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一蘇 【人大代表】 安徽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本刊記者/齊尚
于一蘇代表認為:隨著糧食連年豐收,秸稈產生量也逐年增多。在農業生產方式轉變和農村生活條件改善的同時,秸稈隨意拋棄、焚燒現象較為嚴重,帶來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加快推進秸稈還田步伐,有利于緩解資源約束,減輕環境壓力,對穩定農業生態平衡、提升耕地質量、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秸稈是寶貴的生物資源,農作物秸稈中含有大量的有機質、氮、磷、鉀和中微量元素,是農業生產重要的有機肥源之一。秸稈還田可以提高土壤肥力,降低生產成本。
目前秸稈還田存在問題:一是秸稈還田技術推廣力度不足,秸稈還田雖然科技含量較低,但一些關鍵性技術難題尚未突破。二是廣大干群認識需進一步引導,用“疏”的渠道改善農民生活環境。三是政策支持力度需進一步加大,國家已經出臺了財政補貼、稅收優惠、技術推廣等一系列鼓勵秸稈還田的政策,需要進一步加大落實力度。四是科技支撐能力需進一步加強,如秸稈便捷處理設施配套不足,缺乏適應小地塊、便于操作的還田、打捆機具等等。五是秸稈還田機械需進一步改善,如現行的聯合收割機,收割、脫粒效果好,但粉碎后的秸稈長短不一,玉米秸稈整株漏粉、漏收的較多,還田機械粉碎質量差,成本高。
于一蘇代表建議:1.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一是拓寬融資渠道,加大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資金支持力度,引導社會力量和資金投入,建立多渠道、多層次、多方位的融資機制,用于購機補貼和秸稈綜合利用。二是實行專項補貼,增加機械數量,逐年加大購機補貼力度,重點補貼90馬力以上秸稈還田機、深耕(松)機械、旋耕機等,進一步優化農機裝備結構。三是實行作業補貼,加快還田步伐。四是鼓勵結構調整,實行定額補貼,逐步提高補貼標準,進行資金扶持。
2.進一步加快技術創新步伐,提供技術支撐。圍繞秸稈還田中的關鍵技術瓶頸,遴選優勢科研單位和龍頭企業開展聯合攻關,提升秸稈還田技術水平。
3.進一步創新服務機制,實行多元化服務。加快培育專業化合作組織和種植大戶,積極引導發展農機社會化專業服務組織,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購買大型秸稈還田機械,開展統一秸稈還田、深松深耕、施肥技術推廣等服務,有效解決秸稈直接還田存在的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