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學誠
(內蒙古科技大學-體育教學部 內蒙古包頭 014010)
荷球是荷蘭式籃球的簡稱,英文名稱為:Korfball,于2004年傳入我國,其在我國的存在時間僅五、六年。體育界對荷球運動的認識尚處于表面層次,而對荷球運動理念則知之甚少,并時常將荷球與籃球相比較以加深對荷球的認識,在這種慣性引導下,人們對荷球運動的理解更加模糊。社會上曾一度認為:荷球就是抱著足球打籃球,或者在荷球場地上打籃球。荷球運動理念是荷球運動本質的反應,抓住了荷球運動理念也就理解了荷球運動的本質,然而,原版外文資料卻缺乏對荷球運動理念的精確表述。為了深入理解荷球運動,并掌握荷球運動的發展方向,使我國的荷球運動從一開始就步入正確的發展軌道,因此,探索荷球運動理念便成為現階段非常迫切的課題。
然而,就荷球運動發展的現實狀況而言,我們研究荷球運動理念沒有現成的文獻資料可以參考、借鑒,只能從荷球運動歷史起源的相關背景以及競賽規則條目的表述中來認識荷球運動理念問題。
荷球運動比賽場地長40m,寬20m,并劃分為兩個半場,兩端各放置一個高3.5m的球籃。[1]每個球隊上場各4男、4女,共8名隊員,分別將2男、2女性別均衡地分配于兩個半場,各自承擔進攻或防守任務。
由1名進攻隊員在進攻方半場開球開始比賽,直到球被投進籃筐(進攻隊得1分)或進攻隊員犯規,換另一隊開球;當兩隊得分總和是2的倍數時,雙方換區,隊員以交換場區的方式改變角色,即原來進攻的隊員換為防守,原來防守的隊員換為進攻;隊員不得越區比賽;全場比賽時間為60min,分上、下兩個半場,各30min;裁判員鳴笛結束比賽時,得分多的球隊獲勝。每一球隊每場比賽允許使用2次暫停、4次換人。
從上述關于比賽方法論述來看,荷球運動自身具有三個典型特征:(1)男女混合參賽;(2)比賽中換區;(3)不得越區比賽。因此,在比賽方法方面,這三個典型特征也將荷球運動與其他體育運動項目區別開來。
1902年,荷蘭中學體育教師尼可·布魯克修森(Nico Broekhuysen)在參與瑞典小鎮那斯的夏季課程時,從一項游戲中蒙發了荷球運動的哲學。[2](也有資料顯示為1903年[3])根據籃球及籃網球(Netball,又稱簡易籃球)的規則加以改良,在阿姆斯特丹發明了荷球。至于尼可從哪一項游戲中受到啟發,沒有相關資料記載,我們也無法考證那是一項什么樣的游戲。然而,有資料顯示:當時最權威的戶外運動報紙De Gids曾報道,要提升學校體育的重要性,必須設計一種能讓男女同學可以一同進行但花費不大的游戲,其特性要能夠吸引年輕人,而且能夠達到充分的身體活動。[3]由此可以看出,當時學校體育需要有一項男女學生同場進行的游戲,而且成本低廉,其特性是吸引年輕人,其目的是能夠達到充分的身體活動,最終目標是要提升學校體育的重要性。而荷球運動則恰恰在這個歷史階段誕生,除了偶然、巧合等因素之外,我們還必須承認荷球運動的產生與當時體育的社會歷史需求息息相關。
物質決定意識,而意識又具有相對獨立性和積極作用。某種理念的產生既需要客觀實在作為基礎又對現實世界產生積極作用,而荷球運動的理念正是在這種社會歷史需要與現實體育實在的相互作用下產生的。因此,荷球運動理念也就蘊含于當時體育的社會歷史需求之中,并反映出當時體育的現實問題。由此不難看出,“男女同場進行游戲”應屬于荷球運動的最原始、最主要的理念,而成本低廉、能夠達到充分的身體活動則是荷球運動這個項目本身所應具有的特征屬性,同時,也反映出當時社會上缺乏“男女同場進行游戲”的體育運動項目。
“男女同場進行游戲”只是從形式上體現出了荷球運動的理念,而真正從內容方面反映荷球運動理念的東西還需要在荷球競賽規則條目的表述中尋找。依據田麥久教授的項群理論,荷球運動屬于戰術項群中同場競技命中類項目,它也是運動員用手將球投進籃筐的男女混合集體項目,其直接目標就是把球投入對方籃筐內,即得分,而投籃得分是有條件的,并非所有的投籃命中都得分。
在荷球競賽規則中有兩個核心概念:防守位置和自由位置。防守位置是相對于防守隊員而言的,自由位置則是相對于進攻隊員而言的。防守位置是指防守隊員面向進攻隊員時,防守隊員伸手可以觸及進攻隊員胸部的一臂長的距離以內的區域;自由位置是指防守隊員防守位置以外的區域。進攻隊員只有在自由位置時投籃命中才算得分,在防守位置時投籃命中則無效,并判罰進攻隊員投球違例。[1]由此看來,防守位置、自由位置是荷球運動比賽中雙方運動員相互爭奪的兩個焦點,即進攻隊員盡最大努力獲得自由位置并投籃得分,而防守隊員則盡最大努力獲得防守位置,使進攻隊員無法投籃得分。而且,防守位置與自由位置隨著控球權變換、交換區域的變化在雙方運動隊之間頻繁轉換。
根據上述對荷球運動競賽規則的表述,從內容角度而言,荷球運動理念應當是在公平競爭的環境下,雙方運動員盡最大努力爭取防守位置和自由位置,并在獲得自由位置時投籃得分,而在獲得防守位置時則使對手無法投籃得分。
前文從形式與內容角度分別對荷球運動理念進行了闡述,它對我國體育學界如何理解、認識這個新傳入的體育運動項目具有一定指導作用,而其最重要的意義還是來自于教學訓練和裁判員執裁實踐方面。
根據相關資料統計,我國目前開設荷球運動公共體育課的高校有40多所,7所體育專業院系開設荷球選修課,[4]有10余所高校組建了荷球運動隊,并進行系統的荷球訓練,而且鄭州大學已于2007年開始招收體育教育訓練學——荷球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可以說,在短短的五、六年中,我國荷球運動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它也存在一些問題:(1)缺乏具體教學訓練內容。(2)荷球隊員皆由其他項目隊員轉項而來,尤其籃球運動員居多。
盡管這些問題的存在或許還有其他原因,但其根本原因還應從荷球運動理念中來尋找。在日常教學訓練中,經常有教師或教練員這樣說:荷球課沒有具體的教學訓練內容。一方面與我國當前還沒有荷球教材有關,這是歷史發展的客觀原因,也是現實問題;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國對教師或教練員的培訓不足,導致他們對荷球運動理解表淺。其實,荷球技戰術在比賽中已經有明確的展現,比如:單雙手傳球技術、自由球技術、罰球技術、2-2戰術、3-1戰術、4-0戰術以及自由球戰術等,所謂“缺乏具體教學訓練內容”本質上是“缺乏具體的教學訓練方法與手段”。依據體育學常識,在荷球運動理念指導下,教師或教練員可以自行開發荷球教學訓練方法與手段。因此,荷球運動理念對教師或教練員開發荷球教學訓練方法與手段具有指導作用。
其他項目運動員兼項荷球,尤其籃球運動員居多。一方面表明荷球與籃球確屬同一項群,而且這也符合新興體育項目發展的一般常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國各地荷球運動員訓練水平不足。從現實角度而言,運動員在各項目之間相互流動屬正常現象,而且也有利于運動人才合理利用,然而,單向的、長期的流動卻是一個體育項目訓練水平較低的表現。具體到荷球運動而言,運動員平時從事其他項目訓練,在賽前稍做訓練或無訓練,直接參加荷球比賽。它從本質上反映了教師或教練員缺乏荷球運動理念,因此,荷球運動理念也是組建和管理荷球運動隊必不可少的。
荷球運動理念是荷球運動教學和訓練的核心與靈魂,也是荷球運動區別于其他體育運動項目最本質的東西。完整的荷球運動理念可表述為:男女同場進行游戲,并在公平競爭環境下,運動員盡最大努力獲得自由位置和防守位置,在獲得自由位置時投籃得分,而在獲得防守位置時則使對手無法投籃得分。它對教師與教練員的教學訓練水平與裁判員執裁水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另外,在2010年第八屆亞大(亞洲、大洋洲)荷球錦標賽期間,亞大荷球協會秘書長、中華臺北隊主教練謝芳怡也曾提出:荷球運動理念可以指引教練員達到更高的執教水平,可以使運動員達到更高的運動水平。
[1]國際荷球聯合會.國際荷球競賽規則(2009)[Z].謝芳怡,等譯.全國荷球教練員、裁判員培訓資料,2010.
[2]黃文卉.荷球來到中國[J].體育博覽,2004(5):57.
[3]黃津紅.全國大學生荷球協會工作總結及2010年設想[R].重慶:2009年荷球工作會議.
[4]黃英哲.學校體育教材教法與評量——荷球[M].國立教育資料館,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