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杜雷
自2002年國家頒布《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以來,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職業教育規模、辦學水平以及服務地方經濟的能力均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提升。然而,綜觀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發展,仍處于相對薄弱的一環。經過不斷的探索和研究,我們發現,只有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堅定不移地走工學結合的發展道路,才能夠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在中等職業教育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注重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探索適合中職課堂的教學方法,實訓則是進一步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的主要手段。在探究與創新下,教學模式得以改革,但實訓環節依然處于過去的模式,學生很難走出課堂,走進真正的生產環境,絕大部分中職學校均是以模擬生產環境開展學生實訓,學生很快會對這類實訓失去興趣,繼而導致實訓環節陷入僵化刻板,毫無活力的境地。
生產性實訓的提出,要求中等職業教育必須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走工學結合的發展道路,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開展實訓。中等職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服務經濟社會的技能型人才,建立生產性實訓基地則能夠將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全面貫徹落實。將企業的設備、工具、產品、環境搬到學校的實訓室,或者通過校企合作,讓學生走進企業進行具體任務的操作和產品的生產均可稱之為生產性實訓基地,但無論何種方式,只要學生能夠進行頂崗實習,能夠實訓求學就業零距離,方式生產性實訓基地的本質內涵。
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實訓設備與旅游企業辦公室、景區服務、文化、管理等設施設備完全一致;實訓任務與旅游企業生產完全一致;實訓情境與旅游企業環境完全一致,達到這三方面的高度一致,能夠為學生還原一個真正的旅游企業,給予學生一個真正的實訓環境,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實訓積極性,對今后所要從事的導游、計調、銷售、接待等工作有自己的認識和理解,進一步端正自身的學習態度,切實掌握旅游專業技能。確保實訓環境的真實性才能夠真正體現生產性實訓的根本作用,達到實訓效果和教學目的。
一方面,生產實訓的統一性體現在教學過程的生產性和生產過程的教學性。生產性實訓基地提供了真實的實訓設備和環境,實訓過程主要以旅游企業中的導游崗位、計調崗位、銷售崗位和門市接待崗位等生產任務為核心,學生在進行實訓過程中將專業理論滲透到實際操作當中,以理論指導實踐,以實踐檢驗理論,教學內容與生產任務高度合一,隨時發現問題隨時解決,強化學生對專業理論記憶的同時,也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專業技能。
另一方面,生產實訓的統一性還體現在角色的統一。在進行生產性實訓的過程中,教師即師傅,學生即學徒,依據旅游企業文化與管理制度與學生共處,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結合任務驅動式、項目式等教學方法完成專業學習和生產性實訓。
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建設離不開旅游行業企業的配合與幫助,建立長效有序的校企合作機制是確保生產性實訓達到理想效果的根本保證。旅游設施設備的應用可以由企業提供技術人才進行指導,學校研究的新成果可以到旅游企業中去進行推廣,實現旅游資源的共享。
生產性實訓基地可以由旅游企業和學校共同提供設備、技術、師資等資源,共建共用生產性實訓基地,不但可以作為學校的實訓基地,也可以作為企業的培訓基地,還可以提供技能鑒定培訓、提供區域學習交流等服務,實現優勢互補。
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不僅指明了當前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更為中等職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是中等職業教育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貫徹落實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必然要素,工學結合是工作與學習的有機結合,在這種模式下,能夠有效地更新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教師能夠更加合理高效地指導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和開展生產性實訓活動。學生在學習與實訓中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素質和專業技能水平,從而能夠真正地參與導游、計調、銷售和接待等崗位的頂崗工作,為旅游企業創造效益。
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建設為學生參與實訓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不單單局限于書本和課堂上,將專業理論知識以任務驅動等方法在生產性實訓基地進行教學,不僅極大地豐富了教師教的內容,更加充實了學生學的內容。真實的工作環境,使學生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緊迫感,這能夠充分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過去的被動接受到現在的主動探究,使學生的成長、成熟速度加快,掌握專業技能的時間縮短,極大地提高了教學的實效性。為培養優秀的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常常面臨無從下手的尷尬局面,很多時候需要重頭再來,而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建設極大程度地鍛煉并提高了學生的導游詞講解、旅游線路設計、旅游產品開發等技能操作水平。從生產性實訓中不斷熟悉辦公軟件、工作流程、生產任務,乃至工作環境和企業文化,使學生完全能夠勝任工作。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建設是旅游企業與學校的通力合作的結果,雙方積極探索適合當今中等職業教育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教學的新模式、新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完善教學機制。學校從行業企業中了解掌握最前沿的旅游相關信息,并第一時間滲透到日常教學活動中,不但增強了學生的專業、職業以及就業環境的敏感度,而且極大提高了教師的專業素養。旅游資源的優化與共享真正使學生畢業即上崗,實現零距離就業。
當學生走進社會,走上崗位,在創造自身價值的同時,能夠更好地服務地方旅游經濟發展是中等職業教育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的最終目標。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是中等職業教育內涵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是走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必經之路;是培養優秀技能型人才的根本保障。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建設將旅游企業、學校和社會緊密聯系起來,不僅能夠為旅游企業輸送所需人才,而且能夠進行旅游企業員工培訓、旅游專業技能鑒定、旅游資源區域共享,在極大程度上提升了服務社會的能力。
在旅游業蓬勃發展的今天,社會急需更多的旅游技能型人才,建設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生產性實訓基地是及時填補旅游人才缺口、服務經濟社會的最有效途徑,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