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 浙江正泰集團董事長
南存輝
浙江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建議,推進藥品流通體制改革,整治藥價虛高現象。
藥品作為一種特殊商品,其價格的高低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規范藥品價格管理是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一個重要方面。近十多年來,我國出臺相關的藥品降價措施達20多次。2009年,國務院頒發了《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提出啟動基層醫療機構改革,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和藥品零差率銷售。目前,北京、浙江、廣東、陜西等地分別出臺了新醫改實施方案,醫院藥品15%加成的取消,使得患者藥費和均次費用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然而,藥價依然虛高,不少藥品的中標價比出廠價高出幾倍、甚至幾十倍。
導致藥品價格虛高的亂象,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因素:一是跑偏的“藥品招標采購”。新醫改政策明確了進行藥品供應體制的改革的政府主導地位。其中,藥品生產企業的產品由省級政府部門組織招標,又由省級政府部門自行選定藥品配送企業進行配送。企業中標,只是獲得了一張可以和省內醫院交易藥品的門票,要想把藥賣出去,就必須進行二次公關促銷。同時,地方保護主義又會造成排擠外地企業以及外地投資的企業參與投標、配送。二是多層次的藥品流通環節。國內生產的藥品從出廠到病人手中,一般要經過全國總代理、省級代理、醫藥公司、醫院等多個環節。三是權力尋租導致的“腐敗成本”。一些藥企為了打開銷路,為了進入目錄,進行各種公關活動。據估算,藥企運營成本在藥價中所占的比重高達20%~30%。四是價格監管不到位。政府在進行價格核定時,多采取企業自主提供成本信息資料的方式。由于藥品種類繁多,監管部門難以逐一核實每個品規的真實成本。同時,各省對藥品定價多是參照其他省份物價部門的定價作為評判標準,藥品廠家所在地的物價部門往往會給本地藥廠的藥品在定價上給予關照。而政府部門對于成本信息造假的企業又缺乏實質性的懲罰措施。
南存輝建議:在建立健全藥械采購信用體系的基礎上,將藥品集中采購通過互聯網平臺,形成藥品生產企業與醫療機構的直接交易。以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等現代流通方式壓縮中間環節,降低銷售成本。借鑒日本等國家的做法,僅制定藥品在醫院的最高零售價,允許醫療機構獲得藥品購銷差價;建立定期調價制度,根據醫療機構、零售藥店采購價等市場交易價格調整藥品價格,合理引導生產經營企業和醫療機構價格預期。嚴格貫徹執行《關于推進藥品流通領域改革的若干意見》、《關于對部分企業進行成本價格調查的通知》等有關規定,加強藥品價格監管,實現藥品成本的公開透明。同時,在藥品流通各個環節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責編/郝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