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佑芳
(湖北職業技術學院護理學院,湖北 孝感 432000)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的高等教育呈現了跨越式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學生進入高校學習。同時,社會也日益呈現出高度競爭化的態勢,高職學生面臨著來自社會、家庭、學校的壓力,并引發了日益嚴重的心理問題,能否解決好這一問題,關鍵是要首先做好高職新生心理問題的調適。對新生而言,面臨著多種壓力,如果任其長期適應不良,會嚴重阻礙其身心的健康成長,甚至引發自殺的悲劇。
高職學生面臨的問題多種多樣,但歸根到底是難以適應大學這種新環境的變化,不能盡快地調適自己的心理狀態和生活、學習方式,不能順利完成從中學生到大學生的角色轉換,對自我和他人、社會的認知出現了偏差所致。
大多數新生一入學,便遠離了熟悉的環境,來到了陌生的異鄉求學,這很容易讓他們陳勝一種孤獨無助的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漂泊感,這是正常的心理感覺。然而,如果不能較快的融入到新的環境中,長期存在這種心態,就會產生越來越多的心理問題。
這主要是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中小學一切以成績為重,忽略了包括心理素質在內的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導致了一些新生在中學階段就已經存在心理障礙。一方面,一些學生在父母過多關心,包辦下缺乏起碼的獨立生活能力,生活難以自理,其次,飲食習慣、水土氣候、語言環境的巨大差異使其難以適應;第三,習慣中學嚴謹,一直的生活方式;面對大學紛繁復雜相對自由的生活,一時無所適從;此外,對新環境的長期不適應,也易導致其對專業、老師、同學的排斥心理。這些都會使其產生煩躁、緊張不安、痛苦等焦慮心理,有的還伴有抑郁癥狀。
在高中階段,大多數學生只注重學習成績,并且中學的人際關系范圍較穩定、簡單、這使得許多同學缺乏與人交往的能力。再加上父母對子女的過分溺愛及父母本身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私行為,導致了一些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團隊協作精神,自私自利。在寢室和班級里為一些小事斤斤計較,但是都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別人的感受,缺乏互相包容、忍耐的精神,時間一長,就會搞得同學關系緊張,寢室、班級矛盾突出,自己的心情也大受影響,并產生精神衰弱、厭學、自閉等癥狀。
許多高職新生來到學校,認為現實與自己的理想大學生活有很大差距,有些自卑、并認為高職生低人一等,于是自暴自棄,產生焦慮心理和否定自我的非理性認知。有的甚至留戀于網吧難以自拔,學習會越來越差。
每年高昂的學費及生活雜費等對于城鎮下崗職工和沒有其他收入的農村家庭來說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而同學中有家庭經濟較好甚至非常富有的學生,他們是高消費群體,更不會為了學費、生活費擔憂,而貧困學生則要精打細算,這些差異使得一部分學生變得敏感、自卑、心理失衡,甚至產生偏激的心理,對他人、社會產生敵視感。
高職新生都是處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自然會面臨著交友、戀愛等情感的困惑。很多新生都有一種想將中學階段被壓抑的情感徹底釋放的沖動,于是很多人迫不及待地想找一個男(女)朋友。但是,由于新生的心理成熟度,遠遠低于其生理成熟感,因而往往會受到感情的上海,如一旦被迫放手,則認為自己真是失敗,什么事都不能成功產生挫敗感。特別是女生,如果懷孕等感情發生,往往會受到更大的傷害。總之,大學新生在面對一個全新的環境時,必然會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能否順利過渡,對其健康成長至關重要,否則會產生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
針對新生面臨的諸多心理問題,高校應該整合各方面力量,積極做好學生的心理調適教育工作,促進教育成長。
積極抓住“兩課”教育的機會,講授科學的理論知識,使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講授處理人際關系、如何學習、怎樣融入集體生活、如何正確面對情感及壓力釋放等相關知識。積極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使同學們認識到有壓力是正常的,關鍵是如何調整自己,保持健康心理。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就是要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以黨團和社團活動為龍頭,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和團結友愛的班風、院風,使同學們在活動中逐漸完善人格,找到自信與自尊,有效排遣自卑、偏激等非理性認知。
導師或班主任是學生經常接觸的對象,學生對老師往往比較崇拜,導師要在學生的學習、思想、心理、生活等方面多加關注,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進一步完善獎、貸、助、補、減等資助體系。近年來,各高校普遍設立了新生綠色通道,基本上滿足了貧困生貸款要求,保證學生能順利完成學業。
進一步完善心理健康咨詢中心的建設工作,使其上水平、規范化。同時要積極心理咨詢,提升工作者的咨詢水平,進行有針對性地培訓,提高咨詢水平和效率。
[1]楊新宇.大學新生適應期心理問題的分析與教育措施[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