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飛燕
(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近年來,“教師學習”逐漸取代“教師教育”,成為教育領域關注的重要課題之一。“教師學習是教師通過自身努力或外部環境的影響,在整個職業生涯發展階段獲得與生成專業知識、專業素養及各方面能力的過程。”而教師學習實效性的充分發揮需要一定的實踐平臺作為教師學習的載體。
學術講座雖然有許多詬病,但不得不承認它仍然是目前教師培訓的主要形式,以往學術講座經常和“一言堂”“滿堂灌”聯系起來,幾乎和“實踐”站在了對立面,其實不然,講座只是平臺,講座也可以“實踐”,只有改變傳統對于學術講座的偏見,探索講座的“實踐”意義,更新理念,豐富、變換和創新“學術講座”的形式,如“實地考察”“與專家對話”“同課異構”等等,從而更好地發揮講座對于提高教師學習質量的作用。
教師的真正成長很大程度上不在于崗前培訓,也不在于脫產培訓,教師能力的顯著提高是在日常的專業教學實踐中,而課堂就是教師不可回避的專業實踐場。一般說來,每種學科的研究對象都在一定的“場”中存在和表現出來,教學現象和教學規律的“場”就是學校的課堂。眾多優秀教師的成長無一例外地顯示,在課堂拼搏中學會教學,這是他們獲得發展的重要歷程。樹立課堂研究的教學觀,關注課堂教學中的教學情境,重視提高課堂教學過程的質量的研究是提高教師學習質量的重要實踐形式。“課堂”不僅包括教師日常教學的場所,還包括一切有關教學的形式。如公開課也是基于課堂的教師學習實踐平臺,對于教師進行教學思想、教學理念的交流有著很強的示范作用,此外還有微格教研、課例教學、反思性教學、臨場培訓等。
基于課堂的教師學習實踐平臺扎根于教師的日常生活實踐,為教師的自我教育和專業成長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道。課堂不僅是教師教學的場所,更是教師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實踐平臺。但是基于課堂的教師學習由于時間、精力、經費、專家與教師不同價值體系等的不同,使得實施起來比較困難;大部分基于“課堂”的教師學習都比較適合小規模的短期培訓,對于大規模的長期培訓則顯得捉襟見肘。
如同新課程改革中強調學生的經驗和實踐,教師學習也體現了“以師為本”的人性化特點,注重教師的親身體驗和實踐經歷,這是目前教師學習實踐平臺的新方向。如體驗式教學;教師對名校、名師的參觀、學習、考察和訪問等各種身體力行的教師學習實踐形式等。
基于體驗的教師學習激發了教師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容易給教師留下深刻的體驗。但是這種形式比較耗時、耗力;學到的知識也容易表面化、淺薄化、經驗化,對于是否能夠引發教師深層次的思考有一定的限制。
課題研究是教師學習的又一重要實踐平臺。課題研究既包括規劃課題,也包括教師自主課題。規劃課題一般是國家、省、市級課題,這些課題由教育行政部門委托各級教育科研部門進行規劃、申報、評審、管理、驗收,具有較強的行政色彩和較高的組織程度,是教育科研主流,其研究成果主要是為教育行政部門提供政策依據。教師自主課題是教師個體積極地以教師自身教育教學中所遇到的各種具體問題為研究對象,以中小教師為主體,以行動研究為主要方式,以解決教師發展為根本目的所展開的教育科學研究。
規劃課題為教師自主課題提供了教師學習及科研的實踐方法和思路,自主課題是規劃課題的進一步實踐和拓展,無論是規劃課題還是教師自主課題,都有利于教師科研實踐能力的提升和發展。隨著中小學教師科研能力要求的提高,基于課題的教師學習實踐平臺將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通過實踐與研究探索網絡環境下的面向教師學習的新型培訓模式與機制,優化網絡環境下教師培訓教學系統,是提高教師學習的效果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基于網絡的教師學習實踐平臺日益繁多,如教師博客、教師播客、教學論壇、教學日志、教師專業發展電子檔案、各種遠程培訓等。
這些網絡手段為教師在職學習創建了一個交流反思、提高教育技能和專業素質的平臺;為資源共享和移動學習提供了有效的保障。為在職教師全方位、立體化、多角度的學習提供了理論支撐和實踐平臺。但是相對國外,我國的信息技術網絡覆蓋還不夠先進和全面;網絡教師學習實踐只有一些初步的嘗試,缺乏統一的、系統的管理和實施辦法;在職教師利用網絡進行在職學習的意識和意愿還不夠強烈;網絡教育的實效性缺乏嚴格的監督和評估。
1.積極探索基于講座的教師學習實踐平臺的新形式,充分利用“課堂”教師學習實踐平臺的優勢,加強高校教師與中小學教師價值體系的聯系。
2.注重教師的主體地位和實踐經驗,將體驗學習和課題理論研究結合起來,尤其拓展教師課題研究對教師學習的實踐和激勵作用。
3.建立制度化、法律化的網絡教育實踐平臺,明確教師網絡學習的具體實施辦法和要求,加強學習結果的考核和監督管理。同時,綜合運用多種實踐平臺,充分發揮各種實踐平臺的優勢。
最后,本文只是對教師學習實踐平臺進行了初步的梳理,其中不乏有疏漏之處;實際中很多教師學習的實踐平臺都是互相交叉融合的,沒有絕對的界限。只有從整體上把握教師學習實踐平臺,加強立法和制度建設,構建完整、系統、規范的綜合性教師學習實踐平臺,才能使這些實踐平臺充分發揮教師學習的實效性。
[1]孫洋洋.基于教師專業發展的教師學習研究[J].基礎教育,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