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夢婷
(四川師范大學)
學習風格,最先是由賽倫提出來的。
他通過觀察研究發現學習風格對于學習的質量和學習的效率有極大的影響。不僅如此,不同的地區和國家,由于地域文化、教育制度、風俗習慣的不同,學習風格也是大相徑庭;當然,即使是相同的地區,接受相同的教育,由于個體的差異也會有不同學習風格。
什么是學習風格?學習風格其實就是反映學習者是如何在既定的環境中穩定的學習。“學習風格是學習者持續一貫的帶有個性特征的學習方式,是學習策略和學習傾向的總和。”這是譚頂良先生對學習風格所下的定義。
學習風格主要是指學習者運用自身所擅長的學習技能,來達到自己學習的目的。例如,想象聯想、反復記憶、總結或幾種學習技能相結合的方式。一個人的學習風格亦是指他的自我管理活動,對學習是如何計劃、管理的。學習風格的原則主要有主體性原則、內化性原則、特定性原則、生成性原則、有效的監控、個人自我效能感。
學習風格是由于個體在社會風俗、家庭影響、教育制度等多方面的影響所共同作用而形成的,這對于每個不同的個體都會形成不同的學習風格,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
學習風格是學習者在長期的學習活動過程中,慢慢形成的。在其形成之后就如習慣一般具有持久穩定性,不會隨著學習內容而變化而輕易改變。但隨著學習時間的推延,還是會隨著自身的改變而變化。
在研究英國文學史學習風格并提出相對應的教學策略探究首先要研究,學習風格的類型。學習風格按照感知偏好為基礎,可分為:視覺型、聽覺型、體驗學習型和動手操作型。
視覺性學習者喜歡通過閱讀、圖片、影片等視覺刺激手段來學習;這類學習者只要依靠圖像記憶,當你問這類學習者“豹子是怎么行走的?”他很可能在大腦中回想在電視上看到豹子的樣子,幫助視覺學習型人取得好成績的最好方法,就是充分激發他的興趣,提供更多他學習需要的材料。可以讓他們觀看教育性電視節目中受益,因為這有助于他們學習。在英國文學史的學習中,教師可以放一些相關的記錄片、影視作品或者是照片等,這會使視覺性學生更好的理解與記憶。教師在課堂上要更加注重板書的書寫,在課后提倡同學們多看些這類的書籍,提高學習效果他們學習閱讀、語法及寫作相對更加擅長。聽覺型學習者主要接受信息或者說能夠更好地接受信息的手段是通過聽取他人語言的方式,他們從語言對話中即能獲取語言知識。而體驗型和動手操作型的學習者在自身參與的操作更加能夠理解,刺激全身。
所以教師應該與每個學習者的學習風格進而調整教學方式,使教學手段盡可能多樣化,促使每一個學習者都能更好地學習英國文學史。
教學策略是指在英國文學史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手段、教育方法的集合。教學策略一般是為了實現某一教學目的所制定,并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加以實施運用的。教學策略有以下特點: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學的各個部分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整體。其中任何一個部分都影響者其他部分。在制定教學策略時,常常牽一發而動全身,所以在最初制定的時候要考慮各個要素,并考慮是否能夠發揮其整體的作用。在實施的過程中及時做好調整。
教學策略的制定一定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否則就變成了紙上談兵。由于現實的種種制約,這就要求制定策略者能夠結合實際情況和環境考量,制定出合理的教學策略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教學策略不是萬能的,不存在一個能適應任何情況的教學策略。同時,教學策略與教學問題之間的關系也不是絕對的對應關系。由于現實中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相同的教學策略對于不同的學生也有可能產生不一樣的效果,所以教學策略在應用實施時要具有一定的靈活性。
在師生共同參與的條件下,教學策略具有調控的特性。其具體表現為,能夠根據當時實際情況作出最適合情景的調控,能夠找到最為合適的方式方法。教學活動的元認知就是教師對自身在教學活動的自覺意識和自覺調節,及時反饋和調整教學的進程及師生相互作用的方式,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教學具有不同的層次,加涅把教學分為課程級、科目級、單元級和要案級四種水平。不同的教學層次就有不同的達到教學目的的手段和方法,也就有不同的教學策略。教學策略在不同層次中表現不同。
在教學策略中不同的類型也具有不一樣的效果,在英國文學史的學習中,我們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這類學習風格適用于聽覺型、體驗型和動手操作型的學習者。在文學史的學習過程中,不僅需要每個同學的獨立思考,更需要小組間同學們的相互合作。我們現如今的教學策略要將人際關系、合作與競爭融入進來。根據研究顯示,將獨立學習和小組學習相結合,能夠激發學生自身的最高水平。并且在小組共同學習時,能夠是自身的知識面夸大,在英國文學史這類文學方面作品的學習,交流能夠使加深自身的理解與記憶。并且這種學習方式能夠鍛煉學生們的團隊合作能力和集體榮譽感。
分析型學習者,此類學生的思維風格與感知風格中的場獨立性有著極其密切的聯系。他們有著很強的分析能力。他們能夠將每一部分進行透徹的透徹分析,加深理解記憶,他們常常獨自進行分析學習,他人無法插入理解。所以類學習者適合獨立的學習思考。
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分析和總結的復雜過程,以上所述的學習風格及教學策略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具體要如何操作,教育工作要考慮現實的具體情況。學生由于每個人所處的環境不同,而形成千差萬別的學習風格,這就需要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根據具體情況來實施操作。
[1]段漢武,于麗娜.論英國文學史的敘述模式[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8,(04).
[2]公麗艷.暗流涌動——談《圣經》對英國文學的影響[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9,(06).
[3]李光明.學習風格與教學策略的選擇[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3,(04).
[4]鄧俊民.學習策略、學習風格與英語成績相關性研究[J].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