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王淑楨
《職業觀與職業道德》課程開發,主要針對示范性建設完成后試點專業課程改革成果如何向普通專業推廣、如何使示范性改革成果得以鞏固和提升、如何在普通專業的職業道德教育中最大限度地滲透“工學結合”培養模式和“基于工作過程”教學模式等問題,進行進一步深入而廣泛的調研、研究;以期探索出“后示范性建設時代”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新途徑、新載體等。
《職業觀與職業道德》課程目標應定位于適應職業和市場的要求。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充分挖掘職業生活實踐的價值,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及解決職業問題和社會問題的能力。因此,本著“知識、能力、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目標設計思路,梳理出以下課程目標:
1.學習職業、職業觀和職業價值觀基本知識,認識自我,認識職業,樹立職業意識和正確的職業觀及職業價值觀。
2.知道理想的意義及實現理想的途徑;認識職業理想的重要性,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而努力奮斗。
3.熟悉職業道德基本含義、基本規范及職業道德的意義;能夠掌握職業生活中的必要規則,加強恪守職業道德的自覺性。
4.學會職業交往的相關知識和技巧,初步培養師徒、同事、上下級交往與溝通的能力;具有責任感、競爭意識、團結合作和奉獻精神。
5.學會職業形象的要求及設計,通過自我職業形象展示,提高職業形象意識,學會提升職業修養;掌握職業禮儀的具體操作規則。
6.了解企業文化和職業道德的關系,學會認同企業文化,盡早實現職業角色轉換。
1.職業意識的構成,樹立職業意識的重要性及如何樹立正確的職業意識。
2.職業價值觀的作用,高職生應樹立怎樣的職業價值觀。
3.職業理想在人生中的地位,高職生的職業理想如何同社會發展與民族復興緊密聯系起來。
4.職場規則的必要性,如何遵守職場規則。
5.職業操守的內容,如何提高服從力和執行力。
6.職業交往的層次及技巧,如何處理新時期的師徒關系、同事關系及上下級關系。
7.職業形象的辯證法。良好的職業形象包含的要素,如何樹立良好的職業形象。
8.什么是企業文化,如何提升企業文化的認同意識,盡快與企業融合。
9“.職業商數”的構成,如何提高職業商數,實現跨越式發展。
通過分析提升職業意識、加強職業道德修養、增強職業核心競爭力等典型的職業基本素質培養任務,以培養職業觀和職業道德為基本目標,緊緊圍繞職業基本素質培養的需要選擇和組織內容,突出職業基本素質與學習活動的聯系,以活動為載體,以職業發展階段為邏輯線條,遵循從學生在校期間的職業思想準備,到初涉職場應遵守的規則操守,再到適應職場后的提升發展這一順序,創設“走向職場”、“走進職場”、“縱橫職場”三個學習情境。每個學習情境下設三個子學習情境。
本課程采取分組教學,根據專業人數靈活分組。具體教學實施采取活動為主資訊為輔的方針,采取研討、辯論、演講、漫談、現場演示、角色表演、形象展示等實施方式。實施過程總體采取六步工作教學法即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與評價進行,部分學習情境在步驟上有所縮減。本課程的實施基本體現了工作過程系統化學習領域的主要特征,即教學模式的范例性,學習內容的遞進性、可遷移性和可操作性,實施過程的工學結合性,教學效果的實用性和成果性。
改革后的《職業觀與職業道德》課程考核,主要側重對學生能力,如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等。主要評價考核方式為過程性考核,把平時考查和素質考查結合在一起,把學習理論的表現和實際行為相結合,通過辯論賽、制定職業生涯規劃、進行職場漫談、素質拓展訓練等等活動,綜合考核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不斷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和實際運用的能力。這種考核突破以往空洞的理論答題,提升了學生勤于思考、善于發現問題的素質和能力,突出了高職教育的特色。
一是新視角。課程采用多維視角,用產業的、市場的、高等教育的、職業教育的、世界的、中國特色的眼光對企業人才崗位道德需求、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素質教育培養目標、職業道德課程改革等進行掃描。優化的體系突破了以往過分強調知識系統性的局限,突出了實踐能力與職業道德素質協同發展的新理念。
二是新思路。按照“以能力和素質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活動為載體,以完整的學習情境為行動體系”的總體設計要求,以培養職業觀和職業道德為基本目標,緊緊圍繞職業基本素質培養的需要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突出職業基本素質與活動的聯系,將理論和實踐融為一體,突出“教、學、用”合一,使學生在“學中用,用中學”。
三是前瞻性。目前,全國大多數高職院校課程改革尤其是職業道德課程改革尚處于起步或探索階段,我們不但率先走進改革行列進行了顛覆式改革,而且又率先走進示范性建設改革成果向縱深推廣的研究隊伍,課題研究將涵蓋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現狀、必要性、實施策略、基本理論、課程體系建構等多個方面,并對建立一套貼近學生實際,具有高職特色,講求實效,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遵循高職大學生成長成才規律和教育規律的職業道德教育的實施體系起到一定的現實指導作用。這種思想意識的主動性和問題研究的前瞻性是不言而喻的。
四是示范性。課程吸收國內外大量的有關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課程體系開發與建設理論精華,創造性地、扎扎實實地對高職生面向的職業崗位群進行“職業教育戰略分析——職業分析——工作任務分析——專項能力素質分析——職業道德教育課程優化與開發設計——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并且創設有時代氣息的情境,提出了優化的高職學生職業道德素質教育課程體系及實施方案。對于其他同類院校的相關課程改革必將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和影響。
[1]何飛鵬.什么樣的人企業絕不放棄[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1.
[2]呼志強.職場潛伏秘籍[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
[3]梁玉國.高職院校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與訓練[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
[4]張俊英.做合格的職業人[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
[5]詹姆斯·戴爾.職場顯規則[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