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 劉雪娟
中等職業(yè)教育是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作為中職各專業(yè)模塊的基礎課和必修課,其地位越來越重要。但目前中職英語的教學狀況不盡如人意。大部分中職生的英語基礎較為薄弱,在英語學習中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焦慮現(xiàn)象。焦慮是指由于個體不能達到目標或不能克服障礙的威脅,致使自尊心或自信心受挫,或是失敗感、內(nèi)疚感增強,形成一種緊張不安、帶有恐懼心理的情緒狀態(tài)。英語學習焦慮是指學生由于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遇到不能達到的目標或不能克服的學習障礙的威脅,自尊心與自信心受挫,致使失敗感和內(nèi)疚感增加,長此以往,所形成的對英語學習的一種恐懼的情緒狀態(tài)[1]。
筆者通過對武清職專2012級、2013級汽修專業(yè)班級學生的觀察,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缺乏主動性,不能積極參與活動,不敢開口回答問題,覺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及別人,在課堂提問時,不愿意或者害怕開口說話,當著老師和同學的面說英語感覺非常緊張,害怕出錯。此外,還有一些學生一想到英語課,就會產(chǎn)生緊張感、困惑感甚至恐懼感。
中職學困生這一特殊群體大多在思想上比較叛逆,行為上通常表現(xiàn)出專橫、自私、任性的特點,但同時內(nèi)心卻又十分敏感、脆弱,他們很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在英語課堂上,他們常常擔心自己無法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評價而沉默寡言,能不開口講就盡量不開口,同時又無法接受別人對自己的負面評價,因此,對他人的評價有一種恐懼感,從而產(chǎn)生沮喪情緒。
大多數(shù)中職學困生認為學的目的就是拿一張文憑,所以他們十分關注考試結果。但是,由于對自己的英語水平及學習能力缺乏信心,導致對英語考試產(chǎn)生焦慮,而這些負面情緒反過來又加劇了他們對英語學習的恐懼,勢必影響英語學習效果。
英語并不是中國人的母語,而且中職生將來步入社會求職,求職單位對中職生的英語水平要求也比較低,不管是日常交流還是求職都對英語的要求不高,這使得中職生缺少學習英語的動力,英語學習目的不明確,英語學習壓力不大。在中職學校,校領導、學生以及老師更加看重專業(yè)課,而英語課作為基礎課很難受到學校及學生的重視,這些都給中職學困生學習外語帶來了負面影響。英語課在課程比例中占的比例也比較小,導致英語教師不能完成規(guī)定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進度,關注個體不到位,無法因材施教。教學的連貫性和及時性受到很大的限制,未能及時到位地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未能有效地促進學習轉(zhuǎn)化。
社會各界對職業(yè)教育的認識和認可程度不高,許多學生和家長包括用人單位都輕視職業(yè)教育。中職生入學后一般自卑感較重,認為自己不如那些考上高中的同學,所以更容易破罐破摔。另外,大部分的中職生都來自農(nóng)村,學生的英語基礎薄弱,聽、說、讀、寫、譯等綜合技能普遍偏低,因而對英語有厭學心理,這些因素都會導致中職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產(chǎn)生焦慮心理。
在教育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學校擴招后,學生整體人數(shù)增加了,而相對來說,教師的比例就下降了,均攤到每個教師身上的教學任務就變得繁重了,教師缺乏對教學進行反思和感悟的時間和精力,因而教法單一的問題就無法得到改觀,“滿堂灌”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仍唱主調(diào),在教學過程中,不能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生在這種無成就感的學習中備受折磨,久而久之,導致英語學習焦慮。
我國學者王琦的研究表明,外語課堂學習焦慮與課堂氣氛呈負相關,即課堂氣氛越好,外語學習焦慮程度越低。我們要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積極主動、新穎有趣、靈活多變的課堂氛圍,以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改善外語學習環(huán)境,盡量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語言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說英語的能力[2]。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起欲望,引學生說;表演對話,促學生說;主題座談,讓學生說。我們知道,模擬情景能幫助“自卑型”學生減輕壓力,恢復自信。
作為教師,要學會用平等的心態(tài)去對待每一位學困生,用心去欣賞和關愛他們,使他們感受到師愛帶來的溫暖,從而得到學習的動力。要知道愛是學習動力的源泉,是推動學生增加學習興趣的“助推器”,是注入學生體內(nèi)的“強心針”、“催化劑”;用耐心去對待每個學困生,由于他們學習習慣差、基礎差,因而在教學中對他們的要求要低起點,循序漸進,當他們遇到困難時,要進行耐心細致的講解和輔導,鼓勵他們明確學習目標,逐步戰(zhàn)勝困難,從而逐漸在學習中獲得進步;教師在施教過程中要承認個體差異,尊重每個學生的人格,學困生也是有情感和自尊的活生生的人,雖然在智力水平、行為習慣、家庭環(huán)境、興趣愛好等方面和其他的學生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區(qū)別,但是他們也有他們的長處,即使最差的學生也有優(yōu)點。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差異、承認個體差異、尊重差異,要鼓勵學困生發(fā)揮自己的愛好和特長,切莫歧視甚至打擊他們,要尊重他們的人格,一段時間過后或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每個人都有展示自我的愿望,都渴望得到別人的承認、賞識和尊重。中職學困生也不例外,他們比其他學生更渴望得到家長和老師的贊揚,更渴望獲得成功,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對教材進行整合、取舍,把握好教學的進度和難易度,不要因為難度過大而挫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充分保護他們的內(nèi)在成功欲望,多給他們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也要肯定他們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取得的微小的成績,不吝惜對他們的褒獎,把衡量學困生的尺子再放平一點,不要只看到他們的缺點和短處,不要以成績作為衡量學困生其他方面的標準,要看到學困生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和優(yōu)點,當他們?nèi)〉靡稽c成績或進步時,要及時給予鼓勵或表揚,使他們能夠在校園生活中享受到快樂和成功,獲得一定的成就感,這樣就能逐步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促使他們不斷努力、力求上進。
隨著電腦進入校園和網(wǎng)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視頻、課件等多媒體工具為緩解中職學困生英語學習焦慮提供了契機。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夠激發(fā)中職學困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室和網(wǎng)絡資源進行英語教學,這或多或少地能夠降低中職學困生的英語學習焦慮程度。網(wǎng)絡不僅是一個學習環(huán)境,更是一個受學生喜愛的交流平臺。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的網(wǎng)絡交流欲望來促進他們的英語學習,比如鼓勵學生用英語上網(wǎng)聊天,聆聽網(wǎng)絡上的英文歌曲,在實際運用中提高英語交流和應用能力。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溝通、分工和合作的一種學習途徑。合作學習法能夠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思考、準備和練習,有助于降低學生的交際畏懼。合作學習還會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其自尊心、自信心和責任感。在合作學習中,學生能在交流中理解,在交流中掌握,在交流中記憶,充分感受到交流的魅力,從而產(chǎn)生交流的渴望,體會交流的快樂,讓學生在交流活動中感知語言和習得語言。
[1]孫繼紅.中職生英語學習焦慮心理成因分析與對策[J].中等職業(yè)教育(理論),2011,(01).
[2]王琦.外語學習課堂焦慮與課堂氣氛的相關研究及其教學意義[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