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
(遵義醫學院 貴州遵義 563000)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精神層次上的追求越來越高,這就使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逐步成為新的國民經濟增長點,同時,休閑娛樂業以其千變萬化的經營方式以及較大的利潤空間在中國逐漸發展起來,成為推動第三產業產業結構化調整以及逐步推進第三產業健康發展的新生力量,而戶外運動與體育旅游就是其典型代表。
在我國,關于戶外運動的定義主要有兩種觀點,第一種認為戶外運動是在自然條件下的體育運動,持有此觀點的是以王莉等一批我國優秀的體育社會學家以及體育教學一線教師。另外一種認為戶外運動是在自然場地進行的一組集體運動項目群,主要包括登山、野外生存等,這一觀點最先由我國登山協會在以官方名義向國家體育總局遞交的《關于將戶外運動納入我國正式體育運動的申請》時所對戶外體育所下的定義。
戶外運動在我國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其表現形式為各大戶外運動俱樂部,隨著我國的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們生活和工作的節奏越來愈快,人們對于“遠離城市,回歸自然”的愿望就越來越迫切,所以這就使我國的戶外運動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戶外運動區別于傳統的運動項目,其本質是“回歸自然”,也就是說大多數戶外運動項目的活動范圍鎖定在戶外。很多戶外運動項目是屬于高危險性項目,所謂專業的培訓以及安全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也就折射出戶外體育的另一個特點,具有很強的人員不確定性以及環境多變性。
我國戶外運動與很多西方國家的戶外運動的起源相比較晚,其主要表現形式以各大戶外運動俱樂部的產生為標志,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戶外運動被更多的人所熟知與喜愛,我國的戶外運動發展呈現出上升趨勢。很多俱樂部加大對自身的宣傳力度,采用互聯網線上與線上雙向互通的營銷模式,擴大知名度,增加會員數量,提高自身經濟效益。另外很多俱樂部充分意識到戶外運動所潛在的不確定因素,所以加強了對本俱樂部專業人員的專業知識的培訓與提升,加大在專業教練以及安全人員上的投入力度。同時行業內部也出現了規范行業發展的文件,完善了對戶外運動的監管,加強對新成立的戶外俱樂部的審核機制,使我國的戶外運動得到了健康有序的發展。
體育旅游是指以體育活動為主體,將旅游和體育活動融為一體的旅游方式。通俗的來說,體育旅游就是在空間上離開家庭所在地前往另一地區,以參觀和觀摩比賽或者體育活動為主題的旅游。體育旅游融合了現代旅游的主要特征,即“空間移動,物質消費,目的性強”的主要特征,所以它是體育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的產物,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國家旅游局公布的《2013年中國體育健身游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囊括我國大部分的體育旅游產品,可以看做是對我國體育旅游的一個總體概括與縮影。就地域分布特點以及專項旅游線路來看,我國西部大部分地區具有很強的優勢,每年在我國西部舉行的重大國際性賽事都有很多,比如環青海湖拉力賽等一大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國際賽事紛紛永久定居西部,這就給我國西部地區體育旅游事業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環境。另外在體育節慶活動的開展方面,我國東部地區具有很大優勢,我國東部地區經濟發展迅速,交通便利,城市人口眾多,這就給宣傳和打造適合東部地區體育旅游的大型體育節慶活動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另外我國的體育旅游還呈現出具有強烈的民族文化的特點,各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體育競技大會,比如蒙古族的那達慕以及賽馬大會等,這些融合了民族特色的體育活動不僅將傳統民族文化融入到體育活動中,也為我國的體育旅游注入了新鮮血液。
縱觀很多發達國家的體育旅游事業發展是在體育事業和旅游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兩者融會貫通所衍生出來的新型旅游模式,在我國也不例外,隨著我國體育事業的不斷發展,中國正逐步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一大批具有國際影響力和號召力的賽事落戶中國。旅游業近年來發展勢頭迅速,體育旅游作為旅游行業的一項分支,相對于前者要緩慢一些,但是強勁有力的發展勢頭已經嶄露頭角,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體育產業和旅游產業的正態穩定發展推動了我國體育旅游的發展,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各地開始因地制宜的開發各種體育旅游產品,東北有滑雪,湖北有賽龍舟,內蒙古有賽馬,一大批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產品被推出,極大的推動了我國體育旅游的發展,使我國體育旅游步入良性發展的快車道。
綜合前面所提到的,我們不難看出,不論從世界范圍還是從國內來看,戶外運動和體育旅游都是新時期的產物,是隨著人類精神文明的發展所發展的,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經濟環境千變萬化,經濟增長的背后是很多人亞健康的身體狀態,這就使人們開始更加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和精神層次的追求,從而促進了二者的蓬勃發展。但是,二者的發展也存在著本質的區別和差異,例如:軍事訓練的需要極大的促進了戶外運動以及戶外運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和提升,其所衍生出的拓展訓練周期課程得到了各大公司的青睞。而我國,伴隨著旅游活動的起源和發展,作為旅游活動形式之一的體育旅游早已存在,只不過前期發展較為滯后,而戶外運動則基本是從國外傳入的新興事物。
在體育旅游方向,國際性的體育旅游研究由來已久,但是前期成果一直不大,主要側重于體育旅游的具體內容和體育旅游市場與體育賽事在經濟互補性上的理論性研究,主要研究的問題包括:體育賽事與體育旅游的經濟影響研究,體育賽事質量評估體系的建立與完善,體育旅游和城市發展的關系等幾個方面,若干個方向。我國的體育旅游研究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但取得的進展一直不大,一直停留在體育旅游的定義、性質以及特點的基本問題討論上,雖然有很多地方性的體育旅游開發建議,但是對于推進我國整體體育旅游事業沒有真正的使用價值。
3.3.1 相同點
基于對戶外運動的過程分析以及運動者參加過程和對旅游活動的旅游過程分析不難看出,戶外運動和體育旅游都具有暫時性、異地性和非就業性,而現代旅游活動的特點就是暫時性、異地性和非就業性,所以我們可以說戶外運動和體育旅游都具有旅游活動的特點。
3.3.2 不同點
研究側重點不同,從整體活動過程來說,戶外運動主要側重于研究“運動”,強調的是通過運動使人的身體狀況得到大幅度改善,而體育旅游主要側重于“旅游”,強調的是通過對體育活動的觀摩和觀賞從而達到賞心悅目的心理愉悅感。戶外運動的關注點主要側重于戶外運動中身體狀態的變化、戶外裝備、活動所需的專業技術以及安全問題,而體育旅游主要側重于旅游活動的各個方面,喜歡的酒店、交通、體育場館的產品開發、提供服務市場營銷等問題。
無論是戶外運動還是體育旅游,都是社會進步的產物,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所衍生出來的利益增長點,隨著我國經濟的蓬勃發展,人們對于健康的追求越來越高,戶外運動和體育旅游一定能為提高全民身體素質和提高國民經濟水平做出自己卓越的貢獻。
[1]劉鳳香.戶外運動與體育旅游的概念與關系辨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8,42(2):74-78.
[2]游茂林,羅新建.湖北省戶外運動旅游業發展前景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3(1):85-89.
[3]張油福,國偉,黃曉曉,等.貴州發展山地戶外體育旅游休閑產業的SWOT分析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7(3):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