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云輝
(珥陵中心小學 江蘇丹陽 212300)
排球運動不僅有益于人們身體素質的提高,更又有益于人們心理素質的提升。尤其在小學階段,更能培養學生的集體精神與集體意識,對于學生的身心發展有良好的作用。然而,小學生各方面的身體機能都尚未健全,在排球運動過程當中總會出現由運動帶來的運動性損傷。若能及時地預防運動損傷,則可能會避免不必要的傷害。
指關節創傷主要表現是關節錯位甚至關節骨折等。造成其創傷的主要原因有:學生在進行練習時,錯誤的手型或指關節僵硬很容易在傳球時造成手指戳球而導致的關節挫傷;學生在練習傳球時,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對于球的高度等判斷失誤,可能會導致關節的損傷。
眾所周知,腕關節是人體發力的一個重要部位,由于其結構構造的特點造成了其容易受傷的特性。若學生發球時手腕用力較大,或手腕姿勢不正確就很有可能導致腕關節的損傷。
有人可能會問肩關節怎么可能會損傷,可能會覺得小題大做了。但是在練習扣球的技術動作當中,由于學生揮臂動作幅度較大,就很有可能會導致肩關節損傷。
由于小學生群體的特殊性,身體機能尚未發育完全,其肌肉力量相對較弱。然后膝關節是人體結構最復雜的的關節,若學生技術動作不正確,出現起跳后緩沖不夠、蹲地姿勢不正確等問題,很容易造成膝關節受傷。
由于排球運動的特點,難免會出現跳和跑的動作,而踝關節在人體機能正常運行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若學生尚未進行準備活動而直接就進行練習,未將踝關節周圍的肌肉活動開來,則就很有可能引發踝關節受傷;或學生在起跳或落地時,未能緩沖好,踝關節可能遭受巨大的沖擊力,而由于小學生的肌肉力量不足,就很有可能造成踝關節的扭傷。
由于硬件設施不太健全,其場地若是水泥地或凹凸不平的泥巴地等不合格的場地,學生在進行排球運動過程時難免會摔倒,則很容易出現皮外傷和擦傷;其次,若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不強,未能夠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也會出現皮外傷和擦傷的現象。
另外,若學生飲食營養狀況不良,如學生偏食可能會導致體質弱、身體素質較差或學生營養過剩等原因,都會導致骨關節的勞損。
每個小學生的身體承受能力都是有限的,在對其進行訓練的時候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能讓訓練的密度和強度過快的增加,這樣無疑增加了學生的身體所承受的壓力,還對學生進行一些新的戰術打法上的訓練,這樣就會把小學生的身體力量素質對排球運動所產生的影響降到最低,避免小學生一味的加大臂力的練習,有可能還會產生損傷,這是不適當的。
如果小學生在做排球運動的時,打排球的動作并不標準,一點也不符合把排球運動動作的解剖結構,有可能會讓肌肉或者肌腱等身體部位因為壓力過大而產生損害,還有可能傷害骨關節,扭傷筋膜等等,這些危害結果的發生都是由于動作的不規范導致的,所以對學生打排球的基礎動作要進行嚴格的規范,要把每個動作的細節做到位,這樣才會提高小學生的運動水平,增強身體素質。
每個小學生的柔韌性都是不同的,排球運動主要靠臂力上的肌肉,還依靠著全身動作的協調,這樣才能讓整個身體發揮出最大的能力,但是如果肌肉的用力不當就會損傷肌肉,例如主動肌與對抗肌的收縮沒有達到一致,通常情況下會造成肌肉的拉傷。所以,一定要讓學生的肌肉能夠達到平衡用力,肌肉同動作同步進行,減少對肌肉的損害。
排球運動所做的動作都是一連串的動作,每個動作都具有不同的標準,但是排球運動主要是借助肌肉的力量,每個動作都會要求不同的速度、力度和幅度來進行收縮活動,如果達不到規定的標準,整個排球動作就會表現出無力,會發生變形,不會產生大的效果,有可能會提高對學生身體產生損害的危險系數,但是小學生并不是沒有出力,還是很賣力氣的,在損傷了肌肉的同時還沒有達到最好的運動效果。所以在進行排球運動前,要對小學生進行全方面的訓練,例如做一些有氧運動、無氧運動等。
小學生由于自身認識能力的限制,很少能對做排球運動的危險有所認識,大多數的小學生都是出于對排球的好奇或者對排球的興趣來參加排球運動的,在打球的時候都是盡情的玩耍,很少能夠對自身進行很好的保護,而學生的家長也沒對其進行高度的重視,有的家長只是簡單的認為多做運動就能夠增加孩子的身體素質,增加抵抗力,但是卻沒有想到在做運動的時候可能會產生危害;有的家長知道打排球會有危險,只是隨口對孩子說聲注意安全之類的話,根本沒有把對孩子的保護落實到實處;小學生的體育老師雖然認識到這一點,但是由于學生人數很多,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學生難免會發生身體上的損害。
教師在教授排球課程的時候,應當根據小學生各項身體機能尚未健全的特點,合理地安排準備活動的內容。教師應當因教學內容具體地施教,準備活動不僅要進行基本的活動,還要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專項活動。當然其準備活動的內容主要要以牽伸活動為主,能夠將肌肉的溫度提高到適當的水平。在排球運動結束的時候也應當做相應地放松活動,防止出現運動過后的肌肉酸痛的問題,確保肌肉功能的良好性。
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其身體狀況也不盡相同,身體局部的關節機能也一樣。教師應當根據學生身體的特點,對其各個部位如膝關節、踝關節和指關節等部位進行不同強度的鍛煉,以增強其關節的機能。
正確的技術動作能夠有效避免排球活動中的運動損傷,因此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正確、詳細的技術動作講解,確保學生掌握各個動作的細節,并要及時地糾正錯誤動作。加強排球基本動作的訓練,規范學生的技術動作。
正確的思想意識能夠有效地指導實踐活動,因此要加強學生的思想意識的教育。在各項運動活動當中,首先應當強調的是安全問題。教師應加強學生的安全保護意識,讓學生免受運動損傷帶來的痛苦。讓每個學生認識到預防運動損傷的重要性,以及讓學生真正掌握科學的預防運動損傷的方法。而且還要加強學生的組織紀律性,由于小學生的自我約束力不強,則就需要教師進行紀律管理,保持一個良好的秩序性。
由于場地的不合格,可能會造成學生擦傷、皮外傷問題的出現。因此,教育部門應及時向上級反映,要求加大對其硬件設施的投入。學校應當及時對場地中舊的、不合理的器材設施進行維修或更換,減少或避免學生在運動場地中受傷。
在排球運動中的一些運動損傷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找到了問題的根源,然后才能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這就要求教師有強烈的責任感與安全意識,指導學生進行相關的排球運動,還要加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才能有效地減少或避免運動損傷的發生。
[1]朱琳.中小學排球運動常見運動損傷及預防[J].體育時空,2013(15):45-46.
[2]張國勝.鄭州市大學生排球運動中常見運動損傷調查研究[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4):41-42.
[3]王培培,徐志平.普通高校排球運動員運動損傷及預防[J].衡水學院學報,2012(1):89-90.
[4]李成良.對排球運動員常見損傷的研究綜述[J].華人時刊(中旬刊),2013,25(9):122-123.
[5]孫曉坤.排球運動損傷及預防的調查分析[J].昆明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4).
[6]劉丹.排球教學與訓練中運動損傷的預防[J].吉林師范學院學報,1995(11).
[7]張貴平.青少年排球運動損傷的原因及預防原則[J].中國校醫,2005(2).
[8]柯強,侯玉鷺,付強.排球教學訓練中運動損傷的調查分析[J].體育師友,2001(6).
[9]云大川.關于排球專項運動損傷情況的初探[J].體育學刊,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