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瑋
(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紅花鎮大尚莊幼兒園)
目前,形成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因素之一,主要在于多數家長覺得學前教育就是為了讓孩子早啟蒙,然而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不管是教師還是家長都要知道孩子在成長的每個階段心理特征都是不同的,在遵循規律上加以引導和教育。學前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個性和興趣,并不是為了孩子學習知識。目前學前教育出現了“小學化”的現象,對孩子健康發展沒有幫助,同時會導致孩子的心理損害,到孩子以后真正需要努力學習的時候反而麻木了。
在教育中小學與學前是兩個不同的時期,前者是義務教育,后者是非義務教育。兩個階段在教學內容和模式、課程設置中都是不一樣的。
1.教學內容的不同。小學教育在過去都是根據教材知識教育為教學的主要內容,以及兼帶著德、體、美、勞等方面的教育發展。小學課程基本上都是以語、數、外、德、體、美、自然等相關科目為主。然而學前教育是以有關學前教育規定和綱要中所提出的幼兒園保育和教育結合在一起的教育內容,基本上是游戲活動為主,以提高孩子基本素質為前提,激發孩子主動參與性,強化孩子思維訓練的同時,促使孩子“德智體美勞”等全方面的發展。
2.教育模式的不同。小學教育主要是以課堂教育方式來完成教學內容,所有課程的教學目標和任務都很明確,所有科目教學過程都是以上課、課上訓練、課后作業及考試考核來達到的。雖然倡導素質教育有很多年了,新課改也得到了全面實施,可是小學教育教學還是經常以傳授知識為主,更有的小學為了升初中而實行考試形式為升學渠道,這樣在無形中為學生增添了一定的壓力和負擔。這和學前教育教學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學前教育主要讓孩子通過游戲活動的方式來獲取知識,促進了解,做到寓教于樂,讓孩子從游戲中去學習,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這樣就不會感覺到很乏味。
1.學前教育觀念比較傳統。第一,許多家長因受社會輿論和現實的影響,而產生一種急切的盼望子女成才的心理,這就導致很多的家長對孩子學前教育寄托了很大的希望,覺得只要孩子能早些接受教育,就能比別人學到更多知識,就能早點接觸文字拼音、加減乘除,這成為了評估老師和幼兒園的參考。第二,很多幼兒老師因為受到傳統習俗的影響,只要是家長希望的就會滿足,從而就把學前教育置辦了如小學一樣的教學方式;甚至有的幼兒園為了在評估水平上得到很高的評價,從而成為高等級的幼兒園,以及為達到家長的要求,在選擇老師的過程時同樣采取了跟孩子一樣的考核內容來進行挑選優秀的老師和孩子,如文字拼音、加減乘除等方面。
2.學前教育教師素質不是很高。學前教師,特別是農村學前教師有些是臨時招聘的,也有的是文化教育薄弱的農村婦女代理的學前教育教師,盡管有很多是高中學歷的,但是基本上都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學前教育訓練,甚至有些老師的普通話都不夠專業,在和孩子交流時帶有很濃的方言,在對孩子進行知識教學時利用一些過時的教學方式,沒有尊重孩子的心理特征,沒有考慮過孩子個性特點,常常對調皮不聽話的孩子進行體罰和言語上的刺激,甚至通過消極的方式虐待孩子。盡管這些年有許多學前教師都是從專業的幼師學校畢業的,也有很多接受過專業系統的培訓,但是缺乏學前教學經驗,學前教育的觀念比較傳統。所以,學前教學教師素質與專業水平有待提高。
1.學前教育中“小學化”對孩子生理機能正常發育沒有幫助。孩子在學前教育階段中身體機能和神經系統都還沒有發育完全,特別脆弱,容易受到傷害。要是在讀、寫、背的學習狀態中使用集中注意力較長,就會導致大腦易疲勞,有可能還會損害神經系統;大腦在幼兒階段發展比較快速,要是沒有得到外界的刺激,光是簡單的讀寫算,沒有感官刺激和游戲動手操作的機會,大腦神經系統刺激機會就會降低,這樣會使孩子大腦發育受到影響;不僅如此,就連坐姿不標準或坐的時間太長,都會導致孩子身體機能正常發育受到影響。
2.學前教育中“小學化”對孩子心理健康發展沒有幫助。幼兒階段的心理成熟水平還無法達到小學生那種學習的能力。學前教育內容主要以游戲性和綜合性為主,孩子的心理成長規律還無法承受“小學化”,要是采取強制性的方式學科教育,只會導致孩子對學習產生厭惡和反感的心理,就會很容易使很多的孩子還沒有正式上學就產生了對學習恐懼和厭惡的情緒;幼兒控制能力不是很高,但是對幼兒提出太高的控制要求,對幼兒個性發展沒有幫助,要是讓幼兒保持集中注意力或長時間對著枯燥無味的學習,常常會導致高級神經系統的混亂,這樣幼兒的心理健康就會受到傷害。
3.學前教育中“小學化”對孩子活潑好動的個性沒有幫助。學前教育“小學化”,不僅會阻礙孩子的發展,還會將孩子活潑好動的天性給抹殺。對孩子而言,活潑好動是他們的天性。學前教育主要以各種游戲活動為教學方式,讓孩子從游戲中學習,從學習中去游戲,孩子在游戲中通過對人和事物的觀察過程里,會提高注意力,加強想象力的培養,同時促進思維能力的提升,從而做到了寓教于樂。要是在學前教育中融入“小學化”的教學方式,讓孩子天天以課堂教學方式接受知識的學習,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成不變,固執守舊的個性,這樣一定會把孩子活潑好動的個性給扼殺掉,同時還會成為阻礙孩子發展的因素。
由此可見,盡管我國目前教育制度一直在不斷地改進和更新過程中,可是學前教育還是存在著很多不足,同時,學前教育相較于小學教育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階段,還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因此,兩者是絕對不能混合在一起的。學前教育主要是通過游戲活動的教育方式來促進孩子對學習知識的興趣培養,然而小學教育的教育目的和教學任務是很明確的,是完全不一樣的階段,所以學前教育絕對不能融入“小學化”的教學方式,而是要對孩子的每個階段的心理規律都要掌握好,選擇最適合孩子心理規律的學習方式來有針對性的教學,才能保障孩子健康發展和成長。
[1]吳龍.學前教育“小學化”成因分析及其對策[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12,(2):126 -129.
[2]劉占蘭.“小學化”帶來對幼兒永久傷害[N].中國教育報,2012-04-01(1).
[3]金日勛.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表現、原因及解決對策[J].學前教育研究,2011,(3):41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