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成
(內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教師進修學校)
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它應當體現的是一種學生個性的自由發展和情緒的隱含交流,總體來說,是一種個人情緒的體現。美術一般包含著強烈的感情傾訴意向和明晰的個人風格。因此,在美術課堂教學中,美術教師應當肩負起學生情感教育的重任。而把中小學美術教學和情感教育結合起來,也是目前我國美術教育和美術人才培養計劃的需求。
目前,中小學教育多數還是應試教育,以至于不論是學生家長還是老師,都以學生的學習成績來作為衡量學生能力的標準,課堂教育采用更多的是“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育環境下,學生的學習生活是枯燥且乏味的,除了書山題海就是課后補習,學生長期的壓抑情緒得不到宣泄。
在美術教學中,同樣,教師更多的是照本宣科地在講解課程,學生被動地吸收理論知識。這樣做的后果,便是學生不僅對傳統的課堂教學產生厭煩情緒,還會導致學生喪失對美術的興趣。如今,仍然有不少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過于輕視,認為那是沒有實際用處或是覺得離學生過于遙遠的觀念,因此,油畫欣賞或是藝術家個人生平講解都被一一忽視。實際上,這些對于學生個人的審美觀和藝術情操都有塑造作用,可以很好地提升學生的個人素養。
每個人都會具有情感這一生理評價和體驗。情感涵蓋道德感和價值感兩個方面,它是人所特有的,參與社會活動所必須的一種態度體驗。人人擁有情感,但是高尚的情感卻不是為人人所擁有。情感之所以高尚,是因為情感的承載體受過情感教育或情感熏陶。高尚的情感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去除不良情感的影響,還能夠經過相應的教育,而產生有助于學生成長的新情感。一直以來,我國許多的教育學者都提倡在教育中加入情感教育,將情感教育融入到教學實踐中來。并且,這種理論形式也是受到了政策法規的肯定和保護。
根據發展心理的相關理論,我們可以發現,人作為一個個體,每個年齡階段心理發展規律都不一樣。在我國,中小學生一般指的是7歲到15歲的少年兒童。他們的情感發展有著鮮明的階段性,筆者依據多年的教學實踐,根據年齡將其分為兩個方面分別進行講述。
(1)7歲~11歲的童年期
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對于認知情感方面還是懵懂未知的,算是情感的啟蒙階段,由此也可以看出,情感的教育對于這一階段的學生是至關重要的,它決定了一個學生今后的情感發展方向。小學生在情感上表達更為直接和簡單,認為周邊的人非敵即友,相互之間容易產生矛盾,也容易和好如初。另一大特點便是可塑性。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外界的行為反應會很直白,成功就高興,失敗便失落。只要老師鼓勵,便會有想證明自己的沖動,受到老師的批評,可能會產生自卑。因此這個階段的學生情感是具有可塑性的,當然,教師把握好情感教育的尺度,以便造成極端發展。如對學生鼓勵過多,會讓他們產生錯誤的自我認知,甚至在以后的人生中,難以吸納他人批評的意見。
(2)12歲~15歲的青少年期
心理學家埃里克森的發展理論認為,這個年齡階段的兒童他們心理發展的主要任務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亂。因此可知,初中的情感教育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們來說,不僅有助于他們情感的維護和鞏固,還有助于他們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正確形成。初中生在情感表達上更為叛逆,同時卻又具依賴性。這主要表現在他們對于教師或是家長的勸解往往是無視的,或者是背道而行之,但是當遇到挫折卻又急需向父母或老師傾訴。另外,這個階段的學生的情感普遍的豐富卻又敏感脆弱。隨著學習內容的增多,年齡的增長,他們開始關注起自己內心的世界,對于自身價值的追尋也開始成為困擾他們的關鍵。同時,因為過于注重自身,因而過于注重外在的評價而變得敏感,甚至是經受不住同年齡段同學的嘲笑,這種情形可能會導致三種結果:一種是在脆弱的情感趨勢下變得內向和自卑,另一種是在敏感的情感趨勢下變得焦躁和具攻擊性,至于最后一種是在情感教育的熏陶下,找到自身的社會價值和人生目標,從而變得更為堅強和獨立。
根據上述的內容,我們可以發現,對于目前的中小學生而言,情感教育對他們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其包含:(1)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2)促進學生間良好的關系往來;(3)促進學生尋找到自身的人生價值。
目前,傳統的教學模式所主導的美術教學是一種只注重知識點講解的教學。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美術課堂上,可以通過油畫、雕塑鑒賞給學生們帶來視覺上的和心理上的雙重沖擊,鼓勵他們講述看到油畫或雕塑時的第一感覺,然后引導學生們從油畫或雕塑的細節來猜想作者當時的心理狀態。甚至,還可以給學生們講述作者創作作品的背景故事及作者的人生經歷,以此來讓學生在極具情感承載力的作品中感知情感的厚重與細膩。當然,在美術課堂教學中,還可以加入教師自己的理解和思考,進行不斷的教學實踐和完善,尋找到適合自己本土學生的一種教學模式。
中小學生具有的普遍特點便是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符合這種心理趨勢發展的情感教育才是好的情感教育。因此,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可以運用美好豐富的實踐活動,來讓學生在探索中了解,在了解中學習,在學習中情感得到升華。例如,在學習繪畫建筑物時,可以帶領學生們走出教室,走出學校,觀看各類建筑物,讓他們能夠深切體會到每種建筑物的特色和蘊含的人文價值,課后,可以給學生們布置作業,要求學生們根據自己的觀后感受來想象自己心目中的建筑物,然后繪制出來或者是做出模型,文字表達的方式也是提倡的。
目前,中國的中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更為關注學生的卷面成績而忽視了情感培養,對于學生個人而言,這不僅加大了學習的壓力,還將限制學生今后的個人發展。美術教學中情感教育理念的應用,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當然,這也需要廣大中小學美術老師共同努力和不斷探索。
[1]鐘毅.中小學美術教學中情感教育淺議[J].四川教育,2013,(11).
[2]劉喬.淺談中小學美術教學中人文意識的培養[J].新課程導學,2012,(22).
[3]王青.淺談中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參花,2013,(24).
[4]鄒輝.初探情趣教育在美術教學實踐中的應用[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7,(8).
[5]李明煜.對美術教學的幾點體會[J].中國校外教育,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