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紅云
(山東協和學院)
教育部在“全面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銜接”中明確指出了銜接的思路為,“以課程銜接為重點,統籌設計中高職銜接的專業、課程和教材體系”。但由于管理體制和辦學體制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中高職在課程體系銜接方面還不是很協調,目前我國中高職教育銜接更多的是體現在學制和形式上的銜接,還沒有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課程銜接。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辦學效益的下降,從而制約了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筆者通過對濟南市部分中高職院校進行調研,不難看出,濟南市中高職銜接特別是課程體系建設方面進展緩慢,效果不明顯,整個工作還處于摸索的初級階段。
1.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需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穩定大趨勢的需要,對勞動者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職業教育則是提高勞動力素質的重要途徑和手段,要想提高職業教育的教育教學質量,中高職銜接包括培養目標銜接、管理體制銜接、課程及教學內容銜接等是否順暢成為重要環節,社會經濟發展是中高職銜接的根本動力,而維護社會穩定是中高職銜接的現實要求。
2.教育體系完善的需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 -2020)》職業教育部分著重強調,到2020 年,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滿足人民群眾接受職業教育的要求,”不難看出,實現中高職教育銜接,推動中等和稿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是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拉動中等職業教育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
1.課程標準與教學目標。筆者對濟南市10 所中高職院校進行了調查研究,包括5 所國辦院校和5 所民辦高職院校。在調查的5 所國辦院校中,課程標準采取政府相關部門制定標準的2 所,中職與高職統一制定課程標準的1 所,中職與高職各自實施不同課程標準的有2 所,教學目標的制定采取政府相關規定與社會實際需要相結合的4 所,沿用其他院校歷史做法的1 所;在調查的5 所民辦中高職院校中,課程標準的制定采取政府相關部門制定標準的2 所,中職與高職統一制定課程標準的0 所,中職與高職各自實施不同課程標準的有3 所,教學目標的制定采取政府相關規定與社會實際需要相結合的有3 所,沿用其他院校歷史做法的2 所。
2.教學內容的選取。教學內容符合專業定位,按層次和梯度甄選教學內容,對于重復內容,要求教師對教材具有整合教學目標與計劃。筆者通過對濟南市10 所中高職院校25 名市場營銷專業課教師的走訪交談中,認為目前本校市場營銷專業教學內容的選取符合銜接標準、體現層次和梯度的的有4 名,認為教學內容沒有體現銜接標準、存在教學內容重復、選取不合理的有21 名。整體說來,目前濟南市大部分中高職學校教學內容的選取上多為分段式,無統一規劃,存在教學內容重復、遺漏現象較為嚴重。
3.教學過程與教學模式。在調研的10 所中高職院校中,教學方法銜接中以普通高職院校一貫做法為止基本不做任何改變的院校有7 所包括3所國辦學校和4 所民辦學校,注重不同生源學生實際情況采取不同教學方法的有3 所學校包括2 所國辦學校和1 所民辦學校;教學計劃的制定更是沒有統一的要求和標準,在調查的10 所院校中全部采用分段制定各自執行的方式。
1.以培養目標為基礎。課程設置和課程體系是實現培養目標的有效載體。在加強課程體系銜接的過程中,要時刻牢記培養目標,以培養目標為中心進行課程設置和課程體系的調整,換句話說,培養目標的實現最終要落實到課程設置中來。
2.結合行業需求和專業特色。職業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社會培養更多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中高等職業教育的銜接在尊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最主要的就是結合行業需求和專業特色,使培養出來的學生更好地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更好地展現專業特色,學以致用,使專業特色和行業需求更緊密的結合。
3.效益最大化原則和終身教育。中高職銜接中的“銜接”,本身的意思就是在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通過合理課程設置愛和對教學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利用有限的現有的教育教學資源,實現最理想的教學效果輸出。同時,終身教育理念也是現代經濟社會對勞動力人才提出的現實而又科學的要求,中高職的銜接也是為了更好地對勞動力人才進行終身教育的途徑之一。
1.開發系統的課程體系,調整課程設置,統一課程標準與教學目標。課程銜接是中高職銜接的重點,由于缺乏統一的課程設置標準,教學目標的制定也沒有統一的要求,中職學校和高職學校在管理體制上還處于相對獨立的狀態,高職院校在決定課程設置和教學目標時候不能考慮到中職院校的實際情況,難免會出現銜接錯位的矛盾。為解決這一矛盾,高職院校在設置課程和教學目標時,應該更多的考慮到中職學校的實際情況,建立與中職學校共同設置課程標準和教學目標的機制。
2.分層確定中高職課程教學內容。高職院校的生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中職畢業生參加每年5 月份的對口招生考試升入高職院校,另一種是普通高中畢業生。由于專業限制及招生數量的原因,大部分高職院校將兩種生源的學生混合編班,教學內容的選取沒有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實際需要。由中職學校升入高職的學生專業技能比較強而文化基礎課程相對薄弱,由普通高中升入高職的學生則恰恰相反,為更好地有針對性的教學,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學效果,高職院校應針對不同生源的學生單獨編班,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也要考慮到不同班級學生的實際需要,有的放矢的進行教學。
3.加強管理體制銜接,深化課程開發理念。要實現管理體制的有效銜接,必須打破中高職各自為政的局面,實現中高職協調發展。職業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而是就業為導向的就業準備教育,課程設置理念理應以工作體系為導向而不是偏向學科教育。但是,很多職業教育學校的管理者都是普通學科教育出身甚至是從普通高等教育學校調任。而管理體制也是照搬照抄普通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所以,要想有效地實行中高職課程銜接,就要實現管理體制的有效銜接,而管理體制的有效銜接,必須得從管理理念的改變入手,不斷深化課程開發理念,使課程開發和設置,更好地體現職業教育的內涵特點。
[1]周葉林.市場營銷專業中高職銜接的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職教通訊,2014,(9).
[2]蘇華,魏力.市場營銷專業中職與高職課程銜接探討——基于調研個案的研究[J].教學實踐與研究,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