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慶
(泰山職業技術學院 山東泰安 271000)
山東省是高等職業教育大省,具有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的高職院校有69所,在校人數約60萬人,他們是山東省未來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第一線高級技術應用型的人才。如何使高職大學生自覺參與到課余體育鍛煉中來并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習慣,以應付現代社會生活所面臨的各種挑戰,更好地服務于社會,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正確處理好家庭環境與體育參與的關系。
父母教養方式是指在家庭生活中以親子關系為中心的、父母在撫養子女的日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對待孩子固定的行為模式和行為傾向。通過走訪山東省部分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發現:他們的父母仍沿襲傳統的嚴父慈母的教養模式,男生知覺到母親有更多的拒絕否認、父親有更多的懲罰嚴厲,女生知覺到母親有較少的拒絕否認、父親對其有更多的偏愛;大三學生比大一學生知覺到父母更偏愛自己,大多數高職學生的父母雙親采用一致的教養類型。同時他們的父母教養方式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自尊水平存在性別和城市與鄉村差異,大部分女生的自尊心比男生高,來自農村的學生比來自城鎮和城市的學生自尊心強,尤其是魯西南一帶的學生,他們父母的教養方式、自尊水平、攻擊行為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不同的父母教養方式在性別上也存在差異,與女大學生相比,男大學生更多地體驗到父母不良的教養方式。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教育水平的父母教養方式也不一樣,文化水平越高,受教育水平越高的父母在對兒女所采取的教養方式方法上越得當。
據統計,當前的高職學生大都是在90年代后出生和成長起來的,以獨生子女居多,山東省是經濟大省,也是計劃生育做的比較好的省份,因此高職學生獨生子女居多,占到了80%以上。大部分學生家庭出身要比70或80年代出生的年輕人好的多,大多數有較好的受教育條件和生活條件。同時,開放的國際環境和傳播媒介也使他們接受了各種大量的信息。思想活躍,信息靈通,一方面關心社會變革和國家命運,普遍具有較強的國家意識和很高的愛國熱情以及集體主義觀念,在維護國家主權獨立及國家統一方面表現出很高的認同感。他們關心國家的發展和前途,希望祖國繁榮昌盛;另一方面也關注著自己的家庭及未來的成長之路。
通過調查發現:山東省高職學生體育參與狀況與年級成反比例。隨著年級的增長而呈現出一種下降的趨勢,大一新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最高,到了大三參與體育活動的學生已經很少了。剛剛經歷了3年緊張的高中生活,同學們跨進了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的大門,思想上應當放松一下,他們需要通過體育鍛煉來緩解一下高中階段緊張的學習,從事體育活動的人也就會多一點。通過參與體育活動,不僅鍛煉了身體,而且能夠認識好多同學、朋友。他們來自全省各個地方,彼此都很陌生,由于共同的興趣和愛好,在一起打一場籃球、踢一場足球、做一些體育游戲等等,就能夠從相識到相知,慢慢的相互熟悉起來。體育課作為一項必修課程,是高職學生必須學習的,一般要在大一開設一學年的課程。為了學習的需要,也促使著大一學生加強課外體育鍛煉、參加體育活動。而到了大二以后,同學們慢慢的熟悉了學校的生活,對自己也開始有了定位,努力學習專業基礎知識和掌握基本技能才是上學的根本目的。這時候他們拼命的學習,參與體育活動的時間就會相對少一點。對于大三學生,馬上面臨畢業,開始忙于實習、聯系工作,嚴峻的就業形勢對自己的心理產生了一種強大的壓力,他們肯本沒有時間去考慮體育鍛煉的事情,所以參與體育活動的人數就更少了。
據調查,山東省高等職業院校中男、女學生對參加體育鍛煉和課外體育活動的態度總體趨向一致性,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說明隨著年齡的增長,認識的深度和廣度的增強,大多數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和課外體育活動的態度明確,積極性較高,這與當前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相符合。大部分高中男生已經基本認識到體育鍛煉的作用。在鍛煉動機的選擇中,大多數的男生都選擇了健康、活潑、調節精神、休閑娛樂及加強交際等。還有的高職學生認為體育鍛煉能培養自己勇敢頑強、克服困難、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質。這表明高職男生對體育的認識和態度處于較高水平,能清楚地認識到體育的價值。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知識、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在我國當前基本上是一對夫妻一個孩子的情況,獨生子女占大多數。目前高職學生基本上是出生于20世紀80年代末,家庭環境大多數是父親、母親和學生本人的三口之家,生活在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優越環境中,在嬌生慣養的環境中長大。習慣了寵愛和嬌貴,對生活困難和奮斗艱苦的認識不足,缺乏堅強的意志和吃苦耐勞的精神。通過研究山東省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我們發現:這些獨生子女參與體育鍛煉的情況遠遠不如非獨生子女參加體育鍛煉的情況好,獨生子女在體育鍛煉的次數、負荷、質量等各種體育鍛煉指標上均不如非獨生子女,獨生子女對體育鍛煉的情趣、積極性、對體育鍛煉的認識也不如非獨生子女。
家庭環境是由父母和孩子共同組成的家庭,既包括父母婚姻狀況、父母教養方式、親子關系等也包括了父母親的文化程度、職業、經濟狀況、家庭結構狀況。目前山東省高職學生的家庭環境普遍較好。體育參與是青年學生基于社會化經驗的一種體育實踐活動,綜合反映了學生的體育意識、態度與習慣,是評定高校體育課程和教學改革成果的一項重要指標,也是為了學生身體健康的需要。
有了良好的家庭環境,就能夠增強他們體育參與的動機、提高他們參與體育的意識。一般來說,家庭條件較好的學生,90%以上的同學有較強的體育參與意識。因此,競爭激烈的時代需要人有一個強健的身體,科學的、全面發展的、和諧的社會更需要人們有一個良好的體質。居里夫人曾經說過“科學的基礎是健康的身體”。山東省高職學生仍肩負著為實現現代化、發展科學技術、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質的歷史重任,必須講究強身之道,堅持體育鍛煉。只有通過體育運動和鍛煉,鍛造出強健的體魄,澆鑄出頑強、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堅毅性格,才能以旺盛的精力、飽滿的精神、滿腔的熱情投入到世紀偉業中去。
山東省高職院校的學生家庭娛樂性普遍不高,高職學生家庭道德宗教觀處于較低水平,部分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的情感還是不穩定的。山東省高職院校的絕大部分男生比較喜歡體育活動。男、女學生對參加體育鍛煉和課外體育活動的態度總體趨向一致性,不存在顯著性差異;體育參與狀況與年級成反比例;獨生子女參與體育鍛煉的情況遠遠不如非獨生子女參與體育鍛煉的情況好。
[1]劉一民,孫慶祝,孫月霞.我國大學生體育態度和體育行為的調查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1,37(1):28-31.
[2]朱志翔,張衛,周晶.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3):53-55.
[3]曲宗湖,楊文軒.現代社會與學校體育[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115-135.
[4]吳紅胤.高職院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實踐與探索[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0(4):545-546.
[5]何穎,季瀏.體育鍛煉的持續時間對大學生抑郁水平、身體自尊水平的影響及驗證中介模型[J].體育與科學,2003,24(4):58-61.
[6]薛林峰,徐金堯.不同體育鍛煉對身體自尊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7):916-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