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結慶 【人大代表】 合肥工業大學應用數學研究所所長
根據國際通行標準,一個國家或地區如果60歲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在10%以上,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在7%以上就可以認為這個國家或地區進入了老年社會,當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14%時即進入深度老齡社會,占20%時則進入超級老齡社會。截至2012年底,我國老年人口數量達到1.94億,比上年增加891萬,占總人口的14.3%。2013年,我國老年人口數量突破2億大關,達到2.02億,老齡化率達到14.8%。根據相關數據分析,到2025年,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將超過3億,2037年超過4億,到本世紀中葉,60歲以上人口將達到峰值4.87億,占總人口的比重每年以0.5%的增速遞增,由目前的14.8%上升到2053年的34.8%。我國約在2025~2030年間進入深度老齡社會。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老齡人口的資產結構如下:依賴國家轉移支付的養老金和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的占29.3%;依賴勞動收入的占20%(主要是農村居民);依賴家庭成員供養的占48.8%;有財產性收入僅占0.3%,農村老年居民的土地使用權和城鎮老職工的福利房產尚未形成養老資產。
日趨增長的養老需求與相對滯后的養老服務體系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公辦養老機構投入不足,民辦養老機構發展有限,養老機構數量少,養老服務水平低,養老床位總數不到全國老年人口的1.9%,不僅低于發達國家5%~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發展中國家2%~3%的水平,供求矛盾十分突出。
城鄉、區域之間養老服務發展不平衡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對專業化養老機構和社區服務的需求與日俱增。居家養老缺少社區系統支持,服務門檻高,服務面窄。居家養老服務尚處起步階段,一些政策措施還不完善,難以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個性化的服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