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燕 徐志敏
(山東省昌邑市奎聚街道辛置小學;山東省昌邑市文山中學)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這樣描述語文課程的性質:“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應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可見,語言文字運用是注重實踐性、注重聽說讀寫的相互聯系、注重寫作、注重學生的閱讀。這就解決了語文課程“學什么”“怎么學”兩大問題。
明確了這些,語文教學的目標就明確了。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是語文課程區別于其他課程的根本之處,只有在語文教學中完成教會學生語言文字運用,提高學生語言文字運用的水平,才是真正地進行語文教學。使學生“理解”“聽懂”“記住”,只能是語文教學目的的一部分,中小學生學習語文,還應多下功夫積累詞語,學會運用詞語進行表達。
在蘇教版六年級下冊《孔子游春》中第二自然段:陽光普照著大地,泗水河邊桃紅柳綠,草色青青,習習的春風像優美的琴聲,在給翩翩到來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偉大的母親!廣袤的大地是她寬廣的胸懷,茂密的森林是她飄逸的長發,溫暖的太陽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輕風是她甜蜜的絮語……
第八自然段:孔子凝望著泗水的綠波,意味深長地說:“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靈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沒有一定的形狀,或方或長,流必向下,和順溫柔,它好像有情義。水穿山巖,鑿石壁,從無懼色,它好像有志向。萬物入水,必能蕩滌污垢,他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來,水是真君子啊!”
這兩個自然段可以確定一個共同教學目標,那就是體會省略號的用法,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用同樣的句式來仿寫練習。這樣老師讓學生在實踐中反復靈活地運用,就把這個語文因素的學習轉化為學生的語文實踐,并將語言實踐與情感熏陶巧妙整合在一起,而不僅僅是體會泗水河畔的美麗和孔子那段話蘊含的道理。
同樣在這篇課文中,可以抓住“意味深長”這個關鍵詞來體會孔子的話。讓學生體會通過關鍵詞句來理解文章內容的方法。出示(1)孔子凝望著泗水的碧波說……(2)孔子凝望著泗水的碧波,意味深長地說……讓學生分別讀這兩句話,比較一下,有什么不同?因為這段話中除了有孔子的“贊嘆”,還有孔子的“表白”。還有孔子對弟子的“囑托”和“叮嚀”。還有孔子對弟子的“希望”和“期待”。學生自然而然就能體會到“意味深長”的含義以及這個詞運用的好處。
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從學習語言角度認真研讀課文,看看課文中有哪些需要學習運用的語文因素,并讓學生在實踐中靈活的運用這些語文因素,這才是真正的“教語文”。
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課程,學生學習和運用語言的機會時時處處皆有。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扎實做好語文課程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五個領域的教學,細究“字詞句段篇,聽說讀寫書”,在平時的工作中,緊緊把握“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這個語文教學的核心目標,努力讓學生通過語文的實踐學會“運用”或者說“駕馭”語言文字這種工具,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