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佳子
(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杭州 310018)
一直以來,高職學院都非常重視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將體育文化建設作為學校實施教學質量工程的有益延伸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強化學校內涵發展的有效途徑,鑒于此,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堅持“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提出了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一系列舉措,促進校園體育文化的進一步提升。在該指導思想下,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建設了一批體育特色項目,培養了幾支具有代表性和實力的特色運動隊,游泳訓練隊也包括其中,通過對游泳訓練隊等院隊的建設與管理,使之成為學院體育的品牌,提高學院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目前,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培育了3項院級體育特色項目,包括游泳訓練隊、武術訓練隊、游泳訓練隊的建設,將體育文化與校園文化結合起來,使之打造成為校園文化的品牌,通過高水平運動隊的建設給學院注入了新的活力。我院組建游泳訓練隊已有7年的實踐經驗,在這7年的訓練和管理工作中初獲成效。院游泳訓練隊從2007年開設組建,至今為止,參加了2屆浙江省大學生運動會游泳賽事和1屆大學生游泳錦標賽賽事,累計收獲了4金8銀18銅的成績,收獲男女團體總分第2名的最佳成績,在同類高職院校中樹立了良好的正面形象。游泳訓練隊是管理科學、師資優秀并集較高體育運動競技水平于一體的院級體育特色項目,已得到了學院的認可,該體育特色項目對弘揚我院校園體育文化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在今后的體育競賽工作中,我院對運動隊的管理進行改革并提出了重點運動隊和一般運動隊分級管理的制度,在全面分析總結以往運動隊發展狀況和管理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利用自身特點和優勢條件構建和管理運動隊建設的模式,為最終實現優異的競賽成績而服務。
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學院招生生源基本是省內招生,對于體育特長生特招方面并沒有相關的政策和自主權利。游泳隊隊員的挑選是經學院組織各項體育競賽中發現、同學推薦或通過體育課授課過程中發現和挖掘,招生生源和游泳運動隊員的選材導致游泳訓練隊隊員起點普遍較低,水平良莠不齊,教練員再從中挑選出來進行基礎技術訓練與強化訓練,提高游泳技術水平,這就需要很長的磨合時間,諸多因素導致游泳隊隊伍的建設停滯不前。
現階段高職院校基本為“2+1”培養模式(即2年的學校課程學習與1年的企業頂崗實習教育),這種培養模式完全打亂了游泳隊的梯隊建設。從大一開始進隊訓練的運動隊隊員在大三學年正是對游泳技術掌握的成熟階段,動作技術水平也是頂峰的時期,但要去參加頂崗實習或面臨擇業而中斷游泳正常訓練,導致大三隊員不能保證正常的訓練和競賽,這對游泳球隊的管理和訓練成績的提升帶來一定的影響和制約。
作為訓練隊隊員,要兼顧訓練和學習,因此需要協調處理好訓練和學習之間的矛盾。從根本上說兩者是統一的,前者是定期任務,后者是主要任務。由于運動員的上課時間不同,訓練時間又需要統一管理,因而需要協調處理訓練、競賽與學習之間的矛盾,確保訓練安排而又不影響文化課程的學習。對于文化課程比較薄弱的同學,教練員需要同任課教師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交流,建議安排學習輔導,避免因訓練而影響文化課程學習的滯后。
教練員對訓練隊的整理水平與實力起著決定性的因素。教練員作為運動隊管理工作的實施者,是運動員的楷模和榜樣,教練員的理論水平與實際執教能力、組織能力與交際能力等直接在訓練過程中得以驗證。因而,教練員需要不斷學習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與專業知識、完善自身的科學訓練方法與手段,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與能力。除此以外,教練員自身需要還具備高尚的品德、強烈的愛崗敬業的事業心、正直公道與言行一致的處事方法以及嚴于律己與關心他人的處事態度,這樣才能在運動隊隊員中樹立威信,同時又拉近與隊員之間的距離,使隊員產生親切感,形成一種正面的道德力量,從而有效的影響和帶動隊員去共同完成訓練和比賽任務。
思想政治工作在學院運動隊管理中尤為重要。學院運動隊是一個集體,在這個集體中,運動員年紀輕,世界觀尚在形成過程中,解決問題的能力相對較差。運動員在學習、訓練與生活中會產生惰性,會遇到各種難題、各種思想和心理上的障礙,教練員在整個訓練與競賽過程中就需要做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滲透到訓練、比賽、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中去,這樣才能使他們既安心學習又刻苦訓練。
當今的90后高職院校的學生,以獨生子女居多,學生在父母溺愛的環境中成長往往導致自覺性不夠高,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和集體榮譽感。這就需要教練員和學校有關領導、老師與其進行多方面的溝通交流,通過多種途徑鼓勵學生在大強度的運動隊訓練面前不退縮,敢于吃苦,敢于拼搏。在運動隊管理中,如何使運動員承受大運動量訓練的艱苦環境中,能很好地完成教練員布置的訓練任務,“激勵”就是一種很好的手段,應當利用精神和物質獎勵力量去激發運動員的行為動機,從而促進運動員去努力學習和訓練比賽。
高水平的訓練隊伍必須配備優秀的教練員,高職院校體育教練員崗位可通過競聘制來促進教練員執教水平與效果的提升,通過“優勝劣汰”在教練員管理上的體現,這樣可以給與教練員一定的責任壓力,使其轉變成為促使其積極投入訓練的動力,激發教練員訓練水平的提升。在崗教練員仍然需要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與科學、有效、人性的管理方法,通過循序漸進的訓練,完成不同階段的訓練任務,達成各訓練周期的訓練目標。
為了保證運動員的水平,高職學院可制定相關的特長生管理機制和考核辦法。在招生渠道方面,可通過高職學院自主招生吸納優秀的競技體育人才,從生源上提高運動員的整體實力與水平。入學前可開設體育獎學金,使那些有志于運動訓練與競賽的體育人才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并能發揮用武之地,促進自身價值的體現。在校內須將訓練隊隊員招募的宣傳落實在全院學生中,定期舉行訓練隊隊員的選拔賽,通過賽事選拔出一批身體素質與技術相對優良的同學,同步開展周期性的訓練課程,并能長期建立階梯式的訓練安排。
教練員與運動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來源于精神上和物質上的雙重滿足。精神上的滿足來源于訓練取得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樣物質上的支持也是影響積極性的重要原因。所以,提高教練員和運動員的獎勵機制和待遇水平,給予學生精神方面獎勵的同時,適當給予訓練補助或物質獎勵是很有必要的,特別是對在代表學校參加省市級以上體育比賽并獲得優異成績的教練員與運動員。高職院校須形成正式的文件,明文規定不同級別的運動員和教練員的獎勵制度,給予教練員和運動員政策上的支持,激發教練員和運動隊隊員的訓練熱情,并使之長期不懈的進行訓練與競賽。
[1]劉元強.高校運動隊訓練“參與式”管理模式理論體系研究[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0(7).
[2]梁浩.關于高職院校運動隊管理方法的思考[J].職教論壇,2009(8).
[3]趙月香,夏積仁,鄭建岳,等.普通高校課余運動訓練管理模式的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4(2).
[4]劉顯毓.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管理現狀及發展對策[J].當代經理人,2006(6).
[5]李剛,沙茜.高職學院高水平運動隊構建與管理模式[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07(1):109-112.
[6]林麗珍,趙琴.運動隊管理研究[J].體育科技,2005(4):64-67.
[7]黃喆.為高職院校開設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立論[J].浙江體育科學,2009(6).
[8]朱建清.浙江省高校體育特色項目建設初步設想[J].浙江體育科學,2010(2).
[9]劉海元.中國大學競技體育的發展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3.
[10]張煜.浙江省體育特色學校和特色項目建設的現狀及其分析[J].浙江體育科學,2011(6):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