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慶昕,劉中平
(1.長春工程學院;2.吉林省審計廳,長春 130000)
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的重要轉型發展時期,信息網絡化、經濟一體化、文化多元化的發展態勢對大學生的價值取向、意識形態、行為方式等都產生了諸多影響。而作為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覺悟主渠道的思想政治教師隊伍,面對新時期、新形勢、新情況還存在很多薄弱環境不夠適應。因此,應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師隊伍建設,探索加強高校思政教師隊伍建設的有效思路。
當前,部分高校領導還存在思政教育觀念落后的情況,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科學性認識不足,認為高校的教學、科研工作才是硬道理,是高校工作的首要重心工作,而思政教育工作只是高校的從屬工作。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在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價值取向上都發生了一系列變化,部分高校領導及教師出現重教研輕思政教育現象,導致高校思政專業教師地位不高,不被重視局面,導致其不能全情投入工作以致于影響整個隊伍的建設。
高校思政教師是黨和國家政策宣講的主渠道,但少數高校思政教師存在政治信仰不堅定、缺乏政治熱情及政治敏感度,更有甚者對學生進行消極、被動觀點的教育,這勢必會嚴重影響甚或歪曲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因傳統遺留原因及現實因素雙重影響,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師存在整體學歷水平偏低現象。大多數思政教師為留校的學生,基本上是以本科學歷為主,專業比較單一,且后期缺乏繼續深造、培訓等拓寬知識層面、更新知識儲備環節,這種學緣結構嚴重制約了學術交流及發展。
目前,高校青年思政教師普遍缺乏堅實的思想基礎,對思政教師工作缺乏飽滿熱情,很難長期安定的從事本職工作,因此,高校青年思政教師的流失現象非常嚴重。而且高校思政教師的專業特點,決定了即使教師付出很大的努力,也很難獲得與之相稱的收入,且政策激勵措施不足,也導致思政教師的流失,致使高校教師隊伍出現不穩定、流失率高的現象。
“打鐵還需自身硬”,作為高校思政教育的第一線工作者,高校思政教師隊伍更需要對內加強自身的政治理論素質,對外塑造堅定正面的形象,這是履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職責的前提和有力保證。
長期以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直延續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模式,對大學生主要采取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理論的灌輸,其次,隨著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網絡已成為大學生身邊不可或缺的平臺,網絡學習也成為大學生學習的主流方式,而傳統的板面教育、多媒體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大學生多方位、多維度的學習模式。因此,新時期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更具科學性、系統性、有效性。
大學生心理問題已成為社會轉型期高校面臨的一個新挑戰。當前,絕大多數大學生擁有比較健康的心智,他們思維活躍、視野開闊,自信自立,擁有較強的獨立性和自我經營、學習發展的能力。大學生心理教育已成為新時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新內容。
全面樹立思政教育是高校中心工作觀念應從以下方面著手,首先,應加強領導的觀念認識,只有領導的認識提高了,才能帶動高校上下、領導到教師全面、全方位的觀念形成。其次,應樹立全員育人的教育新觀念。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不僅是思政教師、輔導員和班主任的職責,而是高校全體教職工共同的責任,因此,高校應全面樹立教學、管理、服務的全面育人新觀念。
時代的進步和發展要求高校思政教師具有更高的業務水平和更全面的綜合素質。因此,高校思政教師應不斷加強學習和培訓,不斷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科學意識和創新意識。
首先,思政教育工作者應不斷加強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的學習,掌握其基本原理及精髓。其次,應注重新時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不斷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因此,各級領導應給予高度的重視,設立高校思政教師專項培養經費,確定科學合理的培訓目標、制定有效實施的保障體系及系統的培訓計劃。
科學合理的選聘考評激勵制度是加強高校思想政治隊伍建設的長效機制。選聘思政教師必須遵循“高進”的原則,這是思政教育工作的現實要求和思政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同時選聘時還應考慮思政教育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后備干部的培養和選拔以及將來向教研崗位的合理分流等,確保隊伍結構建設的合理化。其次,應進一步探索和建立科學有效、切實可行的高校思政教師考評體系,以加強高校教師教育工作的有效指導和監督。高校思政教師考評機制應充分認識到其既是教師又是管理人員的工作特點,考核標準應從是否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思政教育出發,具體可從學生的思想狀態、心理狀況、社會實踐、工作創新、學生評價等方面制定考核指標,同時,應堅持平時考核與年度考核相結合、領導考核與學生評議相結合、定性考核與定量考核相結合的原則,考核結果還應作為聘任、評優、職務晉升、獎懲的依據。
[1]勛在廷,黃丹.論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趨勢[J].教育與職業,2012(05).
[2]丁永建.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激勵模式創新[J].中國成人教育,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