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雙燕
(武漢商學院職業人文素質教育研究所)
黨建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內容。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前進,要求高校及時完善黨建工作為教育教學服務的理念,扎實推進高校黨建工作,自覺地將黨建工作與育人工作結合起來,完成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神圣使命。
加強高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是確保高校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全面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所在。高校黨建工作的永恒主題是育人,黨建工作不僅僅是全員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本身就是重要的育人過程。高校是知識殿堂、人才高地和育人的主陣地,抓好高校黨建工作使命光榮、責任重大。黨建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首先,兩者在工作目標上是一致的。思想政治素質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核心,直接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成敗,關系到國家的興衰和民族的復興。胡錦濤同志曾經指出:“要使大學生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不僅要大力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更要大力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2013年,全國思想宣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引領社會、凝聚人心、推動發展的極端重要性的工作。因此,育人工作德育為先,黨建工作是培養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堅強保證,兩者的目標指向是完全一致的。
其次,育人工作和黨建工作相輔相成,互為條件,互相影響。抓好了黨建工作,不僅有利于形成高校良好的育人環境,樹立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而且能提升師生凝聚力,上下一心,形成工作合力,保證育人工作的完成。高校重視育人工作,堅持德育為先,也能為黨建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平臺,促進黨建工作的順利開展。基層黨組織是直接向廣大人民群眾傳達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窗口。抓好黨建工作,充分發揮政治核心和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探索黨建和教育教學工作有機結合的有效途徑,提高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鑄造文明服務形象,加強黨的自身建設,擴大黨的群眾基礎,取得顯著的育人效益和辦學效益,樹立黨員教師在廣大師生及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推進,人才培養工作日益受到重視,高校黨建工作也得到了加強,隊伍不斷擴大,條件不斷改善,機制不斷完善,取得了較大的成績,為培養合格人才、服務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但在現實工作中,高校黨建工作也存在著許多不足和困難。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是搞好高校黨建工作的基本途徑和重要保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早已形成共識。然而,由于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效能并未得到充分的發揮,還存在實效性不強的問題。究其原因,一是部分高校對思想政治理論課重視程度不夠,存在著課時安排不到位、師資培養不到位、支持力度不夠等問題,;二是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個人努力不夠,教學形式單一,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方法和手段陳舊,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強。為此,高校要真正站在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高度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使我國意識形態工作面臨巨大壓力,西方國家“西化”“分化”我國的圖謀不僅沒有弱化,反而變本加厲。無處不在的思想和文化滲透,沖擊著我們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主流意識形態。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期階段,市場經濟不斷發展而又尚未完善,一方面,經濟實力增強、競爭力上升;另一方面,由于改革的循序漸進而導致社會矛盾較為突出,統一的核心價值體系尚未形成,社會價值觀和思想的多元化成為現實。所有這些現象,影響著我們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順利進行和積極成效,需要我們加強研究,正確應對。
生產力最重要的要素是人,是勞動力。黨建工作作為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迫切需要一只富有經驗、素質優良的工作隊伍。但是,從當前的實際情況看,高校黨建工作依然存在著隊伍建設方面的系列不足。諸如人數偏少、待遇不高、培養不到位等問題,在一些高校依然存在。有的學校不重視黨建隊伍建設,輔導員隊伍、思政工作隊伍水平不高、政策不足,導致人員缺位、工作缺位,明顯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
從當前工作情況和效果看,高校黨建工作日益受到高校重視,取得了突出的成績。但我們也要看到,世情、國情、黨情的不斷發展變化對高校黨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認識上的偏差也導致了高校黨建工作人員不足、經費困難等困難和問題,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新形勢下,高校應進一步加強師德建設,通過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要建章立制,將師德作為教職工考核、評聘的首要條件,
校園文化具有獨特的功能,在構建和諧校園、服務人才培養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濃厚而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通過各種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營造特定的育人環境和氛圍,讓學生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接受心靈洗禮,為高校中心工作服務,因而是黨建和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補充和強化。高校要站在提高育人質量、促進黨建工作的高度,利用“五四”“七一”國慶等時間節點,廣泛開展“學黨史,理論武裝頭腦”“明責任,爭當發展楷模”等主題活動,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建工作,使之成為學院精神文明建設的有力推手之一,積極營造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氛圍。
高校要結合自身特點,探尋科學有效的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員教育的有效途徑,使黨建工作富有內涵和特色,產生實效,為教學工作提供隊伍保障。抓好隊伍建設,高校要在三個方面下功夫。一是抓好黨員隊伍的理論學習,用先進理論武裝教職員工的頭腦。要在學習內容、學習形式方面積極創新,要做好學習環節的全過程管理,有活動組織、有科學指導、有督促檢查。二是抓好管理制度建設,既要做到正面激勵為主,有要體現獎優罰劣,獎勤罰懶。如有的高校積極推行職能部門負責人聯系學生班級工作制度,對干部指導班級建設提出具體要求和考核標準,效果就非常好。三是做好教職員工隊伍的師德和工作監督機制。要將參與教學管理、服務教學發展作為各種考核評比的重要條件,讓師生員工特別是學生成為監督主體,使服務教學、服務學生成為教職員工的基本職責所在。
黨建工作意義深遠、責任重大,因而要抓到實處,取得實效。實干興邦,空談誤國,做好黨建工作僅靠美好的愿望和正確的認識是不夠的,需要高校黨委和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來保障。
學貴有恒,最忌一曝十寒。惟有持之以恒,才是學習、讀書最好的方法。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事實上,黨建工作也是一樣,贏在堅持,貴在有恒。毛澤東同志就經常說:思想上入黨是一輩子的事。客觀地說,隨著社會主義事業的推進和國家對人才工作的日益重視,人們對高校黨建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已經達成共識。但是,抓好黨建是一項長期的任務,要常抓不懈、常抓常新,一些高校做得并不太好。一些高校面對繁雜的工作,采取有檢查就突擊準備,沒檢查就聽之任之的做法,上級黨組織要來檢查就趕緊準備匯報材料裝訂成冊,要統計數據了趕緊發展一批新黨員;極少數高校甚至對高校黨建工作根本不重視,認為高校的首要任務是專業建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可有可無的工作;一些高校文件齊全、制度齊備,大搞政績工程,完全脫離了黨建工作的客觀規律。
周恩來在《過好“五關”》中寫道:“每個黨員從加入共產黨起,就應該有這么一個認識:準備改造思想,一直改造到老。”做好黨建工作是高校發展之本、育人之基。每一所高校都要樹立“抓好黨建是本職、不抓黨建是失職、抓不好黨建就是不稱職”的正確態度,把黨建工作常抓不懈。
鄧小平同志說,希望從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各個有關部門的同志,全社會的家家戶戶,都來關心青年思想政治的進步。搞好高校黨建工作,不僅僅是黨委的事,不僅僅是黨務工作者的事,不僅僅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事。搞好黨建工作,提高育人質量,關系到全體教職員工的福祉,是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事。生活中,由于認識上的偏差,一些高校機構和個人始終抱定“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的思想,實際上這才是最大的失職。育人從來都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體教職員工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全力為學生成長成才服務,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服務。高校要端正態度,統一認識,把黨建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學校工作的首位,真正構建人人參與、人人有責的全員育人體系,把全體教職員工的精力凝聚到黨建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來,打造黨建工作大格局。
全方位育人是促進當代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必然途徑和現實要求。與學生的全面發展要求相對應,高校黨建工作要求各部門形成良好的協調機制,共同為育人工作服務。從當前情況來看,部分高校教書與育人相脫節、管理與育人相脫節、服務與育人相脫節的現象較為普遍地存在,嚴重地影響了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功效的發揮。高校要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載體,形成合力,實現黨建工作效果的最大化。同時,高校還要走出校門,主動學習其他地區、兄弟單位黨建工作的經驗,互相取長補短,保障高校黨建工作的效果。
黨建工作是我黨的優良傳統和優勢,也是新時期高校工作的重要內容。集中精力、廣開思路,扎實搞好高校黨建工作,努力服務于育人工作,是高等學校的光榮使命。
[1]教育部黨組.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1996.
[2]韓俊卿.高校學院黨建與教學工作的實踐探索.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2,(01).
[3]魏仲斌.高校黨建工作服務教學的幾點思考.中國水運,2006,(10).