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孫聯偉 林杰 胡婧赫
營養護理是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疾病康復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營養護理教學目標明確,暨培養學生具有扎實的營養護理知識、職業綜合能力,以及正確的營養護理理念。為達到良好的教學預期,營養護理教學中實現教學理念的轉變:從以“教”為主轉向以“學”為主,確立“以學生為本、以學為主”的教學理念并貫穿在課程建設的全過程。為此,在教學策略上以“培養執業能力、提升專業素質”為主。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定位從課堂講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全過程的導學者和助學者,加強學生教學多環節的參與,充分挖掘學生的職業潛能,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營養護理教學策略是為了達到營養護理教學目的,圓滿完成教學任務,在清晰營養護理教學內容和活動的基礎上對教學活動進行調節和控制的一系列執行過程[1]。通過對教學的主客觀條件,特別是學生的職業能力,對所選用的教學順序、教學活動程序、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和教學媒介等的總體考慮,來獲得營養護理教學活動的收益,進而體現營養護理教學活動的價值[2]。
黑龍江護理專科學校是高等護理專科院校,大部分為高中畢業的高專生,小部分為五年制的高職生,《營養護理》開課時段通常在入學后的第四學期,或第五學期,醫學基礎課程已完成,臨床護理課程已完成大部分。此時學生通過學校與醫院聯合承辦的學生早晚間護理見習,對醫院的護理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為教學策略的實施提供了良好條件。
選用衛生部規劃的供高職高專護理專業應用的教材,教材可分為營養學基礎、營養篩查和評價、食物營養價值、不同人群的營養、合理營養與平衡膳食、臨床營養護理六個基本模塊。在六個模塊中知識目標包括:營養基本概念、營養與健康的關系及護士的營養工作內容;熟悉營養素的生理功能、各類食物的營養價值及不同生理人群的營養需要;掌握營養素的食物來源、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及常見疾病的膳食調配原則。能力目標包括:編制健康人的食譜和糖尿病病人的食譜;能夠對患者進行營養評估,實施飲食指導;能夠在社區開展營養教育、參與營養調查工作;具有獨立思考、繼續學習的能力。態度目標注重培養以人為本的理念、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并體會中國的飲食文化。理論24學時,實踐10學時。
在營養護理教學過程中我們結合相應的教學內容制定不同的教學模式,設計不同的教學策略。常選用的教學策略有產生式教學策略、替代式教學策略以及學徒式教學策略。各類教學策略均有優點和不足,根據教學需要進行教學策略的整合,按照行動導向的教學思想[3],通過任務教學法、項目教學法、引導文式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法、情境再現教學法、生活體驗法等,做好教學過程設計,以實現營養護理技能、營養知識一體化,學、導、做一體化,將專業能力、學習能力、社會能力集成于學生“能力的實訓過程”中。如在食物的營養價值的單元教學中,采用產生式和替代式教學策略,利用一個教學案例,或者學生早晚間護理過程中的一個調查任務引入新課,根據調查結果,引發學生主動思考,教師列出學生提出的問題,并及時鼓勵積極主動思考、提問的學生。綜合學生提出的問題和解決能力,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討論各類食物的區別、營養價值、對健康的利弊,小組分別進行歸納、總結、闡述。在知識目標完成后,教師引導學生返回課前案例或調查任務,將案例和調查還原為情景,由同學扮演護士、病人、社區居民等角色進行營養基本知識的宣教活動。在此教學過程中,學生做到積極主動學習,老師在教學環節上起到引領、導學、承啟的作用,最后學生把營養基礎知識內化為營養素養以護士專業能力體現出來,最終達成本單元課程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以及態度目標的實現。
學習效果評價包括三方面:一是學生的自我評價,內容包括營養概念、基本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課內、外作業情況,對營養課程的學習興趣。二是學習小組內評價,內容包括小組承擔的角色、組內交代的任務完成情況,合作能力。三是教師評價,內容包括學習過程的活躍程度、小組任務完成情況、小組總結、課后個人作業。學生自評、小組評價以及教師評價各占量值的20%、30%和50%。以上評價方法符合素質教育要求,把評價的側重點放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上,圍繞學生主動學習來評價;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評價具有客觀性和可操作性,利于教學策略的反饋和調控。
總之,教學策略的選擇和教學方法的合理應用,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尤為重要,是上好每節營養護理課程的必要手段。
[1]李曉文,王瑩.教學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2]陳旭遠,新課程與教學有效性的思考[DB].晉ICP備07000139號http://www.sxtgedu.net/jiaoxueyanjiu/mingjialuntan/yxxsk.htm,2011年.
[3]姜大源,吳全全等.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