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波
(齊魯師范學院教務處)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教育規模的擴大和教育投入的增加,使得社會更加關注教育的質量和公平,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的快速增長,影響了教育結構和布局。這些現實狀況迫切需要由教育管理走向教育治理,推進教育治理現代化建設,那么教育治理現代化進程中必須完善現代大學制度。現代大學要構建政府、學校、社會三者之間相互促進、互相制約的新型關系,建立系統完備、科學規范和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以現代大學制度建設來提高教育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現代大學制度是伴隨現代大學的建立而發展的。不同時期的大學需要相適應的制度來保障,這樣大學才能緊扣時代脈搏,履行時代所賦予的歷史使命。
20世紀初,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首先提出了大學為社會服務的職能。經過現代大學的不斷發展,使其承擔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職能。
1898年創辦的京師大學堂,標志著我國出現了現代意義上的大學。1902年,清政府頒布了《欽定京師大學堂章程》,并于1903年進行修訂了《奏定學堂章程》,從此我國的大學開始走向制度化。建國后國家實行計劃經濟體制,在當時的體制下主要是政府主導教育行政管理,從1949年至1978年的30年間,在經歷了解放區高等教育模式和蘇聯模式的沖擊后,形成了一種政治和教育高度融合的大學制度。改革開放之后,我國重新學習西方國家的大學制度,開啟了探索適合我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大學制度之路。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廣泛使用“現代大學制度”這一概念。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國家和社會對教育的需求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當前大學管理制度已經不能適應高等教育發展的形勢,必須進行高等教育領域改革。
當前政府依然是采用上令下行、官辦不分的管理體制,對高校管的過多過細過于簡單,造成高校辦學活力不夠。政府存在著缺位、越位和錯位的現象,挫傷了高校的積極性。目前的體制下還是一味地要求大學去適應社會,社會對大學的要求和制約也呈現出越來越強的趨勢。
受制于高度集權等因素的影響,高校主要依靠行政權力來治理,往往被行政力量所束縛。內部管理行政色彩濃厚,教學地位被弱化、學術風氣浮躁,學術的神圣地位得不到保證,民主管理的方式流于形式,缺乏現代大學治理方式。強大的行政管理隊伍和行政權力擠占了學術的主導地位,增加了辦學成本,降低了辦學效率。大學制度缺位也造成了高校缺乏辦學特色和價值追求。
市場經濟體制下高校受到了嚴重沖擊和影響,導致辦學目標日趨功利化傾向,弱化了科學研究的獨立性,影響了大學的學術功能的發展。高校學科專業布局和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結合不夠緊密,當前高校學生就業出現了結構性矛盾等問題凸顯。
作為高等教育的主要投資者,政府轉變角色定位,改變傳統的行政管理理念和方式。政府進行宏觀指導,從而做到真正實現政校分開、管辦評分離。在管辦評分離的過程中,政府要切實轉變職能,真正做到簡政放權,把該下放的放掉,把該管的管好,不再出現缺位、越位、錯位等現象,激發學校發展動力和社會需求潛力。
(1)大學章程的建設
完善現代大學制度首先要制定大學章程。章程是大學的“憲章”,確保高校真正按照教育規律辦事,真正做到以學術為本,以師生為重,章程承載大學精神、昭示大學使命。高校辦學應回歸大學本位、守護大學精神。
(2)完善大學內部管理體制
其一,堅持黨委領導下校長負責制,完善其議事規則,制定配套的規章制度。厘清黨委書記和校長各自的職權范圍,規范黨委會、校長辦公會或校務委員會等機構的職能定位與決策程序。其二,要建立以學術委員會、學位委員會為核心的學術管理制度,在學科專業建設、科學研究、學術評價和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充分發揮作用,依法享受學術自由。其三,要積極探索成立高校理事會、董事會制度等,對發展規劃、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及社會服務等重大事務進行咨詢與建議,致力于人才培養、社會服務和籌措資金等支持學校事業發展。
(3)正確處理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的關系
加強學術委員會、學位評定委員會、職稱評審委員會以及其他學術機構建設,明確劃分哪些事務、哪些環節由學術權力來進行決策和管理,哪些事務、哪些環節由行政權力來進行決策和管理,避免出現權力越位、錯位或缺位的現象,減少非學術因素對學術的干擾,讓大學回歸學術本位。
(4)加強民主管理
進一步完善教職工代表大會和學生代表大會等制度,發揮師生在學校發展中的作用。維護教職工、學生通過代表大會參與學校管理進行決策和監督的權利,參與學校重大事項的討論和決策。健全師生及其他代表參與學校管理的有效機制,推進學校的民主管理。
當前情況下,隨著高校規模擴張與內涵發展,高校辦學經費出現了十分緊張的局面,制約了高校的發展,拓寬高校辦學經費的渠道越來越重要,校友捐資、企業捐贈等是高校吸納社會資金的重要渠道。校友工作對高校的發展具有戰略意義,校友是大學的重要品牌,也是高校聯系社會的重要渠道。以前我國高校的校友工作基礎比較薄弱,工作機制不健全,隨著高校事業不斷發展,大學越來越重視校友工作,校友以各種形式在智力、資金和政策等方面支持學校的建設發展。
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建設現代大學制度是必然要求。所謂的現代大學制度就是在政府的宏觀調控下,面向社會,依法自主辦學,依照高等教育規律、人才培養規律和學術發展規律辦學,形成黨委領導、校長負責、教授治學和民主管理的新體制,通過制度切實保障大學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和文化傳承與創新等職能。
[1]張俊宗.我國現行大學制度的缺陷及成因分析[J].西北師大學報,2004,(02).
[2]趙鳳娟.我國現代大學制度建設研究綜述[J].山東社會科學,2009,(06).
[3]馬陸亭,范文曜.我國現代大學制度的建設框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05).
[4]崔友平,吳瑾瑾.構建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芻議[J].中國高等教育,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