學評價主體和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如可以開展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活動,也可以讓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水平進行評價;最后,高校體育教師還需要重視結果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的有效結合,對學生在乒乓球課堂上表現出來的學習興趣、訓練態度以及乒乓球情感等因素進行全面的考核,多使用激勵性的教學評價手段,保護好學生在乒乓球課堂上的學習熱情和自信心。
首先,教師要重視現代多媒體教學技術的應用,其可以幫助教師將乒乓球課程的教學內容直觀、形象、生動的展現出來,把教學變抽象為具體,對學生的感官進行有效刺激,提高學生的模仿能力。同時,多媒體技術還可以對乒乓球運動中的高、新、難技術的過程進行畫面分解,讓學生更好的比對自身技術動作與標準動作之間的差距,及時發現問題、整改問題。
其次,以賽代練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在乒乓球課堂上的積極性,更是檢驗乒乓球教學成果的重要手頓,尤其是在提高學生的實戰能力方面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同時,以賽代練法強調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使得乒乓球課堂上的教學氛圍得到明顯改進,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在比賽過程中及時發現自身的技術漏洞以及同他人之間的差距,還可以提高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提高大學生的德育素質。
最后,基于當前大學生在身體素質、體育情感、學習動機、運動技術等方面的差異,采取分層教學法和快樂教學法等方式。對此,乒乓球教師需要在加強對學生認知的基礎上,有區別地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通過學生分層、教學目標分層、內容分層、評價分層等方式,提高乒乓球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讓每一個學生在乒乓球課堂上都能夠學有所獲、學有所長。
[1]李冰,江娟.論高校乒乓球教學中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培養[J].體育世界(學術版),2009(5).
[2]趙宏圖.試論高校乒乓球教學的發展與思考[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0).
[3]李林,鄭紅波.乒乓球基本技術中運用念動訓練的實驗研究[J].科學之友,2013(4).
[4]丁偉,張德軍.論乒乓球啟蒙訓練中的球感練習[J].科技信息,2013(12).
[5]劉小湘,鄭國榮,胡依琴,等.大學乒乓球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體育科學研究,2011(2).
[6]賈智豐.普通高校乒乓球選修課教學特點及改進對策探討[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