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鹽城市物價局開發區分局 陳斌
到2015年,鹽城開發區將建成“江蘇最大、國內知名”的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綜合性產業基地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是世界汽車技術創新發展的主要方向,新能源汽車作為國家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也是江蘇省和鹽城市重點培育和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是打造低碳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舉措,是充分發揮新興特色產業綜合優勢促進“風力發電、智能電網、電動汽車”產業融合的戰略環節,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對于構建生態文明,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本文重點以鹽城新能源汽車產業為例進行探討。
鹽城市新能源汽車產業主要集中于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鹽城經濟開發區成立于1992年,轄區面積86平方公里,2012年鹽城經濟開發區實現GDP200億元,財政總收入100億元,一般預算收入30億元,主要經濟增幅位居全市前列,2010年底,經國務院批準升格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10年8月,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被省經信委授予“江蘇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稱號,全區形成了以汽車及汽車零部件、新能源裝備等特色產業為主導,新能源汽車、軟件及國際服務外包和新能源、新光源等新興產業為重點,動力機械、基礎裝備和高檔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為基礎的產業體系。
為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全力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鹽城經濟開發區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全力打造鹽城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產業園位于鹽城經濟開發區東區,遠期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起步區2.21平方公里,以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區為載體,以電動汽車整車以及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變頻驅動、電動空調、汽車電子等關鍵部件研發及產業化應用為重點,擁有東風悅達起亞、中大汽車、奧新新能源汽車等一批骨干企業。東風悅達起亞第三工廠項目已在2012年破土動工,將會開發、研制、生產、銷售新能源汽車,并建設研發中心和國際汽車試驗場。項目建成達產后,東風悅達起亞汽車公司產能規模將達到73萬輛,在全國乘用車行業排名可上升到第5或第6名,將有力推動汽車產業結構優化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到2015年,鹽城開發區將建成“江蘇最大、國內知名”的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綜合性產業基地;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總產值力爭達到100億元,整車年生產能力達到10萬輛。建成我國最佳“風?電?車”綠色智能示范區和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綠色產業鏈示范中心;全市示范推廣1萬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全新結構的輕量化純電動乘用車和混合動力乘用車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1.價格居高不下。目前電動汽車整車價格要比同樣動力的傳統燃油汽車價格高出50%以上,其中電池成本占新源能汽車的購車成本高于消費者的預期。價格高是未來一段時間制約新能源汽車向商業市場推廣大的主要因素,雖然國家和部分地方政府出臺了針對購買電動汽車的補貼政策,新能源汽車的維護成本依然較高。消費者需要考慮后期更換電池等費用,由于電池價格比較昂貴,使消費者“望而卻步”
汽車電動化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其目標的實現如果僅僅依靠汽車行業本身的推動是很難完成的,必須要有社會全系統的協同發展,除了關鍵技術亟待突破外,有效的政策扶持措施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2.關鍵技術無法突破。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技術始終沒有大的突破,關鍵原材料、重要零部件依然進口,整車制造核心技術缺乏,都是制約新能源汽車推廣的重要因素。關鍵技術無法突破,沒有較好的規模效應,也導致成本高企,從而無法有效推廣。
3.使用存在諸多不便。由于新能源汽車的先天局限,導致使用時具有較強的地域局限性,超過一定的距離,就必須充電,而目前充電設施比較少,很多小區、社區、單位基本沒有充電的基礎設施。另外消費者在長途旅行時,由于無相關的充電、換電裝置,新能源汽車不具備長途使用能力。
4.標準尚未統一。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有許多類型既有純電動式的,還有燃料電池、混合動力的,尤其是純電動汽車的國家標準尚未出臺,意味著汽車企業對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5.分散的生產要素和資源需要整合。在政策導向和利益驅動下,國內不少企業上馬新能源汽車,但汽車企業大多分頭研究各自為戰,未能做到聯合攻關、成果共享,缺乏必要的資源整合和統籌協調管理,導致大量的低水平重復投資建設,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浪費嚴重。
汽車電動化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其目標的實現如果僅僅依靠汽車行業本身的推動是很難完成的,必須要有社會全系統的協同發展,除了關鍵技術亟待突破外,有效的政策扶持措施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為充分發揮價格杠桿在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制定適當的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價格扶持政策,顯得尤其重要。
1.對國家、省設立的各級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內的企業享受一定范圍、一定額度的電費補貼,以幫助企業減輕生產、研發成本。
2.科學核定新能源汽車充電電價。目的是以大大低于使用汽油的成本,來核定新能源電動汽車充電電價,減輕使用成本。在制定充電電價時,應以民用電價為基數,科學核定,減少消費者負擔。
根據法國等國的經驗,建議對使用公共充電設施的電動汽車可以考慮在一定時間內或固定地點內實行免費政策,以扶持行業發展,促進行業啟動。
3.從低核定新能源電動汽車行業的稅費。進一步梳理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尤其是車輛購置附加稅可以考慮減免。此外將新能源汽車和傳統汽車的證照辦理費用相區別,減免電動汽車號牌工本費、登記證書工本費、安全檢驗費等。對駕駛新能源汽車的車主給予駕駛和停車方面的便利,如在限行搖號的地區,新能源汽車可以不限行搖號,電動汽車免收停車費,免收過路過橋費等。
4.推進充換電基礎設施的建設。由于新能源汽車行業尚處于起步階段,基礎設施布局和建設尚不到位,可以考慮在小區配套建設時,由規劃、建設部門規定建設一定數量的充電位、充電樁,設立新能源汽車示范小區,方便電動汽車使用。只有大力推廣配套設施的完善,才能使新能源汽車逐漸替代傳統汽車。
以上諸多方面,價格、電力等部門具有相當大的政策空間,可以積極作為,想方設法,及時制定科學合理的價費政策,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為積極發展創新型經濟,提升產業結構水平,培育區域經濟競爭力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