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然
(四川省內江市隆昌縣迎祥中心校 四川內江 642150)
創新能力一直是文明發展、社會進步的力量源泉,如果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那么習慣創新思維具有創造能力的人才是科學技術水平得以提高的第一推動力。創新能力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而且在科技日新月異的21世紀變得愈加突出。培養創新型人才是一個國家長治久安,立足于國際的保證,而這一方面恰恰是中國之痛——從著名的“錢學森”之問到國際評估組織調查排名都反映著我的教育存在著問題。由于民族傳統的哲學思維模式、傳統的社會生活習慣、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以及現實的政治經濟體制等因素的影響,我們國家民眾的創新能力一直都不敢為人所恭維。所幸的是這已經引起了我們社會的重視,無論是官方或民間,要求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呼聲日益高起了分貝。從中共中央的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到各級政府的紅頭文件,從媒體報道的焦點到百姓茶聊的談資,都把更多的注意力轉移到了我們民族、我們國家的創造能力上來。我們要開拓創新才有生命力,我們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才有話語權。
創新能力培養重點在于教育,于是創新教育應運而生,創新思想指導下的素質教育國家戰略,新的和更高的要求擺在了學校教育的面前,而這個新命題下的體育教學也應該有符合人才培養要求的變化,這就是創新體育教學[1]。新的和更高的要求不代表教學任務會更重,相反,在教育管理機制逐步完備、創新能力培養的教育教學方面探索出方法以后,課堂教學要變得更為輕松,因為拋棄了那些古板且沒有現實價值的指標,回歸了教育的實質。
所謂創新體育教學,并不是什么先進教育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的體育教學,而是對學生思想進行解放,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消除學生以往那種下級對待上級的充滿敬畏的眼光來看待老師的情形。創新并不是什么新名詞,更不用修飾為什么新觀念,如果沒有我們祖先的創新,我們就不會走出那片森林,依然會裹著樹葉或獸皮拿木棒去狩獵。教育制度、教育過程要創新,教育工作者的思想作法也要創新,而且更要引導學生形成創新的思維。在體育教學中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是為了主義,不是為了指標,而是為了孩子,為了民族的未來、祖國的未來[2]。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那么教師首先要有創新意識,這種創新意識要建立在積極的人生觀和正確的教育認識之上。用背向滑步的方式來擲鉛球被證明是最有效的,我們通常也是這么教給學生的。但我們的學生通常會問,為什么會這樣擲,老師大多時候是不會耐心解釋的——這本身就是缺乏創新人才培養理念的表現。老師自己也許是這樣想的,這是科學的合理的,學生就應該這樣做,問那么多干什么嘛。這問題不知道老師自己弄清楚原理沒有,如果沒有當然也無從回答了,就算是清楚原理也大都用老師的威嚴壓制了學生:老師教的是對的就要這么做,否則要走彎路。我們反過來想一想,如果學生真不按老師教的去做,那又能帶來多大后果。形成不好的姿勢難以糾正,這個重要嗎,拋開功利而言,這個一點都不重要,鉛球擲不遠真就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嘗試過擲不遠的方法,明白了擲得遠的方法,以后就有可能找到擲得更遠的方法。并不是每一個學生都是運動員,但他們有可能都是文明進步的推動者。
創新能力的核心在于創新思維,它是以積極的求異性、敏銳的觀察力、創造性的想象、獨特的知識結構以及活躍的靈感來共同構建起來的。這個問題可以用足球來舉例,中國在玩技巧型項目上一直很有優勢是被公認的,但足球我們就玩不好,我覺得就是運動員長期缺乏創新教育的后果。在單獨對抗的項目,個人技巧的項目,只要是邯鄲學步式就可以掌握的,以中國人的刻苦耐勞精忠報國的精神,奧運上拿獎牌是可以有的。但到集體項目特別是需要運動員發揮靈感的運動項目,我們就跟先進國家有差距了。差距就在于靈性,在于創新的思維,這比掌握單純的某個運動技能顯得更為重要。如果我們還是舊體制來制人,老規定來定勢,就以足球為典型的那樣,不僅會是落后于西歐南美,也不僅是日韓西亞,還有泰國,后來居然還有越南等等你不敢相信的某個隊伍。最近,荷蘭名將范德薩引用鄧小平的話寄語中國足球:“足球需要從娃娃抓起”,其涵意也側面反映我們舉國體制已經需要改革,從重視人的個性發揮、重視人的天賦才智入手。
創新個性一般包括勇敢、富有幽默感,獨立性強,有恒心以及一絲不茍等良好的人格特征。在教學中因勢利導,多啟發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及時表揚其創造性的觀點,能令學生的學習感受到更多的樂趣。在體育運動的各個項目中,都存在學生自已理解吸收并模仿熟練的過程,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學習就不再是單向的因教而學,而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在學習上遷移和反饋得積極,動作學習得越快。在集體項目中,創新的個性還會令學生想出更多的方法與同伴配合,達成相互間的默契,這對于心理的健康成長有良好的作用。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迸發其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對學生的終身都有積極的影響。創新的技能來源于對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熟練掌握的基礎之上,但這并不代表學生在基礎訓練中就不能有超越性的發揮,有了創新的思維之后學生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途徑來挖掘潛能,技術的學習于是就不是簡單的信息拷貝,而是相當于程序安裝,技能與其自已就融會在一起了,應用起來便能得心應手。
在討論教育體制的改革時,社會上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根結在于社會整體價值觀取向有否偏差的問題。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往往在思想道德教育時或引經據典,或列舉榜樣,或動情曉理,苦口婆心總是為了學生樹立正確人生價值觀做一個有理想有修養的愛國愛家的建設者,但社會的一些不良風氣與行為卻會很快抵消學校教育的效果,例如權力崇拜、關系信條和財富尊優等,有些學生甚至會反過來覺得老師的道德教育顯得十分的虛偽。急功近利占據了上風的話,需要修煉基礎的創新就難有作為。在體育人才培養中,如果出現升學、入隊、出場都能被權力、關系、金錢左右的時候,如何能讓人相信技術創新才是發展的硬道理。所以,為創新教學營造良好社會風氣不僅僅教育工作者的事情,是全社會都應該思考并為之付出努力的。
有了體制的改革才有了社會風氣的轉變,才能從根本上轉變教育觀念。現實中制度是上級可以制定的,觀念卻不是,但觀念是由個人結合社會而產生的,能為制度所影響,因而若是制度僵硬則觀念保守。所以,我們當權者要學習國外先進的教育管理體制,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為廣大教育工作者進行創新教育觀念的形成創造條件。同時,應該在績效考核、評優獎勵等方面為創新成果給與更多的鼓勵與肯定。創新體育教學要求轉變傳統的體育育人觀,調整培養目標在于創新性健康人才,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創新學習的效率與價值,感受到利他性的創新勞動的成就感與榮譽感,體現集體的力量和創新的正能量。體育教學更能在實際教學活動讓學生領悟集體、利他的關系,容易順勢引導學生在創新學習方面發揮其個性。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與國際接軌、社會轉型的不斷深入,人民大眾對教育提出了越來越高、越多元的要求,寄予了更多的期望。“黨以重教為先,政以興教為本,民以支教為榮”,我們黨和國家具有重視教育的優良傳統,與宣傳統戰一樣重要,教育是利國利民,功在千秋的頭等大事。要在制度改革觀念轉變的情況下如何優化教育管理,這需要人民大眾的共同參與,群策群力。同時,也要在花力氣建設創新型的體育教師隊伍,不斷在課堂實踐中總結經驗,因材施教,關心每一個學生的成長,支持每一個學生的創新個性。一個優秀的體育教育者應該是體育教育目的的實現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方法的探索者和教學活動的創造者。創新型體育教師應具有創新人格、能夠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學成果和體育研究成果,將其積極應用于體育教育和課堂教學中,并且有獨特的見解且發現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3]。
在我們具有五千年文明的社會主義中華大地上提倡創新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在實踐的過程中肯定會發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而社會的進步正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習讓我們進步,但山寨強大不了我們的民族,中華民族要領先就需要創新,教育是創新之源,是未來的希望。在體育課堂的創新教學中,還涉及很多具體問題,例如優化課堂組織形式、活躍教學氣氛、靈活安排課堂內容、融洽師生關系以及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自主性等等,相信在廣大專家學者、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一定會排除萬難從勝利走向勝利。
[1]覃榮周,劉劍釗,余宗賢,等.《反射療法學》課程建設實踐與探索[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3,30(2):111-114.
[2]邱遠.創新體育教學的內涵及其實施方略[EB/OL].零壹華網絡中京洛陽站:http://zhongjingluoyang.chiefnation.01hua.com/luntan/zjbx/201312/t01230485697.html,2013-12-03.
[3]覃榮周,王琪林,程敏,等.關于高職高專體育保健專業《經絡腧穴學》課程教育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3(4):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